HI,movno1
分类:
2010-08-04 21:58:16
职场有导师吗?答案让人悲欣交集。有,但不容易遇到,除非你运气爆棚,又或者善于学习。
文|CBN记者 龚鸿燕
一些职业之路非常顺畅或者转型得异常突兀的公司人常常会成为我们议论的话题,更别说那些类似科学家成为了CEO,又或者半路出家学法律
学成了名律师的情节大逆转的职场故事,简直就是黄金档电视剧的素材。而如果让这些人来讲讲他们的职场经历,在很多关键时间点上,往往会有人给他们作出最恰
当的指导最终使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些人,我们统称为职场导师。
然而,职场导师并不是每个公司人在职场上的标准配置,如果你觉得自己境遇平平,从未遇到特殊之士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或者当头棒喝令自己幡然醒悟,那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和你一样,单打独斗依靠个人力量奋斗着。
不过,如果换个思路,三人行,又必有我师焉。职场中,与其不相信有奇迹,又或是守株待兔,坐等贵人降临,不如擦亮眼睛,发现身边所有值得学习、借鉴的人或事,当你抱有学习的态度时,或许你的职场导师就会接二连三出现了。
我们采访了多位公司人,邀请他们回忆起职场生涯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他们中有刚步入职场的新鲜人,运气好到一点弯路都没有走,因为遇到了给自己提供最
佳方向的人;也有正处在职业迷茫期的公司人,在走了不少岔路之后,受到了旁观者的点拨,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新的理解,从而脱离了苦海;还有人因为某
个人对一个行业的描述而对这个和自己并不相干的行业心生憧憬,最终这份憧憬转化成了动力,在那个行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公司人除了运气“突出”了一点,从事的职业都不离奇,都是大街上随时可以撞到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也可能移植到我们每个人身上。
01
你觉得现在的工作真的适合你自己吗?
创造一段新机遇的导师
周挺认为自己的职场轨迹图原本是一条直线,后来忽然掉转了方向,来了一番剧烈的动荡,而一切只是因为别人的几句话。
他原本在一家国
企工作,因为工作比较轻松,又当惯了好学生,不想无所事事,所以就会经常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编程,还因此在网上认识了一群同样喜欢技术的人。这个技术爱好者
聚集的群里有个人令周挺大开眼界,他喜欢和对方探讨,倒不是因为对方在技术上多么厉害,而是源于那个人见识很广,对各类事物的见解都显得非常有深度,这让
周挺每每和对方聊天的时候都觉得像上了一堂课。之后他们在线下见了面,聊天的话题从纯技术类的探讨自然而然又转到了职业轨迹上。
“你觉得现在的工作真的适合你自己吗?”周挺当初听到这句问话时,还出自本能地反驳了一句,他告诉对方至少这份工作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方则再次反问他“那为何不直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反正还年轻。”
起初他还固执认为自己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只是业余爱好,但随着对这个话题的讨论越来越多,他也动起了心思,也许真的可以去试着让爱好变成工作。之后他开
始接一些外包的活来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做了几个项目之后,他辞了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如果没有出现这个职业导师,周挺
认为自己还会坐在办公室里打打游戏,然后啃啃专业书籍,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有趣的生活。
02
你还没开始自己的职业道路,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适合你的?
职业初级阶段的导师
陈倩无疑属于非常幸运的一拨,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她就遇到了一个绝佳导师——顶头上司。那时候她去了全球著名的软饮料公司实习,法务部总监的秘书正好怀孕了,需要一个实习生工作四个月。陈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法务部。
“我也许是整个公司最严厉的人,我对工作的要求很高”,这是陈倩开始工作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她除了在工作上被要求做到一定程度以外,还经常被上司教诲要多学习哪类的知识、待人接物的规矩,甚至在工作时候的一些小细节上也会被要求做到完美,比如在接到名片时的礼仪。
学财务的陈倩之前对于职业的规划是以秘书作为职业的开端,因为这份职业够稳定。而且,出于安逸的想法,她觉得秘书不用太劳心伤神,交待的事情做好即可。
“我的上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和职业的角度来告诉我他的想法。”这位上司原本就是学法律的,毕业后进了律师事务所,后来去企业做法务。他告诉陈倩法律和财务
都是很专业的学科,毕业之后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起点。而这时候如果去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先锻炼一下,能让她在专业的道路上成长得更快。
而当陈倩觉得自己个性并不适合的时候,上司则会反问她“你还没开始自己的职业道路,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适合你的?”
在这样的谈话中,陈倩觉得自己的想法慢慢被影响了,虽然最后对方会把考虑的余地留给自己,但在分析的过程中,她慢慢明白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实习结束之后,这位上司把她推荐给了一家知名事务所从事财务咨询工作。
所谓“扶上马,送一程”,这是典型的喜欢奖掖后进的“贵人”们的做法。陈倩人品爆发,不费力气遇到这样一位“贵人”。
即使在工作之后,她还常常收到这位前上司的邮件,询问她最近工作的情况,并告诉她现在不要怕吃苦,磨练几年后会有更好的发展。
工作辛苦难熬的时候她也会想到撂挑子不干了,但一看到这些邮件的时候就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因为“不能辜负了那些帮助自己的人。”
03
做技术的未来想要出头,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而且要做好钻研的准备。
发现身边的导师
让程家骏印象深刻的职业导师是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他是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在一次旅途中拿着专业的书籍看,坐在旁边的陌生人看了一眼他的书之
后就开始和他说话。“当时我刚工作不久,莫名其妙就被一个陌生人用很严厉的口吻说教。”程现在还记得当时对方是这么“说教”的:做技术的一定要把数学学
好,然后英语学好,这样才会比别人有戏。那位陌生人说自己做的是石油工业方面的技术,做技术的未来想要出头,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而且要做好钻研的准备。当
时程很诧异—现在做技术的谁还会在乎这两条?互联网上公式随时可以查到,而至于英文,不是现在都装着词霸吗?
之后回归到工作中,程家骏在查公
式的时候忽然记起那个人说的话,在做一些数组的时候,他有意识地去重温了数学知识,这也在一年之后给他带来了很显著的效果—原本遇到综合问题的时候常常会
没思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而现在由于对数学公式熟悉并且认真看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论文,从前感觉棘手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许多。而在对项目越来越自信以后,他
也开始整体规划自己将来的方向,准备开始接触更复杂的大型企业咨询管理系统。
比起程家骏来,刘宁则是长期有一个自己的专属职业导师在身边。她
身在一家大型国企,企业文化并不开放,如果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同事或者领导交流,则会有很多顾虑,甚至会被周围的人误认为她想要跳槽。而她的表哥经历了
从公司职员到高层的变迁,几乎可以解答她所有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工作两年之后她所在的国企的人事部门出现一个空缺,由于一直表现很好被上司推荐换岗,
但她对于换岗却很犹豫—由于一直从事化工类的工作,她对与人打交道的人事工作并不自信。此时她的表哥肯定地告诉她应该去转岗,在人事岗位上可以接触到更多
人,真正去全面了解一个企业,而这样的成长要比单纯做技术类的开发要快得多。
之后她听从了表哥的建议,发现这份工作的确比从前要有意思很多,而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在自己身边点拨,也许自己并没有勇气迈开这一步。
04
既然现在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做。
找到正确的导师
刘佳觉得自己不是特别有主见的人,所以常常希望听到别人的见解,也常常会被身边的人影响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她认为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导师,然后就照着对方的话去做了,走不了多久却发现前方却挂上了“此路不通”的牌子。
在她毕业之后,她的辅导员告诉她女孩子更适合一份清闲的工作,她想想也对,于是接受辅导员的推荐进了一家外企做秘书。很快她又觉得工作虽轻松,但却看不
到什么前途。此时又恰巧碰到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学姐,在聊了彼此的现状之后,刘佳对学姐描述的生活状态十分向往,当对方问她“那要不要试试看做销售”的时
候,她在几天之后就递出了自己的简历。
很快她发现这份工作压力很大,而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不足以好到在这份工作上做出一点名堂来。虽然询问别人的职业规划,从而给自己做个参考已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但鉴于这两次工作都进展得不太如意,她对周围的人的建议又开始犹豫起来。
此时她所在单位来了一个新老板。这位强势的女老板态度颇为严厉,口头禅经常是一句生硬的“既然现在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做”。
刘佳第一直觉是在这样的老板手下日子会过得很艰难,于是就想辞职。学姐告诉她这是公司出名的女强人,先呆一段时间去学一些东西,总比这样在一个公司碌碌无为走一遭好。
之后她好几个客户都没谈下来,在开会的时候被点名批评了几句,但批评之后老板把她叫进了办公室,问清了来龙去脉之后,没有继续指责,而是直接告诉她问题
出在哪,“你不应该那样去表达”,“和客户是长期的关系,你的耐心必须跟你的隐形眼镜一样随时携带。”然后又告诉她在具体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和对方沟通。
在一次次被叫进办公室之后,刘佳觉得自己的信心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崩溃,而是对这份工作有了更多理解,也慢慢开始有一点心得。
“我很缺乏判断力”,她形容之前的自己是很容易被成功故事激励也很容易因为自己做不到而灰心的人,而现在这个老板正慢慢改变她的这种状况,让她对职业的想法变得明晰起来。
朱珏
IBM汉高中国及香港地区人力资源总监
C=CBNweekly
Z=朱珏
C:如何去发现身边的职场导师?
Z:从公司管理角度来说,应该给员工提供这样的平台和交流机会,给普通员工创造机会去向不同部门高管和资深
同事学习,然后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和所做的项目和业绩提出问题,从旁人那里得到建议。一般来说员工最多接触的是直属老板,跨部门的沟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
息。而如果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对没那么开放,那么则去和自己敬仰的人,和他们去谈一谈,过来人总会给出些有用的建议。另外多去发现一些身边的优秀人物,他们
的故事比起那些偶像人物来更真实,也更具激励效果。去请教他们工作方面的问题,找到对方比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算是导师的一种形式。
C:如果职场导师就在身边,怎么才能发挥对方的最大效用?
Z:做有心人,用心去学。一个比较典型的做法是团队小组会议,去关心一下其它汇报
工作的人的汇报方式以及哪里比自己做得好,做完汇报之后,可以再去问管理人员对于汇报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在这样不断的提问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外企提
倡反馈文化,自己埋头做事不会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个人价值的认同在于接收方,如果希望能快速进步,就要不断去问别人的反馈。另外不要忘记了HR的作
用,在员工晋升的时候,影响结果的除了自己部门的领导,还有人事部门。向人事部门分析自己工作成绩和对未来的重点的规划,每隔两三个月自然交流一次,如果
职位空缺,自然能比别人有更多机会。总之多去主动交流没坏处。
C:如果身边恰巧没有适合的职场导师存在,又对工作存有迷惑的时候怎么办?
Z:现在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性格测试和职业性向测试,上面都有优
缺点分析,看到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借助这些网上的工具和科普读物,能够大概梳理出一个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然后找一些长辈或者老板去聊,也许目的并
不是要给自己多明确的方向,而是能够有一些启发,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踏上职场要对自己职业全权负责,没想法不要着急,不要到处去问,除非有把握对方的回
答会一定有价值。没碰到这样的职场导师不要着急,只要踏实做事,随着年龄增长,尝试过了不同岗位之后自然能够摸索出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公司人刚刚进入
职场的时候往往跳槽频繁,尝试过不同行业才开始认清自己适合的公司和岗位,这个时候定性了,才会去慢慢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