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是由Philips公司发明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仅使用两根信号线:SerialClock(简称SCL)和SerialData(简称SDA)。I2C是总线结构,1个Master,1个或多个Slave,各Slave设备以7位地址区分,地址后面再跟1位读写位,表示读(=1)或者写(=0),所以我们有时也可看到8位形式的设备地址,此时每个设备有读、写两个地址,高7位地址其实是相同的。
I2C数据格式如下:
无数据:SCL=1,SDA=1;
开始位(Start):当SCL=1时,SDA由1向0跳变;
停止位(Stop):当SCL=1时,SDA由0向1跳变;
数据位:当SCL由0向1跳变时,由发送方控制SDA,此时SDA为有效数据,不可随意改变SDA;
当SCL保持为0时,SDA上的数据可随意改变;
地址位:定义同数据位,但只由Master发给Slave;
应答位(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0;
否应答位(NACK):当发送方传送完8位时,发送方释放SDA,由接收方控制SDA,且SDA=1。
当数据为单字节传送时,格式为: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当数据为一串字节传送时,格式为:
开始位,8位地址位(含1位读写位),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8位数据,应答,停止位。
需要注意的是:
1,SCL一直由Master控制,SDA依照数据传送的方向,读数据时由Slave控制SDA,写数据时由Master控制SDA。当8位数据传送完毕之后,应答位或者否应答位的SDA控制权与数据位传送时相反。
2,开始位“Start”和停止位“Stop”,只能由Master来发出。
3,地址的8位传送完毕后,成功配置地址的Slave设备必须发送“ACK”。否则否则一定
时间之后Master视为超时,将放弃数据传送,发送“Stop”。
4,当写数据的时候,Master每发送完8个数据位,Slave设备如果还有空间接受下一个字节应该回答“ACK”,Slave设备如果没有空间接受更多的字节应该回答“NACK”,Master当收到“NACK”或者一定时间之后没收到任何数据将视为超时,此时Master放弃数据传送,发送“Stop”。
5,当读数据的时候,Slave设备每发送完8个数据位,如果Master希望继续读下一个字节,Master应该回答“ACK”以提示Slave准备下一个数据,如果Master不希望读取更多字节,Master应该回答“NACK”以提示Slave设备准备接收Stop信号。
6,当Master速度过快Slave端来不及处理时,Slave设备可以拉低SCL不放(SCL=0将发生“线与”)以阻止Master发送更多的数据。此时Master将视情况减慢或结束数据传送。
在实际
应用中,并没有强制规定数据接收方必须对于发送的8位数据做出回应,尤其是在Master和Slave端都是用GPIO
软件模拟的方法来实现的情况下,
编程者可以事先约定数据传送的长度,slave不检查NACK,有时可以起到减少
系统开销的效果。但是如果slave方是硬件i2c要求一定要标准的NACK,master方是GPIO软件模拟i2c并没有正确的发送NACK,就会出现“slave收不到stop”导致i2c挂死。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1414/showart_1813689.html
阅读(237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