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don’t like this government, it won’t last forever.
全部博文(86)
分类:
2006-02-24 13:05:59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有着非常光辉灿烂的成就,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文学已经产生了辉煌的篇章,它的标志即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三百零五篇,按照音乐分类,共有“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诗经》中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当时人民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即楚辞。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除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佳篇往往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论语〉〈孟子〉或警策,或雄畅,〈庄子〉则文学性最强。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后一时为序,或以国为别,其中的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战国策〉的人物描写更有个性,技巧愈加高明,言辞愈加铺张,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两汉时期,大一统帝国君臣追求物质和精神享乐,用文学来歌舞升平,弘扬国威,于是辞赋应运而生。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几个发展阶段,给予魏晋辞赋和唐宋文赋以直接的印象。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称为乐府诗。乐府民歌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态、愿望和要求。其着力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精神和赋、比、兴各种手法的互补运用,与《诗经》一脉相承,而它长于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有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在汉乐府民歌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由酝酿而逐渐发展成熟。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这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抒发了动乱社会下层士子的牢骚不平,情调难免感伤。与汉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不同,《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委婉含蓄,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被后人赞誉为“五言之冠冕”。
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此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向来为人们称道。从文学角度看,它所塑造的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闪耀着鲜明独特的个性光彩;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谋篇布局的多样和巧妙,语言的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等“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的共同风格,其中以曹植和王粲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随着世风变易,阮籍、嵇康、左思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或气骨遒上,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发展。西晋代表人物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渐多丽辞缛采。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能超拔流俗的大诗人是陶渊明。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其散文和小赋数量不多,却十分出色。
南北朝时“文”“笔”之分日渐明显,许多文人专力于诗歌和骈文的创作。南有谢灵运、谢眺,多作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情怀,颇有气魄。北有庾信,其诗在北方比较沉寂的文苑中独标清新,在社个形式上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骈文则是这一时期的流行文体,规矩虽多,有些佳作仍粲然可观。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耀。因南北地狱、民族、文化及心理的差异,南朝吴歌、西曲大都具有明丽柔婉的风格,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却刚健亢爽,如裘马大风。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颇引人注目。以晋干宝《搜神记》等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实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声。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著。《文心雕龙》尤其体大思精,今已成为显学。
入唐以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到来了。唐代文学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堪称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星驰云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走向社会、贴近现实,发为清新健康的歌唱。他们在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大胆探索,为唐诗的空前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写闲情逸致,但格调高雅,意境幽美,人称“诗中有画”,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或奇峭,有显著特色。接着李白与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号称“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白与杜甫,分别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饿成为泽被百代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唐时期。唐宪宗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创作纲领,以巨大热情写作了《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新题乐府》十二首等组诗,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对时弊进行讽喻批评,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堪称古代长篇诗歌中的杰作。和元白诗风殊趣的,有以韩愈、孟郊为首崇尚险怪、以理入诗的一派。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尚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在中晚唐之交出现的李贺,以其诡异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诗歌。
到了晚唐,诗歌气格趋于卑弱,染上浓厚的感伤色彩。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长于七绝,内容多伤春惜别和咏史怀古,风格俊爽自然;李商隐的的七律沉博绝丽,以爱情诗独擅胜场,其“无题”诗工于比兴,意蕴深永,但有些作品则未免晦涩难解。
散文是唐代文学的又一大收获。唐初骈文盛行,虽不断有人提倡简朴实用的散文,但影响不大。到中唐时,韩愈、柳宗元以复古相号召,致力于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的散文有比较充实的思想内容,力求反映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感情真切,内容形式都达到了推陈出新的境地。晚唐散文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所写的小品文为代表,鲁迅赞誉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由于古文运动的濡染,晚唐还产生了散文化的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诗歌散文之外,唐人传奇的成就也另人瞩目,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词于盛唐以后兴起。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新诗体,最早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染指渐多;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问世。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以词写亡国之恨,虽然境界不高却感慨遥深,情真意切,语言朴素自然有珠圆玉润,多属艺术精品。
宋代在政治、军事上显得软弱无力,在经济文化方面却相对繁荣,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北宋初期,朝廷上下耽于享乐,词在上层士大夫文人晏殊等人手里,成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词风未脱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晏殊之子晏畿道,由于个人遭遇不幸,词风格多低回感伤色彩。范仲淹有革新思想,有以镇守边塞,经历丰富,写出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之作。
在柳永手里,宋词有所革新。他从都市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大量创制并写作了慢词,富于平民色彩,在百姓中传唱甚广。苏轼不满柳词的囿于风花雪月,有意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摆脱音律的过多束缚,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他的“以诗为词”,给北宋词带来了新气象,并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除柳、苏之外,秦观、贺铸、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等词人,都分别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相互竞争的繁荣局面。
宋室南渡以后,感时伤乱、抗金爱国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期词人多经历靖康之变,其词一改北宋末年的平庸浮靡,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他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和创造。他的词多种风格并存,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属于辛派的词人有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而不免剑拔弩张。
宋诗的成就不必与唐诗并论,自有特色。概而言之,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致。宋初诗人学李商隐,号西昆体。到欧阳修手里,宋诗注重气骨、长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黄庭坚重视诗歌语言的创造,有“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其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终能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最突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以后渐呈颓势,至宋初仍未改观。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的潮流鼓荡下,诗文革新运动随之兴起,宋代散文取得了与唐文媲美的杰出成就。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坚持“事信言文”的创作主张,极力提倡平易通达的文风,所作散文极富情韵。在他的提携下,文坛人才辈出,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一时俊彦。其中苏轼成就最高,散文诸体兼备,自由挥洒,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其《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宋代的通俗文学也得到了发展。在唐代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话本,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滥觞。诸宫调和南戏也已经出现。经过自宋至元的长期酝酿,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价值、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特形式体制,开辟了我过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元末杂剧衰微,南戏又复盛行,出现了高明《琵琶记》这样的杰作。南戏的兴盛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入中原地区,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就是散曲。一般所说的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散曲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与乔吉,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与元杂剧、散曲的成就相比,元代诗文创作相对衰落,没有很杰出的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