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式创新,我比较推崇中移动。
在网络的语境下,我这句话还是有不小风险的,可能会有损我商业评论人士的独立立场,或者是公信力。曾经和张中锋聊起过中移动话题,在中国企业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老大官僚,老二比较新锐创新,但在移动通信领域却是例外,老大中移动似乎更新锐创新,老二联通却有不少官僚气。
最近试用了一下颇为风生水起的飞信,颇有些感慨,已经看到有人开始危言耸听地鼓吹移动IM元年,也看到此前的报道称,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曾在2006年无线数据和增值业务工作会议上表示,IM是中国移动2006年的工作重点,IM工作的整体目标是打造移动综合的IM品牌,做移动综合IM领域的第一。
试用了一下飞信,它的主力诉求“只要安装了这个IM,就可以免费从电脑发短信到对方手机”功能的确有点令人胆战心惊,免费力量大呀,但是,从飞信也可以看出中移动在创新上的生猛与弊端:
创新的生猛:
1、利润率来自创新。根据中移动2006年中期业绩报告提供的数据来计算,中移动的营运收入利润率达到22%,而2005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93%,计算机类企业和家电业的平均利润仅为2.3%,而家电业更仅为0.61%。这与中移动的利润率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中移动超高的利润率肯定也来自垄断,但从中移动的动感地带到飞信,这种创新的敏感性并不应该被忽视。
2、飞信的背后是如何去理解这个时代。互联网、手机的出现给沟通带来的了革命性的变化,借用摩托罗拉的口号,现在的时代是无缝通讯的时代,PC、手机、移动终端之间应该是没有障碍。飞信是个小事件,这个小事件背后,却揭示着一个大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
3、创新体验需要信任投资。一个创新型的体验,特别是在手机上,信任至关重要,有很多移动应用的创新,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信任问题而夭折。中移动这次显然在信任上进行了一番投资,一是品牌投资,在飞信BETA版上打上中移动的LOGO,二是免费模式(也只有它能免费)。
4、创新需要简单和模仿。飞信的注册很简单,用手机号码即可注册和开通,在应用上,它毫不客气地模仿了MSN、QQ的功能,集成了聊天、交友、互动、娱乐等功能。飞信在界面上有点模仿MSN。
5、破坏性创新需要破坏性的诉求点。现在还不能说飞信是一个破坏性创新,但它无疑会给现在的IM软件带来破坏性影响,但是,飞信的主力诉求点虽然生硬,却比较有破坏性,“只要安装了这个IM,就可以免费从电脑发短信到对方手机”。
但是,飞信固然生猛,也并非号无缺点,它身上也有不少大企业所独有的创新弊端:
1、在客户体验上太粗糙。比如我的PALM就不能下载飞信客户端,关键的是,因为中移动有免费利器,这会使得它在IM的客户体验上缺乏足够的进取心,换句话说,免费也是双刃剑。
2、设计战略的缺乏。作为中移动的年度创新,飞信在设计上缺乏亮点,抄袭痕迹过重,看到Google Talk那种惊叹,很难在飞信上看到。这也是一个创新的弊端,当你的资源力太强,你会在设计战略上不够孤注一掷。
3、中移动是强势品牌,也是知名品牌,但不一定是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品牌,而这种口碑在网络上至关重要。年初,曾经有一个品牌调查──“中国产业品牌网络调查”显示,在家电、通信、笔记本电脑、汽车、数码相机等10个行业的最受欢迎品牌中,国内品牌只有海尔、李宁、联想等入选,国外品牌占据压倒优势。网络调查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表达网络民意,应该引起中移动的警惕和反思。
4、中移动缺乏让消费者分享的动作。互联网精神强调自由、分享,那么,中移动如此高的利润到哪了?除了投资在技术、创新层面,估计不少流入了内部员工的口袋,在央企十二豪门工资调查中,占头把交椅的是中移动,11.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36万元。中移动能否借飞信让消费者进行分享,也是一个悬念。
5、飞信背后的垄断之忧。飞信出来时间不上,关于中移动的“垄断”疑虑和“霸王”作风就出来不少,所以,垄断会带来一些好处,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不少人建议,中移动需要做的是继续降低资费,改善服务。
6、互联网时代,不可以有霸权的想法。据报道,中移动初步确定在未来定制手机中内嵌“移动飞信”的聊天软件,MSN、QQ等其他SP的IM软件将一律不得内嵌于中移动的定制手机中。这种霸权做法会取得短时之效,但从长远来看,反倒会制造一定的顾客反感。
阅读(3006) | 评论(2)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