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13476
  • 博文数量: 1956
  • 博客积分: 1064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379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22 09:38
个人简介

HI,movno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956)

文章存档

2022年(1)

2021年(8)

2020年(2)

2019年(12)

2018年(2)

2016年(2)

2015年(1)

2014年(2)

2013年(19)

2012年(8)

2011年(41)

2010年(388)

2009年(122)

2008年(385)

2007年(259)

2006年(704)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06-06 10:34:31

张悟本“倒掉”的背后

张悟本和他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成了过街老鼠,可令人悲哀的是这类“老鼠”每隔几年就会窜出来招摇撞骗。“养生书”自古有之,前些年此类书还老 老实实,不如现在那么扎眼,但自从出版、网络、电视互动共谋之后,养生书红得不行。而此过程中,大众媒体、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知识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众对身体的焦虑,对医疗体系的失望及对“神医”的迷信,又是这一波波养生潮的根源之一。

在“养生书”热中,医学和营养学专家们的声音很少听到。作为知识分子的专业医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失职了。

出版和电视联合制造

葛小姐长期在书店和出版社工作,她自嘲也是一位养生爱好者的女儿,这些年一直为爱好养生的父亲持之以恒地购买各类养生书,因为做出版的缘故对这一波 养生书热潮有自己的观察。这一波养生书热肇始于2005年出版的《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营养学家吉莲·麦克凯斯医生,她曾被评为 “英国最佳营养学家”和“英国食品学权威”。同中国同行一样,在著书之余她也经常上电视担任健康顾问。《改变一生的饮食计划》就是根据她在BBC4台主持 的一档同名节目改编。之后出现在图书市场的一本重要养生书就是《人体使用手册》,内容最初流行于台湾网络,被网友称之为“网民养生宝典”。该书的作者吴清 忠,台湾人,并非学医出身,原本在跨国公司担任高层人员,因个人疾病接触中医,后辞职专门研究医学。之后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跟风”之书《YOU:身体 使用手册》,该书的作者迈克尔·罗伊森是美国纽约大学药学与麻醉学教授,防衰老专家。在此期间,很多出版社都曾涉足养生书出版领域,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出版了台湾食疗专家欧阳英的《生机饮食之排毒大全》等。

这一波养生书热的转折点是中里巴人的出现,他在2007年初出版的《求医不如求己》之后陆续出版了数本“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中里巴人算是出身于中 医世家,但其本人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中医训练,同样也没有医师执业证。《求医不如求己》首先出现在互联网,然后为书商相中出版。该书对中里巴人的介绍包装与 对张悟本的包装没什么两样,张悟本法宝是吃绿豆、生茄子,中里巴人秘笈就是推腹,跪着走路,敲胆经。中里巴人出名于互联网,出书之后,书商带着中里巴人在 各地做宣传,出席各类讲演和电视节目。“求医不如求己”系列至今依然是畅销书,而中里巴人红了之后,用出版界自己的话说“天下就乱”了。作者要会说,而且 要说得“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对养生书作者的额外重要要求。

在中里巴人之后是曲黎敏,她虽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但其本人也没有临床经验,有人甚至专门写了一本书批驳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被出 版社相中是因为山东教育电视台,该电视台有个类似《百家讲坛》一样的栏目,在网上,曲黎敏也被戏称为于丹式的“中医超女”。“生吃泥鳅”是马悦凌提出来 的,出版了畅销书《不生病的智慧》的马悦凌毕业于南京第二卫生学校,曾是一位被辞退的实习护士。她的出名同样是电视,1996年开始在江苏电视台一档医疗 保健节目做主持。

同一时期还有后来出了事情的林光常和刘太医,两人走的是“歪门邪道”,林光常教人吃地瓜,刘太医是不叫吃调料,两人都采用了捏造专家身份、吹嘘自己 的医学水平等欺诈手法误导患者购买产品。最后出了事情,都受到法律制裁。除了这几位名人之外,还有几家电视台曾同时推出的王晨霞掌纹医学讲座,央视与“神 医”李培刚的“面对面”等等。

专业人士失声

“张悟本们”上电视、出书,成了民间“神医”。事实上这些年对他们的怀疑和指责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这些声音都被淹没掉了。在这股“养生书热”中,很 多政府职能部门都有责任。据《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出版方回应,新闻出版总署至今还未对该书作出正式回应,书店撤下该书是自发行为。养生书乱象已经持续多 年,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部门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出版热,但其未对此类出版物有过指导性和准入意见。从这一角度讲,出版总署也有一定的责任。

“养生书”乱象中,媒体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养生书”经常会出现在都市报图书连载版上,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都市报纸上。这一两年中,早报也经常 收到出版方推荐的各类养生书要求作连载,均被早报婉言谢绝。即使出版商不做“公关”,养生书连载也有相当多的忠实读者。连载方很少会去对此类书做内容审 核。而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些所谓的“名医”大多上过电视台露脸,除了养生节目,“名医”不少也是娱乐节目的常客,比如湖南卫视《百 科全说》、北京卫视《中华文明大讲堂》,连北京卫视《天下天天谈》栏目也掺和了养生,养生节目其收视率也超出很多人想象。“神话”经由大众媒体传播后被放 大,媒体间接成了帮凶。而今,“张悟本”反而成了几家电视媒体相互攻伐的工具,张悟本从央视开始露脸,揭发他的也是央视(当然是另一个频道),还有江苏卫 视和湖南卫视众所周知的激烈竞争。

在“养生书”热中,医学和营养学专家们的声音很少听到,他们要么被狂热淹没,要么没有发声。作为知识分子的专业医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此热潮中也 失职了。

张悟本虽然倒了,但隔几年还会有另一个“张悟本”出现,养生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大众捧红“张悟本们”,最后也是集体的力量把他摁倒。那些破绽百出 的养生书之所以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可”,相当程度是民众对身体的焦虑和医疗体系的不信任。

他们只是懂些中医的皮毛

对话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

早报:养生食疗书籍的走红并不是今天才有,您觉得张悟本事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何裕民:这里面折射了很多东西,我认为食疗养生书籍走红的一个背景是社会大众对中医与食疗的认可与极大需求,正因为认可,所以才给一些骗子以可乘之 机。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也曾经邀请我去讲,提的要求就是把健康与娱乐、戏说结合起来,我当然没有接受,历史可以戏说,娱乐可以戏说,但健康怎么可以戏 说?

这一事件折射出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也反映了民众对中国医疗界的不信任,前不久一家杂志所作的职业评价调查中,评价最差的是医生,对医生的不信任,对 高价医疗的无奈,而张的食疗方法也简单,加上巧舌如簧,导致很多人想试试看再说,媒体的推波助澜,“张悟本们”走红是很自然的事。

早报:作为一名知名中医专家,您以前关注过、反映过这样的事吗?

何裕民:我们去年在中国科协的香山会议上就曾经反映这样的事,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张这样的事件并非今天才有,这里面涉及很多方面,除了之前所 说的社会的无序,还有部分人的贪婪,更有社会行政机构监管的缺失,无论是中医还是食疗讲座,都应当有准入制度。还有,出版社难道没有责任?卫生部门又是如 何监管的?一些媒体对养生节目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查机制,必须建立起事后的追究制度,足球的“黑哨”要追究,股评的“黑嘴”要追究,为什么出这样的书就 没有人追究?无论如何,一个社会,无论专家、媒体还是出版界、执法机构,都应当有一个伦理的底线。

早报:对于中医界,您觉得从这件事中有何启发?

何裕民:“张悟本们”只是懂些中医的皮毛,他们大的方向没有违背,他们也知道绿豆、萝卜是好东西,但他们与正统中医的区别是——他们会无限放大,并 进行包装,辅之以连篇的谎言。绿豆是有一些功效,但说包治百病就是谎言。

所以我并不认为食疗是错的,我们也不认为萝卜绿豆是错的,但(宣传时)不能无限扩大。

回到中医,我认为中医一定要学会传播,我们不会传播是大问题,会传播是指要用大众的通俗的语言传播中医,但很多中医专家对此不屑一顾,但不扶正,邪 就来了。

本文来源:凤凰网

阅读(97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