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3095
  • 博文数量: 18
  • 博客积分: 91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2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9-06-30 10:0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09年(1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7-03 16:04:28

短信SMS 、EMS、MMS分别是什么?

     SMS:SMS是Short Message Service的缩写,意思为短消息服务。也就是手机之间可相互传送的承载文字、数字和符号的数据流。在80年代提出并确定为GSM标准。SMS在人们之中风靡一时,但是随着对短信的狂热,人们发现SMS只能发送枯燥的文字,形式过于单一,不生动。所以人们需要更生动,更人性化的短消息。由此,新一代的短消息便产生了。

  EMS: EMS是Enhanced Message Service的缩写,意为增强型短消息服务。它可

  以把简单的铃声、图片、甚至动画和文字结合在起来,在支持EMS的手机之间互相发送。EMS和SMS有相似之处,只是简单的改进而已。改掉了SMS单调的文字形式,带给我们更生动,更丰富多彩的短消息。以上这些都有利于EMS推广。不过,EMS只是几个手机商自定的标准,各个品牌的手机之间发送EMS也不是很顺畅。所以导致了EMS不能整体取代SMS而成为新一代的短消息。

  MMS:MMS是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的缩写,意为多媒体型消息服务。MMS是SMS和EMS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由WAP Forum和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这两个组织联合制订的。它的载体可以是GPRS,也可以是3G。支持MMS的手机之间可以互发包括文本、声音、图象、视频等多媒体消息。MMS也支持手机贺卡、手机地图、商业卡片、交互式视频等多媒体服务。此时的MMS已经不在属于短消息的范畴了,它对信息的大小,格式的限制都非常小。而且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手机的存储器和处理器的增强,MMS的容量将会更大。但是,有得必有失。相对于SMS的低廉费用来说,MMS的费用可以说是很高了,大约是SMS的3到5倍,几乎和语音服务一样了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一、简介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是由欧共体委员会1988年批准建立的一个非赢利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南部的尼斯。ETSI的标准化领域主要是电信业,并涉及与其他组织合作的信息及广播技术领域。ETSI作为一个被CEN(欧洲标准化协会)和CEPT(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认可的电信标准协会,其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常被欧共体作为欧洲法规的技术基础而采用并被要求执行。
  二、组织情况
  ——ETSI目前有来自47个国家的457名成员,涉及电信行政管理机构、国家标准化组织、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用网业务提供者、用户研究机构等。ETSI成员可分为正式成员、候补成员、观察员和顾问四类。正式成员和观察员只允许CEPT成员国范围的组织参加。凡自愿申请入会、按年收入比例向ETSI交纳年费者,经全会批准均可成为正式成员。正式成员享有ETSI标准的技术报告及参考文件的发言权、投票权和使用权。ETSI观察员一般只授予被邀请的电信组织的代表。ETSI候补成员是为非欧洲国家电信组织或公司寻求与ETSI合作而设的一种特殊身份。要成为ETSI的候补成员,需与ETSI签署正式协议,经全会批准。候补成员可自由参加会议,有发言权但无表决权,享有与正式成员同样的文件;候补成员应支持ETSI标准作为世界电信标准的基础,尽可能的采用ETSI标准并交纳年费。ETSI授予欧共体和EFTA(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的代表以顾问的地位,顾问有权参加全会、参与常务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特别委员会的工作,但没有投票表决的权利。
  ——ETSI组织由全体大会、常务委员会、技术机构、特别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
  ——全体大会是ETSI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决定ETSI的所有政策和管理决策,产生主席、副主席及大会秘书长、代理秘书长人选通过决议和章程,讨论接纳新成员,决定预算、决算,通过每年的工作报告等。
  ——常务委员会是在全会闭幕期间开展日常辅助工作的机构。主要职能是决定成立技术委员会、选举技术委员会主席、协调各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分类计划及进度、鉴定成果、通过新标准及确定新旧标准的过渡期等。
  ——ETSI技术机构可分为三种:技术委员会及其分委会、ETSI项目组和ETSI合作项目组。ETSI还有特别委员会包括财经委员会、欧洲电信标准观察组、工作协调组、专家安全算法组、全球移动多媒体合作组、用户组、新观点以及ETSI和ECMA协调组等8个委员会。
  ——要特别提出的是ETSI有一类工作组称专家工作组,这是ETSI对于一些重要且紧急的课题采取成立专门课题组,聘请专家集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使得标准的制定程序加快。专家工作组须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提出建议,经技术委员会通过,方能成立,由ETSI秘书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专家工作组的成员是从ETSI成员组织中招聘的。
  三、ETSI技术委员会及项目组的分工
  ——ETSI目前下设13个技术委员会,他们的代号、名称、及分工如下:
  TC E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技术委员会 定义那些(包含安装在用户端的)电信设备的关于环境和基础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和环境测试、 供电问题和机械结构三个领域。
  TC ERM (EMC and Radio)无线及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 直接负责ETSI关于无线频谱和电磁兼容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研究EMC参数及测试方法,协调无线频谱的利用和分配,为相关无线及电磁设备的标准提供关于EMC和无线频率方面的专家意见。
  JTC Broadcasting ( EBU/CENELEC/ETSI Joint Technical Commission) 播送联合技术委员会 为电视、无线电、数据及其他小卫星提供的新业务、有线电视、交互型传输的播送系统提供标准,为实现统一技术模型框架而与DVD、EBU、CENELEC组织进行合作。
  ECMA TC32 (Communication , Networks &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通信网络和系统的交互型连接技术委员会 是一个ETSI和ECMC合作的机构,为专业电信网领域提供全面观点,并在该领域起草ECMA标准和技术报告。该领域包括专业电信网的结构、业务、管理、窄带或宽带专用综合业务网的协议、用于通信的计算机等。
  TC HF (Human Factors)人机因素技术委员会 为电信设备及电信业务提供关于人机接口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年长者和残疾人)。
  TC MTS (Methods for Testing & Specification)测试方法和指标技术委员会 为测试方法和测试参数的准确一致性制定标准,为评价性能指标的提供可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支持ETSI关于实验一致性所做的研究。
  TC NA (Network Aspects)网络总体技术委员会 为所有现存网及新网提供通用的网络特性,包括定义网络模型、网络结构,定义网络功能和用户网络接口的基本结构。
  TC SEC (SECuiry) 安全技术委员会 为使ETSI的技术工作能考虑到安全问题,ETSI设立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提供关于安全方面的ETSI技术报告和标准,向其他技术委员会提供关于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援助。
  TC SES (Satellites Earth Stations & System) 卫星地面站及系统技术委员会 负责所有与卫星通信相关的技术工作,包含各类卫星通信系统(移动的和广播式的)、地面站及设备的无线频率接口和网络用户接口,卫星及地面系统的协议。
  TC SPS (Signalling Protocol & Switching) 信令协议及交换技术委员会 负责定义信息流、公众网的呼叫处理序列和信令,包括传送用户到用户信息的技术、用户到节点以及节点间的通信。
  TC STQ (Speech Processing , Transmission & Quality) 语音处理传输质量技术委员会 确保协调相关设备的端到端语音质量的生产和维护,促进开发适时且经济的设备为网络运营商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固定或移动网提供通信业务。
  TC TM (Tele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传输和复用技术委员会 负责传送网及其组成部分(包含无线中继不包括卫星系统)的全方面标准化工作以及传送网接口的传输特性,定义传送网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规范,例如传送路由、路由器、分段、系统、功能命名、天线、电缆光纤等。
  TC TMN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电信管理网技术委员会 TMN技术委员会的目的是使得分散在很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关于电信网络管理的工作更有组织化,能更快地进行关于电信管理网的要求和规范的交流和统一。

SMPP协议简单介绍
    SMPP(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协议是一个开放的消息转换协议;它定义了一系列操作的协议数据单元(PDUS)和当SMPP运行时ESMS应用系统与smsc之间交换的数据。从而完成SMSC与ESMES(外部短消息实体)的信息交换。SMPP是基于SMSC与ESME之间的请求和响应协议数据单元的交换,每一个smpp操作都由一个请求pdu和相应的一个响应PDU组成并且这种交换是在TCP/IP或x.25网络连接之上的.
    中国移动的SMPP协议,主要参考了ETSI的技术技术(GSM 03.39),支持GSM的PHASE2+的业务,
    ETSI GSM规范 03.39 (5.0.0): 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短消息中心和短消息实体间连接的接口协议;
    ETSI GSM规范 03.40 (7.2.0): 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技术实现;
    ETSI GSM规范 03.47 (5.0.0): 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短消息中心与移动交换中心间互联协议栈举例;
    通过SMPP规范,ESME能连接(BIND)或断连(UNBIND)SMSC,提交(SUBMIT),替换(REPLACE),取消(CANCEL),查询(QUERY) 短消息;SMSC能下发(DELIVERY)短消息到ESME。
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
    (1)ESME到SMSC的消息
    (2)SMSC到ESME的消息
    协议又可分为短消息业务部分和用户管理部分,其中用户管理部分只适用于SMSC有用户数据库支持的情况,与短消息业务部分相独立,在实现上是可选部分。

PLMN是什么
    公众陆地移动电话网(PLMN)是一个无线通讯系统,趋向于面向陆地上的例如交通工具或步行中的移动用户。这样的系统可以是独立的,但常常和固定电话系统如公用交换电话网络(PSTN)连接起来。PLMN系统中最熟悉的用户的例子是一个使用手机的人。然而,移动和便携的因特网用户也越来越普及。一个理想的PLMN系统提供给移动和便携用户和固定网络相当的服务,这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是一个特殊的挑战,因为基站会难以被找到和维持。在都市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障碍,像是建筑物,和各种射频都能引起杂音和干扰的幅射。大多数的系统今天使用数字技术而不是过去的模拟技术。这一个过渡已经改善了通信质量和可靠度,但是正如任何经常地使用手机的人所知道的,现在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

EMS网元管理技术
    网元管理系统(EMS)是管理特定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电信网络单元(NE)的系统。一般来说,EMS管理着每个NE的功能和容量,但并不理会网络中不同NE之间的交流。为了支持NE间的交流,EMS需要与更高一级的网络管理系统(NMS)进行通信,NMS也是电信管理网络(TMN)层次模型中的一元。EMS是基于TMN层次模型的运作支持系统(OSS)构架的基础,这个构架使得服务提供商(SP)能够满足客户对高速发展着的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严厉的服务质量(QOS)要求。电信管理论坛(TelManangement Forum)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EMS到NMS接口的出现宣告以TNM为构架的具有协同工作能力的OSS进入了实用时代。

EMS在电信网络构架中的位置

    在过去的十年中,电信网络一直处在变迁之中。那些语音传输老网络相当简单,它们主要是基于铜环的客户电话交换网络。这些网络正在向集成有访问、传输、语音交换、高速数据和视频等设计的方向发展。这将需要采用众多复杂的技术,因此每一个有着不同复杂技术的网络单元都有相应的EMS来管理,从而使技术的能力得以利用,技术的复杂性被屏蔽了。
    一个EMS通常是用来配置一组相同类型或系统的NE,比如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CS),通过光网络环(SONET)添加丢弃多元编码器(ADMs),或者一个混合光纤/电缆(HFC)有线电话系统。EMS的扮演的角色是控制管理范围内所有方面和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EMS抽象出相关NE技术细节的外貌,并把这些信息通过北行接口传送到更高一级的管理系统中。
    EMS是电信管理解决总体方案中的关键部分。只有EMS是需要对其所属范围内所有NE的管理内容负责。EMS是NE与NMS层交换控制和数据信息的唯一媒介。因此,EMS与特定网络单元的类型密切相关,必须与这些NE一起部署从而能够激活和管理这些NE的功能。

EMS在五层TMN中的作用
    TMN构架是一个电信管理办法的参考模型。它的目的是把各种的功能分配到不同的层次之中。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在1988年定义了TMN构架,详细说明在M.3010和其他文档之中。
    这个构架最大的作用是确定了电信管理中的五个功能水准:商务管理层(BMS),服务管理层(SML),网络管理层(NML),网元管理层(EMS)和由日益职能化的网元组成的网元层(NEL)。TMN根据这些层次分离了管理职责。这使得在不同的SP、OS、数据库和编程语言中分派功能进而协同工作成为了可能。
    TMN要求每一层都要提供与相邻层交互的接口,这个接口支持在应用程序之间通信,接口可以采用标准的计算机技术。TMN M.3010文件允许使用多种协议。这意味着SNMP和CORBA之类开放的协议也可以包含在TMN框架之中。

PHS是什么?
    PHS中文名为低功率移动电话。英文名全称为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系统是日本自行研发的数字式无线电话系统。其发射功率远低于一般的GSM移动电话,所以它是唯一可在医院使用的移动通讯系统。PHS最适用于频密的闹市区,可提供与GSM系统同样的功能。其64K(预计明年可达128K)的传输速率更是GSM系统望尘莫及的。
    PHS能支持无线多媒体通信(Wireles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它提供各种传输方式以使用户能够连上互联网,例如通过无线电传输、电话线路传输、光纤电缆传输等。因此用记能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最佳的通信服务。
   PHS系统可以提供完善的双向通信服务,例如提供手机用户的自动定位服务等。
PHS的优点:
   通话费低且具隐私性:在日本,PHS的通话费率仅比市话高出不到20%。
   手机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长:PHS手机市场上新出的款式通常"最低"待机时间都在300小时以上。
   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目前日本的通讯传输速率已经达到64kbps。
   通话音质佳:PHS手机以接近市话的音质略胜GSM手机一筹。
   手机发射功率较低:PHS手机的发射功率仅是GSM手机的六十分之一,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有头痛、目眩等使用GSM手机的后的不适症状。
   具定位功能 可传音乐、图片及手绘图形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市场名某些时候是Personal Access System,个人电话存取系统),是指一种无线本地电话技术,采用微蜂窝通信技术。PHS这项技术在1880~1930兆赫这个波段内运作。
   PHS 技术实际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属于第二代的通信技术。PHS 基站覆盖范围有限,通信基站与终端间距离较短。因此,所采用通信功率较小,而覆盖较大面积时需要更多的基站。这使得PHS较适合在都市使用,在野外等地使用效果欠佳。在手机的通讯速度世代上,PHS属于2G的范围。其设计也使其在通话时有少许延迟。(因为其覆盖面积小,“蜂窝”面积小)
   PHS使用TDMA/TDD作为它的无线电通讯接口,以及32K的ADPCM作为它的声音传送编码。现代的PHS电话也可以支持其他一些ISP的增值服务,如互联网窄带通讯,短信,电子邮件,甚至图片传讯。
   PHS这项技术也适用于小范围的无线电通讯。
   使用
   最初的发布是1989年在日本的NTT实验室,作为一种与GSM和PDC竞争的技术的形式出现的。早期是由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多数地方人口密度大、 而且人口的流动性小的特点)开发研制的。1995年,最初在日本由3家电信运营商来运作:NTT-Personal,DDI-Pocket和ASTEL.然而,服务推出不久后,该技术被称为:“穷人的蜂窝”而在日本大受限制。市场占有率也逐渐下降。一些原本使用PHS技术的国家也开始转移使用GSM,如智利。但是PHS这项技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以较低的收费以及较少的附加业务也受到欢迎,例如中国大陆,台湾,越南,孟加拉国,尼日利亚,马里,坦桑尼亚和洪都拉斯等。
   PHS的市场
   在中国大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业务在多数地方都使用PHS技术。 在台湾地区,大众电信的低功率行动电话同样采用PHS技术。

什么是OTA设置(配置信息)? 
   OTA是英文Over-The-Air的简称。OTA自动配置是通过短信(SMS)作为载体来实现的,OTA规范用来将手机参数按某种特定的格式进行包装,进而形成特定的短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如果用户的用户手机支持OTA规范的话,在用户确认后手机就会将这种特殊的短信息(配置信息)转变为手机参数。

3G环境下实时付费驱动OCS前进
     随着3G的来临,移动互联网业务迅速的发展,会对数据增值业务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而这些业务复杂的计费需求也让计费系统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同时支持包括话音、数据业务的计费,实现语音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捆绑和统一帐户对于运营商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市场竞争手段;另一方面,用户产生的费用已不再是简单的承载费用,第三方CP/SP提供的增值业务需要收取信息费,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高昂的信息费,加大了欠费风险;同时,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计费帐务需求也会不断发展,也将对计费的实时性提出严格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在线计费的要求。

  在线计费(Online Charging System)是计费信息会实时影响业务的提供、帐户余额实时更新的计费机制。需要计费机制与会话/服务控制进行直接交互的计费系统。在线计费是影响业务的实时提供的,贯穿在客户打电话和使用业务的过程中。

  离线计费(Offline Charging System)是计费信息不实时影响业务提供的计费机制,在生成CDR后,通过联机或脱机方式送到计费系统进行计费帐务处理的机制。

  准实时计费(Hotbilling)是离线计费的一种。计费系统以联机方式得到使用记录后,马上进行计费,以尽可能缩短业务使用与计费之间的时间差,目前国内准实时计费,从计费话单采集到计费出帐的整个过程可以做到在话单落地几分钟、几小时到一天的水平。

  OCS的需求驱动力

  OCS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实时预付费业务产生的,在线计费是解决预付费业务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情况来看,新增的用户绝大部分都是预付费用户,中国移动新增用户中,预付费用户已占到了95%。我国目前的移动市场,中高端的用户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低端用户将是各家运营商争夺的重点。对于像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样的移动市场的后来者来说,在进入移动市场初期,尽快扩大用户规模,获取用户是各家运营商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而预付费业务是彻底解决欠费问题,解决用户信用控制的有效手段,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其次,3G技术提供的丰富的增值业务种类是预付费业务发展的源泉。除话音业务仍为3G的主要业务之外,3G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类业务,如:手机搜索、即时通信、视频短信、位置导航、在线游戏、手机电视/电影、音乐点播、可视会议、手机游戏、MMS、WAP浏览、下载等,比较适合开展预付费业务。有些业务一次充值的金额较大,欠费风险大,所以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客观上要求实现实时计费功能。

  第三,在线计费是融合计费的要求。融合计费是计费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计费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融合计费的概念主要包括:

  预付费与后付费的融合:用户既可享受预付费的业务,同时也可享受后付费的业务,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都要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支持全业务种类,新的业务模式,实现统一计费,统一帐务,统一产品目录,统一账户资料。

  用户帐户统一:包括语音、数据以及各种增值业务用户账户统一管理;支持预付费和后付费帐户统一,预付费和后付费业务融合,用户付费属性任意切换。

  提供灵活的3G业务捆绑、优惠:包括单业务的优惠;多业务的捆绑优惠;跨业务域(CS,PS,业务网)的捆绑优惠。

  跨网络多业务的捆绑:包括3G业务与固网业务的捆绑;3G业务与WLAN业务的捆绑等;组合跨网业务捆绑。

  在线计费是融合计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融合计费系统的各个方面,是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随着3G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用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品种的欠费风险的高低,计费系统会出现组合的模式,即在线计费、准实时计费和后付费的计费模式组合,或在线计费和准实时计费的组合模式。用户信用等级低,业务风险高的客户和业务采用在线计费模式;相反,用户信用好,业务风险低的客户和业务使用准实时计费或后付费模式。

  中国电信的OCS及其面临的问题

  OCS是中国电信提出来的在线计费解决方案,是一套完整的下一代计费解决方案,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注重标准化,如以3GPP标准为依据,GGSN/CCG、OCS及接口都具有很强的标准化。下面对中国电信的OCS作简单介绍。

  从移动通信的角度看,数据业务网络是由电路域、分组域和业务网络组成,对于在线计费,电路域通过SCP,分组域通过GGSN,数据业务网络通过ISMP,由OCS控制完成计费;

  对于离线计费,电路域通过MSC,分组域通过SGSN和GGSN产生SCDR和GCDR话单,经CG合并后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数据业务网络通过ISMP产生话单后也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融合计费,解决OCS和Hotbilling的数据共享,解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统一,预付费和后付费之间的任意切换,统一的账户管理,灵活的 3G业务捆绑、优惠,跨网络的业务捆绑,中国电信提出了SID的解决方案。SID可以是单独的实体或系统,也可以是一个逻辑概念,由OCS或 Hotbilling来完成。为了更好解决OCS和Hotbilling与SID中用户信息、产品资费信息、帐户信息的同步,OCS和 Hotbilling需要由统一的数据模型,为此OCS在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中国电信集团计费系统模型1.0》的数据模型标准,所以SID只要解决共享机制就可以了。

  OCS的运行是与之相关联的在线的实时充值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运行实现的。中国电信的统一在线充值平台的建议方案如下:统一充值业务完全在支撑网内实现,独立于网络设备之外,网络改造量小;支撑网和数据网共同运营完成充值业务,使支撑网和数据网依赖关系更为紧密,整体维护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充值平台脱离对网络的依存,有利于实现全业务充值;支撑侧与网络侧分离,屏蔽了屏蔽固网和移动网络两张网络的问题;OCS的产生,使计费系统向网络运营系统迈进了一步,参与到网络运营中来,成为网络运营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有了OCS后,原来智能网SCP的批价和账户余额管理功能纳入了OCS的范畴,SCP的职能更为简单化,只完成呼叫控制功能,ISMP的计费批价功能也纳入了OCS范畴。这样,OCS的重要性和维护等级需要再提高一步。

  OCS的实施需要网络侧做较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对网络侧的影响非常大,需要的改造费用也是相当可观,投资将面临的问题较大。

  在网络改造过程中,要实现多种网络的接入,始终面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的完善和实施问题,让大家都接受还要有个过程。

  OCS是网络紧密偶合的在线计费系统,OCS的实时不只涉及到支撑系统和网络的改造,还涉及到主导业务管理和维护体制的改变,对于几大运营商来说这种改变都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线计费的过渡方案

  目前,在各大运营商中,在线计费计费的过渡实施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智能网SCP+准实施计费系统的建设方案,另一种是由准实时计费系统统一实现。

  智能网SCP+准实施计费系统来实现

  电路域和分组域的在线计费都由智能网SCP来完成;数据业务网的在线计费是由ISMP通过私有协议送到SCP,由SCP完成在线计费。离线计费是由电路域通过MSC,分组域通过SGSN和GGSN产生SCDR和GCDR话单,经CG合并后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数据业务网络通过ISMP产生话单后也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

  准实时计费系统统一实现

  当业务使用与计费之间的时间差足够小时,可以有准实时计费系统来完成在线计费。电路域通过MSC和SCP,分组域通过SGSN和GGSN产生SCDR和 GCDR话单,经CG合并,数据业务网络通过ISMP产生话单,统一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正在由智能网向准实时计费系统转移。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线计费的过渡方案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且在这个时期内,准实时计费技术还可能继续发展,运营商和各厂商都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完善在线计费系统。

CDMA的相关国际标准及制定

1、CDMA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

     CDMA标准是由ANSI TIA开发的。ANSI作为美国国家标准制定单位,负责授权其它美国标准制定实体,其中包括电信工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电子工业委员会(EIA)以及电信工业委员会(TIA)。TIA主要开发IS(Interim Standards,暂定)系列标准,如CDMA的系列标准,如IS95、IS634、IS41等。IS系列标准之所以为暂定标准是因为它的时限性,最初定的时限是5年,现在是3年。除了IS标准之外,TIA还颁布其它类型的规范,如电信系统公告TSB(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Bulletins)文件。TSB不是标准,但可以提供与现存标准相关的信息或对工业界非常重要的其它事宜。所有由TIA开发的标准在经ANSI所有成员同意后变为ANSI标准。TIA又由许多TR委员会组成,目前有9个:TR8、TRI4、TR29、TR30、TR32、TR34、TR41、TR45、TR46。其中目前与CDMA标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TR45(移动和个人通信公用标准),TR45下面又有7个子委员会,见表1。

表1  TIA TR45的子委员会

TR45子委员会 TR45子委员会名称
TR45.1 模拟蜂窝技术
TR45.2 蜂窝系统间操作
TR45.3 TDMA
TR45.4 微蜂窝/PCS技术
TR45.5 CDMA
TR45.6 附属分组数据技术
TR45.7 OAM&P技术

     TR45子委员会下面又分为不同工作组(WG),如TR45.2就有7个工作组,我们关心的国际漫游问题是由TR45.2的第6工作组负责。而在各工作组中,又设有不同任务组(TG),如无线智能网是由TR45.2第2工作组的第4任务组负责的。

     在TIA,一个标准从提议到颁布的过程是非常严谨的。首先由公司代表向工程委员会或子委员会(例如标准表述组)投稿,请求产生一个新标准,经TIA的技术标准子委员会(TSSC)同意,TIA标准秘书处将给标准分配一个项目号(PN,Project Number),PN-XXXX。标准表达组基于投稿写出标准草稿,然后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投稿,不断进行修订,形成基础文本(baseline text)。当多数人同意对于标准来说规范中的技术资料已经足够时,形成冻结基础文本。然后进行V&V(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验证和确认过程,一旦完成验证和确认的V&V过程,TSSC将其作为标准建议SP(Standards Proposal),SP-XXXX。标准建议SP和选票被送到TIA委员会的成员处进行投票表决。如果有反对票或在标准建议正式颁布为标准之前有技术意见需要解决则需要重新投票,如果SP中有足够重要的技术变化也可能需要重新投票。当所有意见和反对票都解决后,建议标准SP才正式由TIA批准为标准进行颁布。标准由TIA颁布之后的三年内必须进行以下三个过程之一:再确认、修订、废除。再确认就是认可标准依然有效并且不需修改;修订就是将附加文字合并到IS标准中去对其技术内容或含义进行修改;废除就是认为标准的技术内容不再有价值。

2、CDMA标准的制定现状

     经过多年的开发修订,以IS95为代表的窄带CDMA系统系列标准已经日趋完善。各网络单元之间的接口名称如图1所示。各接口的协议,以及标准版本的演进情况如表2所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与IS95A有关的TSB文件是TSB74,目前的第三代标准之一IS2000与IS95是完全反向兼容的,即现有IS95系统完全可以平滑过渡到第三代。与IS634有关的TSB文件是TSB80。与IS41B有关的TSB文件有TSB41、TSB51、TSB55、TSB56、TSB64、TSB65,其中除TSB56之外,均已经修订加入IS41C版本中,IS41E正在开发之中。IS771是无线智能网的第一阶段业务,与IS41标准联合开发,目前关于WIN预付费业务的PN-4287和关于WIN第二阶段业务的PN-4289正在开发中。IS99目前已经并入IS707。

 表2  CDMA系统的标准化情况

标准名称 涉及领域 接口代号 版本演进情况
IS95 空中接口 Um IS95、IS95A、IS95B
IS634 A接口 A IS634、IS634A、IS634B
IS41 MAP B、C、D、E、M、N、H、Q IS41、IS41A、IS41B、IS41C、IS41D、IS41E
IS637 短消息    
IS53 业务 用户所使用的补充业务 IS53A
IS52 编号计划   IS52A
IS124 非信令数据通信(计费数据) 交换机至计费中心的接口 IS124A
IS93 MSC与PSTN和ISDN接口标准 Ai、Di  
IS771 无线智能网    
IS96 CDMA话音业务选择标准   IS96A
IS97 CDMA基站最低性能测试标准   IS97A
IS98 CDMA/AMPS双模移动台最低性能测试标准   IS98A
IS99 CDMA数据业务选择标准    
IS125 CDMA话音业务选择1最低性能测试标准    
IS126 移动台环回业务选择标准    
IS127 CDMA话音编码EVRC标准    
IS683 空中激活业务(无线部分)    
IS725 空中激活业务(网络部分)    
IS707 数据业务    

3、CDMA存在的问题

(1)CDMA鉴权问题

     CDMA标准中已经详细规定了CDMA鉴权的场合和需要的参数,但由于网络现状,许多系统目前不支持鉴权功能,许多手机既没有鉴权算法也无法输入。另外,在CDMA鉴权中起重要作用的A-KEY参数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即如何输入手机,如何进行管理。为了防止A-KEY的被盗,必须由尽量少的人处理,使用非常保密的系统,不能被任何人读取,在乎机和鉴权中心(AC)中修改A-KEY必须以保密的方式进行,TIA已经建议了一种将A-KEY编入手机的程序,但目前还很难操作。A-KEY的输入与管理应由运营者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与用户无关,应尽快规范。

(2)CDMA国际漫游问题

     CDMA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北美均使用10位MIN码进行漫游,在这10位MIN码中是不含移动国家码的,为了尽快实现CDMA的国际漫游,E-FAST(InternationaI Forum on AMPS Standards Technology)将MIN码的第一位为0和1预留给国际,供美洲之外的其它CDMA运营者国际漫游时使用。这在IS41不支持IMSI之前(IS95和IS634是支持15位IMSI号码的),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尤其是对于急切需要国际漫游的国家而言。但从长远来讲(也许仅是近一两年之内的事情)MIN码预留给国际的号码很少,再加上这些号码经过按国家的分配、国内各地区的分配,号码利用率很低,很难满足CDMA的发展需要,况且使用MIN进行国际漫游会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因为最终国际漫游是要靠IMSI来实现的,到那时,所有签约漫游国家的数据就需要修改,各国国内GT翻译数据也需要修改,这就给CDMA的国际漫游带来很大困难。标准应该为运营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不应拖运营的后腿,阻碍技术的发展。因此所有CDMA运营者应该统一认识,尽快督促厂家提供基于IMSI的产品,实现基于IMSL的CDMA国际漫游。

     以上针对CDMA标准的制定、演进和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随着CDMA标准的不断完善,CDMA技术会带给用户更多更好的服务。

安徽电信OCS系统建设实施经验

     为弥补现有预付费模式存在的各种弊端,满足战略转型所带来的全业务融合要求,中国电信适时提出了在线计费系统(Online Charging System,简称OCS)的概念,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完成了相关厂家系统的入网检测和选型工作,并于2007年在相关省份组织了OCS的商用试点工作。

     OCS的强大能力来源于实时与融合,实时包括实时的计费、控制与扣费,是在融合基础上的实时计费;融合即指全业务、全用户的融合,也指预付费与后付费的融合,使得预付费用户也能够象后付费用户一样使用全业务,使得中国电信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及其信用等级,动态地管理其付费模式。

     作为计费系统的一部分,OCS第一次以电信级网元的身份实时参与业务使用过程。它能够在用户使用业务过程中,实时进行反算、预留、计费与扣费,无需等到用户使用完业务后再进行计费。因此与HotBilling的准实时计费相比,OCS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时计费系统。

     然而基于OCS直接介入网元侧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加上其与IT支撑各系统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大大增加了OCS项目在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施工、维护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度,OCS的建设注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高难度挑战。

安徽电信的试点建设和意义

     作为2007年中国电信集团OCS试点三省(广东、福建、安徽)三市(上海、重庆、保定)之一,安徽OCS试点项目历经5个月紧张而艰苦的建设工作,于2007年底全面上线,目前已承载各类电信客户共计52万户,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首家实现OCS商用,并提供跨网络预付费捆绑组合能力的省公司,为OCS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OCS建设总体思路

     一个项目从蓝图规划到最终上线,通常需要经历规划、组织、施工调度三个大环节,为确保项目成功,必须确保这三大环节方向明确、平稳相接,即做到:规划切实可行,明确项目要做的事;组织分工合理,明确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施工步骤严密,明确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同时,为防止各环节出现偏差和脱节,还必须引入合理的偏差控制方案。

     OCS项目建设工期紧,复杂度高,在上述三个环节更要加强偏差控制,并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引入并行理念,确保项目按质、高效完成,下面就安徽公司在本次OCS建设中的实际做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分述。

  • OCS项目的规划

     项目规划是对实际方案的指引,它必须解决“我们要做什么”的问题,即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目标,并根据该目标,确定系统的能力、规模,其与周边系统的关系,确定接口及数据流向,再据此制订合理的系统架构和网络拓扑,得到实施方案要点。

     项目目标:实现后付费业务与预付费业务的完整融合;实现针对指定高风险业务的实时信用、接续控制;实现全业务、多接入方式、单门户入口的统一充值功能。
能力设计(计算过程略):容量为200万用户,系统能力达到711CAPS,采用双机双网络实现,以确保系统安全。
     系统架构:围绕怎样实现后付费业务与预付费业务的完整融合规划
     数据架构:围绕怎样实现后付费业务与预付费业务的完整融合规划
     系统拓扑:根据能力设计、接口及数据流向确定设计实施方案要点。(1)完善覆盖BSS跨系统的客户共享数据库,建立以计费批价/信用管理/会话控制及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的OCS主体系统,初步形成在线实时计费、联机准实时计费、统一帐户管理一体化的综合计费帐务体系;(2)升级现有3G实验网,打通3G SCP/GGSN到OCS系统的OCP接口,实现3G预付费业务的实时信用控制及计费功能;(3)改造现有智能网,打通固网SCP、PHS SCP和宽带Radius到OCS系统的OCP接口,实现固网预付费业务、小灵通预付费业务(含短信、彩铃)及宽带预付费业务的实时信用控制及计费功能,并最终完成固网预付费、小灵通预付费及宽带预付费客户资料/定价策略/余额账本向OCS系统的统一移植;(4)完成现有固网SCP VC功能/数据向新VC平台的平滑移植,打通固网SCP至新VC平台的接口,保留原IVR功能作为新VC平台的语音门户,并通过改造CRM网上营业厅,实现新VC平台的网上充值功能。

  • OCS项目的组织

     项目组织主要落实具体实施的部门、人员及沟通协调的方式,在实际的OCS项目组织中,安徽公司除成立了由安徽公司副总牵头,市场部、企化部、计划部、支撑中心、网络中心及各相关厂商组成的项目团队外,还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成立了若干小组并行作业。

     业务小组统一归纳、提出业务需求;
     领导小组设立项目里程碑和时间进度目标;
     技术小组分析业务需求,形成技术实现方案
     工作小组按工作职责细化落实方案,并按阶段性分解,形成执行进度和版本发布计划;
     工作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需求对接小组、平台安装小组、应用软件开发小组等若干具体承接工作的小组。

     设立团队工作制度:项目执行五个“一”和“四勤四不”
( 1)项目执行五个“一”:
     一个团队。一支跨业务、技术、维护部门的联合团队,一支纪律严明、吃苦耐劳、作风过硬的团队;
     一个核心。一个强有力的跨部门领导和协调者,一个果断的决策者;
     一个声音。对内、对外统一一致的口径;
     一个目标。OCS系统与各预付费业务按时按质上线;
     一个计划。统一计划与明确的工作任务。

(2)项目执行“四勤四不”:
     四勤:勤思考、勤协调、勤总结、勤汇报;
     四不:不推托、不犹豫、不畏难、不空谈;

  • OCS项目的施工调度及管理

     OCS项目施工又分为硬件到货安装、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测试、试点并行、模拟割接、正式割接等若干子阶段,各阶段工作内容犬牙交错,涉及部门众多。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OCS项目施工的科学调度与管控,安徽公司制订了严格的控制举措,以对接前期规划与组织确立的各项施工内容。

安徽OCS试点项目建设历程:

(1) 2007年7月启动建设,同月完成业务需求及技术方案;
(2) 8月完成硬件到货及安装工作,同期完成软件需求对接;
(3) 9月完成软件开发调整和安装,打通OCS与各IT支撑系统接口,启动一阶段试点并行及测试(计费准确性);
(4) 10月完成一阶段试点并行测试,启动并完成二阶段试点并行测试(使用及功能性),同期完成小灵通智能网改造,实现小灵通预付费业务上线;
(5) 11月完成宽带/3G试点预付费业务上线(含智能网侧改造);
(6) 12月上旬完成固话预付费业务上线(含智能网侧改造);
(7) 08年1月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系统测试和项目验收,得到了充分认可;
控制举措:
(1) 层层分解计划:一份包含软件设计开发上线及硬件施工的综合性质的项目进度计划,各项目小组根据统一计划分解落实到人;
(2) 里程碑会议:如项目团队在试点分公司召开启动会议,明确试点意义和工作配合;
(3) 周例会汇报制度:工程实施期间,项目团队建立周例会制度,讨论解决每周遗留问题及下周工作计划,并以周报形式呈送领导审阅,回避“短板效应”,同时有效控制建设偏差;
(4) 文档统一管控:所有工程实施文档(包括需求、技术、割接、并行方案)及与项目有关的研讨会议均形成文字材料,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一旦在施工中形成争论点,确保有据可查。

OCS项目建设总结

      在线实时计费系统(OCS)整合了原有智能网业务平台的计费功能,融合了预付费后付费客户资料,实现了对固网、PHS、宽带以及移动全业务的支撑,提供了跨网络预付费捆绑组合能力,同时可有效控制客户欠费风险,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

      安徽公司于2007年12月7日成功完成了在线计费系统(OCS)割接固网预付费业务,实现了安徽公司预付费捆绑组合与欠费控制支撑能力的跨越,满足了本省业务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验证了集团公司制定的OCS发展方向和相关规范,充分展现了OCS在支撑现网及移动网络预付费组合捆绑与信用控制方面的综合能力;探索并总结了OCS项目建设、系统互联、运行维护、业务开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集团在现网规模推广OCS奠定了实践基础。

scp

SCP(Secure Copy)——Linux文件传送命令
     scp 命令是 SSH 中最方便有用的命令了,试想,在两台服务器之间直接传送文件,仅仅用 scp 一个命令就完全解决了。 你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 以 root 身份运行 #scp servername:/home/ftp/pub/file1 . 这样就把另一台服务器上的文件 /home/ftp/pub/file1 直接传到本机器的当前目录下,当然你也可以用 #scp /tmp/file2 servername:/boot 把本机上的文件 /tmp/file2 送到另一台机器的 /boot 目录下。而且整个传送过程仍然是用 SSH 加密的。
     scp 就是 secure copy, 是用来进行远程文件拷贝的 . 数据传输使用 ssh1, 并且和 ssh1 使用相同的认证方式 , 提供相同的安全保证 . 与 rcp 不同的是 ,scp 会要求你输入密码如果需要的话 .
     最简单的应用如下 :
     scp 本地用户名 @IP 地址 : 文件名 1 远程用户名 @IP 地址 : 文件名 2
     [ 本地用户名 @IP 地址 :] 可以不输入 , 可能需要输入远程用户名所对应的密码 .
     可能有用的几个参数 :
     -v 和大多数 linux 命令中的 -v 意思一样 , 用来显示进度 . 可以用来查看连接 , 认证 , 或是配置错误 .
   -C 使能压缩选项 . 
     -P 选择端口 . 注意 -p 已经被 rcp 使用 .
     -4 强行使用 IPV4 地址 .

     -6 强行使用 IPV6 地址 .
     -r Recursively copy entire directories.
      如——
      copy 本地的档案到远程的机器上
      scp /etc/lilo.conf my@
      会将本地的 /etc/lilo.conf 这个档案 copy 到 ,使用者my 的家目录下。
      copy远程机器上的档案到本地来 scp my@:/etc/lilo.conf /etc
      会将 http:// 中 /etc/lilo.conf 档案 copy 到本地的 /etc 目录下。
  

Service Control Point
业务控制点

      业务控制点是决定呼叫如何处理的智能网要素,它利用TCAP协议提供传输和必要的(低级)应用程序指示。对SCP的性能要求会随着应用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化,有些SCP系统会有很大的规模,比如主运营商的800号转换数据库。有些会很小,并且使用在非常专业的应用,比如,在一个分布式无线网络中象无线办公环境(在一个建筑物内)那样的VLR/HLR。但是,在每一种情况下,SCP都必须连接到SS7网络,并且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库和业务控制程序。对SCP的另一点重要要求是把业务编程或业务设计环境集中。
      业务控制点ZXIN10-SCP
      业务控制点ZXIN10-SCP为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点,是智能网的核心部分,包括四个部分:信令接口单元SIU、业务控制处理器CP、业务数据处理器DB和单元间的互连网络。ZXIN10-SCP通过七号信令网与SSP/IP相连,通过数据链路 与SMP相连。SCP与SSP/IP之间的通信规程采用中国智能网应用规程(C-INAP)。
      ZXIN10-SCP的系统特点:
      1.符合信息产业部关于智能网的SCP设备的设备规范。
      2.符合我国有关七号信令C-INAP、TCAP、SCCP及其他相关部分的技术规范书的规定,通过信息产业部SCP的C-INAP的有效性测试。
      3.提供灵活、充分的业务独立构件SIB,可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4.采用了开放、通用的软硬件平台作为处理主机,具有高可用特性;同时选用UNIX操作系统及大型商用数据库产品。
      5.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模块设计,特别采用软件的容错设计,具有故障检测和隔离子系统。
      6.CP、DB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物理节点也可以在统一在一个物理节点上,配置灵活,即可以提供分布式计算方式也可以提供综合方案。
      7.系统具有可扩展性,能够平滑扩充、稳定且不中断业务。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成立于1918年。当时,美国的许多企业和专业技术团体,已开始了标准化工作,但因彼此间没有协调,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数百个科技学会、协会组织和团体,均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机构,并制订统一的通用标准。1918年,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矿业与冶金工程师协会(ASMM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等组织,共同成立了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AESC)。美国政府的三个部(商务部、陆军部、海军部)也参与了该委员会的筹备工作。1928年,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改组为美国标准协会(ASA)。为致力于国际标准化事业和消费品方面的标准化,1966年8月,又改组为美利坚合众国标准学会(USASI)。1969年10月6日改成现名: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

成员情况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系非赢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团体。但它实际上已成为国家标准化中心;各界标准化活动都围绕着它进行。通过它,使政府有关系统和民间系统相互配合,起到了联邦政府和民间标准化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它协调并指导全国标准化活动,给标准制订、研究和使用单位以帮助,提供国内外标准化情报。它又起着行政管理机关的作用。

      ANSI现有工业学、协会等团体会员约200个,公司(企业)会员约1400个。其经费来源于会费和标准资料销售收入,无政府基金。领导机构是由主席、副主席及50名高级业务代表组成的董事会,行使领导权。董事会闭会期间,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职权,执行委员会下设标准评审委员会,由15人组成。总部设在纽约,卫星办公室设在华盛顿。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工作人员和美国政府的其他许多机构的官方代表也通过各种途径来参与美国标准学会的工作。

      美国标准学会下设电工、建筑、日用品、制图、材料试验等各种技术委员会。

工作程序和标准制定

      由于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自由化状态,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分散化标准体制,除各企业、公司制订标准之外,尚有近400个专业机构和学会、协会团体制订和发布各自专业领域的标准,而参加标准化活动的则有580多个组织。其企业标准化工作亦开始较早,而且颇有成效。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机构也不断扩大。有的标准化机构属于经理部领导,有的则属设计单位领导或工艺单位领导。企业标准一般不对外。仅96年一年,标准增加了4%,总数达13056。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本身很少制订标准。其ANSI标准的编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由有关单位负责草拟,邀请专家或专业团体投票,将结果报ANSI设立的标准评审会审议批准。此方法称之为投票调查法。 
      2、由ANSI的技术委员会和其他机构组织的委员会的代表拟订标准草案,全体委员投票表决,最后由标准评审会审核批准。此方法称之为委员会法。
      3 、从各专业学会、协会团体制订的标准中,将其较成熟的,而且对于全国普遍具有重要意义者,经ANSI各技术委员会审核后,提升为国家标准(ANSI)并冠以ANSI标准代号及分类号,但同时保留原专业标准代号。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的标准,绝大多数来自各专业标准。另一方面,各专业学会、协会团体也可依据已有的国家标准制订某些产品标准。当然,也可不按国家标准来制订自己的协会标准。 ANSI的标准是自愿采用的。美国认为,强制性标准可能限制生产率的提高。但被法律引用和政府部门制订的标准,一般属强制性标准。

手机SMS的PDU编码

      目前,发送短消息常用Text和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模式。使用Text模式收发短信代码简单,实现起来十分容易,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收发中文短信;而PDU模式不仅支持中文短信,也能发送英文短信。PDU模式收发短信可以使用3种编码:7-bit、8-bit和UCS2编码。7-bit编码用于发送普通的ASCII字符,8-bit编码通常用于发送数据消息,UCS2编码用于发送Unicode字符。

PDU的构成
      PDU是由一串由“0-9”及“A-F”组成。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组16进制的数所组成的。

1:一个手机发送的一个PDU串
0891683108200505F011190D91683105155694F50008FF10008FF044F60597D
<1>短信中心地址字段:0891
08:Address-Lengt(地址长度),短信息中心地址长度为8个字节,是(91)+(683108200505F0)的长度,8个8位字节
91地址类型:10010001 Bit7:1。始终为1 Bits 6,5,4:Type-of-Number(号码类型):001,代表Internation Number。也即是号码前加“+”。注意:对某些比较特殊的号码,例如手机与小灵通的互通时,这里不能设置为001,而要设置成000,代表号码前没有“+”,否则无法接收。
下面是GSM03.40协议号码类型的解释:
0 0 0 Unknown
0 0 1 International number
0 1 0 National number
0 1 1 Network specific number
1 0 0 Subscriber number
1 0 1 Alphanumeric(coded according to TS03.38 7-bit default alphabet)
1 1 0 Abbreviated number
1 1 1 Reserved for extension
ll not interpret reserved values but will store them as received.
Bits 3,2,1,0:Numbering-plan-identification(号码鉴别),0000—未知,0001—ISDN/电话号码(E.164/E.163),1111—留作扩展;一般默认为0001,表示电话号码类型的。下面是GSM03.40号码鉴别的解释:
Bits3 2 1 0
0 0 0 0 Unknown
0 0 0 1 ISDN/telephone numbering plan (E.164/E.163)
0 0 1 1 Data numbering plan (X.121)
0 1 0 0 Telex numbering plan
1 0 0 0 National numbering plan
1 0 0 1 Private numbering plan
1 0 1 0 ERMES numbering plan (ETSI DE/PS 3 01-3)
1 1 1 1 Reserved for extension
All other values are reserved.
<2>短信中心号码:683108200805F0
一个字节内反转,8613800280500,如果长度为奇数则需要加“F”补齐。比如号码为:+8613505165495,去掉"+"后在末尾添加F变为:8613505165495F,再将手机号码的奇数位和偶数位的相交换为683105155694F5
<3>FirstOctet字段:1119
(1)11 包含TP-MTI(2bit),TP-RD(1bit),TP-VPF(2bit),TP-RP(1bit),TP-UDHI(1bit),TP-SRR(1bit)
二进制表示形式:0 0 0 10 0 01
TP-MTI:01 TP-Message-Type-Indicator(消息类型指示符)

Bit1,0:00—读出(Deliver); 01—提交(Submit)
Bit1,0:01指示为SMS-SUBMIT类型
下面是GSM03.40的解释:
bit1 bit0 Message type
0 0 SMS-DELIVER (in the direction SC to MS)
0 0 SMS-DELIVER REPORT (in the direction MS to SC)
1 0 SMS-STATUS-REPORT (in the direction SC to MS)
1 0 SMS-COMMAND (in the direction MS to SC)
0 1 SMS-SUBMIT (in the direction MS to SC)
0 1 SMS-SUBMIT-REPORT (in the direction SC to MS)
1 1 ReservedTP-RD:0 TP-Reject-Duplicates(是否拒绝相同重复消息)

Bit2:0—接受复制; 1—拒绝复制

Bit2:0 指示短消息中心接收未转发的具有相同TP-MR的消息。
Bit 2:
     0 Instruct the SC to accept an SMS-SUBMIT for an SM still held in the SC which has the same TP-MR and the same TP-DA as a previously submitted SM from the same OA.
     1 Instruct the SC to reject an SMS-SUBMIT for an SM still held in the SC which has the same TP-MR and the same TP-DA as the previously submitted SM from the same OA. In this case an appropriate TP-FCS value will be returned in the SMS-SUBMIT-REPORT.
     TP-VPF:10 TP-Validity-Period-Format(有效期格式)

Bit4,3::00—不提供(Not present);01—预留; 10—整型(标准),指使用相对格式;11—提供8位字节的一半(Semi-Octet Represented)
下面是GSM03.40的解释:
bit4 bit3
0 0 TP-VP field not present
1 0 TP-VP field present and integer represented (relative)
0 1 Reserved
1 1 TP-VP field present and semi-octet represented (absolute)
TP-SRR:0 TP-Status-Report-Request
Bit5: 1:需要报告,0:不需要报告。
Bit 5:
0 A status report is not requested
1 A status report is requested
TP-UDHI:0 TP-User-Data-Header-Indicator(用户数据头标示) Bit6: 1:含头信息 0:不含头信息,指示这是一个SMS消息,没有用户数据头,EMS(增强消息业务)消息需要设置。图片铃声这些都是包含头部信息的.文本不包含头部信息
Bit 6
0 The TP-UD field contains only the short message
1 The beginning of the TP-UD field contains a Header in addition to the short message
TP-RP:0 TP-Reply-Path(回复路径) Bit7: 1:设置回复路径,0:没有设置回复路径。
下面是GSM03.40解释:
Bit 7:
0: TP-Reply-Path parameter is not set in this SMS-SUBMIT/DELIVER
1: TP-Reply-Path parameter is set in this SMS-SUBMIT/DELIVER
(2)消息参考值TP-MR (TP-Message-Reference):19如果使用"00" 值代表让电话自己设置消息参考值.

<4> 对方号码字段:0D913105155694F5
0D:目标地址数字个数,共13个十进制数(不包括91和‘F’)
91:地址类型,同短信中心号码设置.
3105155694F5:目标手机号码。
<5>上层协议标识TP-PID(TP-Protocol-Identifier):00
一般设置为00,表示普通GSM,点对点 <6> 数据编码设置TP-DCS(TP-Data-Coding-Scheme):08
指示TP-UD的编码方式。08代表Unicode方式。参照GSM03.38协议:
Bit 3,2
00 Default alphabet
01 8 bit
10 UCS2 (16bit) [10]
11 Reserved
<7>有效期TP-VP(TP-Validity-Period):FF
FF表示最大。
<8> 用户数据长度TP-UDL(TP-User-Data-Length):4
用户数据实际长度。注意不同编码下用户长度定义不同。
<9>用户数据 :4F60597D "你好"的Unicode编码
你:0x4F60;好:0x597D
2:手机接收的PDU串
0891683108200505F0040D91683105155694F5000850208151754500044F60597D
<1>短信中心地址字段:0891683108200505F0,即是+8613800250500
<2>FirstOctet :04 其二进制代码:00000100
TP-MTI:00
TP-MMS(TP-More-Message-to-Send):1 短信中心没有更多的消息发送
TP-SRI: 0
TP-UDHI:0
TP-RP: 0
<3>发送方号码 :0D91683105155694F5 即+8613505165495
<4>协议标识: 00 TP-DCS 点对点
<5>编码方式: 08 TP-DCS Unicode编码
<6>短信中心时间 50208151754500
字节反转05/02/18 15:57:45 最后的00代表时区,这里为0
<7>用户数据长度 :4
<8>用户数据:4F60597D
中文“你好”的Unicode编码

isag

      综合业务接入网关,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Gateway。
      中国电信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关(ISAG)将为应用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Parlay X2.0接口,并对该接口作了适当增强,为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能力,采用开放的综合业务接入架构的ISAG具有以下优点:
      1. 采用了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业务可以多网移植或跨网运行。基于这种业务接入架构,一个应用可以使用来自多种网络(PHS、PSTN、3G 和 SIP 等)的能力,形成融合的业务应用。
      2. 采用统一的业务接入、安全认证及控制机制,与 ISMP 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业务的统一管理、统一计费,有效保护电信核心网络资源及运营商的利益;
      3. 由于 PARLAY X 是基于 XML 的开放接口,不依赖于任何专门的电信协议,这使得数量巨大的 IT 业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开发电信业务,真正实现电信增值业务与 Internet 业务的融合;
      4. 由于采用了标准的、简单的开放接口,使得业务开发周期缩短,开发成本降低;
      5. 简化了组合业务的开发及计费工作;
      6. 运营商可以非常灵活地对业务接入平台所提供的业务能力进行组合,为应用提供组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简化组合业务的开发。
      ISAG是移动业务网络中实现业务统一接入和服务质量监控的功能实体。使运营商能够开放电信网络资源,并控制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为CP/SP屏蔽底层网络技术复杂性,提供统一业务开发环境,降低业务开发门槛;为用户提供融合业务,丰富业务形式,有利于开发企业应用,拓展企业用户市场。
      ISAG在业务网络中主要功能为:

      ISAG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复杂性,实现对移动数据、移动语音、PHS业务的业务能力高度抽象,封装成开放、统一、标准应用开发接口提供给CP/SP,支持电信自营增值业务、第三方CP/SP增值业务及企业应用的接入;为CP/SP提供统一的增值应用集成开发和测试环境;协同ISMP完成业务应用过程中认证、鉴权、计费和管理等功能;实现组合业务计费;对业务流进行质量监控和内容安全控制。

什么是sip协议?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由IETF定义,基于IP的一个应用层控制协议。由于SIP是基于纯文本的信令协议,可以管理不同接入网络上的会晤等。会晤可以是终端设备之间任何类型的通信,如视频会晤、既时信息处理或协作会晤。该协议不会定义或限制可使用的业务,传输、服务质量、计费、安全性等问题都由基本核心网络和其它协议处理。SIP得到了微软、AOL、等厂商及IETF和3GPP等标准制定机构的大力支持。支持SIP的网络将提供一个网桥,以扩展向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各种设备提供融合业务能力。这将允许运营商为其移动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处理业务,通过SMS互通能力与固定用户和2G无线用户交互。SIP也是在UMTS3GPP R5/R6版本中使用的信令协议,因此可以保护运营商目前的投资而及具技术优势和商业价值。 SIP的技术优势
     *独立于接入:SIP可用于建立与任何类型的接入网络的会晤,同时还使运营商能够使用其它协议。
     *会晤和业务独立:SIP不限制或定义可以建立的会晤类型,使多种媒体类型的多个会晤可以在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交换。 
     *协议融合:SIP可以在无线分组交换域中提供所有业务的融合协议。

综合智能网

      综合智能网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有的智能网,同时能更好地为多个网络的用户提供综合、统一的业务,其主要目的在于只用一套网络为固定网、移动网(包括GSM和CDMA)、IP网络提供业务逻辑,为这些网络的用户提供一个网络内或跨多个网络的智能业务。
一、体系结构

      综合智能网是在原有智能网的基础上引入综合业务控制点(ISCP)和综合业务交换点(ISSP)发展起来的,综合智能网至少要满足以下主要特点:

  支持多协议,支持GSM的CAP、CDMA的WIN-MAP、固网的INAP和SIP协议以及数据业务中和AAA服务器互联的Radius协议等;

  支持多信令点编码,具有与原有各通信网的智能网互联的能力;

  支持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

  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OSA)。

  为了兼容原有的智能网系统,综合智能网的体系与传统的用于固定网以及移动网的智能网体系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综合智能网是以综合业务控制点(ISCP)为核心的智能网,在ISCP的控制下完成一次完整的智能业务呼叫。除了ISCP外,综合智能网还包括综合业务交换点(ISSP)、综合业务管理点(ISMP)、智能外设(IP)、综合业务生成环境点(ISCEP)、综合业务管理接入点(ISMAP)、综合充值中心(IVC)、综合业务数据点(ISDP),同时还应包括支持开放接口的应用服务器和REDIUS服务器等等。

  1.综合业务控制点(ISCP)

  综合业务控制点具有业务控制功能(SCF),作为综合智能网的核心设备,它可以直接或通过信令网和SIGTRAN连接到ISSP,控制ISSP进行呼叫接续。

  2.综合业务交换点(ISSP)

  综合业务交换点是连接现有通信网与综合智能网的连接点,提供接入综合智能网功能集的功能。ISSP可检验出综合/传统智能业务的请求并与ISCP通信,对ISCP的请求做出响应,允许ISCP的业务逻辑影响呼叫处理。在不采用独立的智能外设的情况下,ISSP还应包括部分的专用资源功能(SRF)。

  3.智能外设(IP)

  智能外设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各种语音功能,如语音合成、播放录音通知、接受DTMF拨号、进行语音识别以及提供多媒体资源和语音文本转换等等。智能外设可以以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存在,也可以作为SSP的一部分,接受ISCP的控制。

  4.综合业务数据点(ISDP)

  ISDP是综合智能网的数据库,提供用户和网络数据。

  5.综合业务管理点(ISMP)

  ISMP是一个综合智能业务管理系统,它能配置和管理智能网业务,并支撑正在运营的业务,包括对ISCP中业务逻辑的管理和对业务用户数据的增删、修改等。在综合业务生成环境(ISCE)中创建的新的业务逻辑由业务提供者输入到业务管理系统中,系统将其转入到ISCP,就可以在综合智能网中提供这项新业务了。另外,完备的ISMP系统还可以接受远端客户发来业务逻辑的执行过程。

  6.综合业务生成环境点(ISCEP)

  ISCEP的功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所以ISCEP具有输出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模型的能力。

  7.综合业务管理接入点(ISMAP)

  ISMAP是一个具有业务管理接入功能的设备,ISMAP为业务管理操作员提供接入到ISMP的能力,并通过ISMP来修改、增删业务用户的数据及业务性能,并提供至ISMF的接口,包括审核访问功能的权限。

  8.综合充值中心(IVC)

  IVC是综合智能网系统中的充值中心,用于存放充值卡数据,并在充值呼叫过程中与ISCP通信,接收ISCP发送来的充值卡数据,对充值卡数据鉴权,返回充值结果,配合ISCP完成充值过程。IVC支持固网、CDMA网、GSM网和IP网络用户的充值操作。

  二、综合智能网的实现

  由于综合智能网是在现有各业务网的智能网基础上提出的,因此综合智能网不仅要与各业务网络连接,而且还要与固定网、GSM网、CDMA网、IP网的智能网连接。

  1.与PSTN网络、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连接

  综合智能网充分利用原有智能网的SSP提供综合智能网的业务,例如PSTN网的本地端局、汇接局、长途局的SSP通过No.7信令网的INAP信令与综合智能网的ISCP连接,触发综合智能网的业务,并与综合智能网的智能外设IP通过No.7信令网建立信令连接和承载连接。

  与PSTN网一样,原来设于GSM和CDMA网中的智能网的SSP 也可根据综合智能网业务的需要通过No.7信令网与综合智能网的ISCP连接,触发综合智能网的业务.

  综合智能网的ISCP也可以通过INAP或WIN-MAP协议与各个业务网络的SCP相连,ISCP-ISCP之间是否相连,将取决于所开放的业务和路由组织方式。

  2.与IP网络的连接

  综合智能网直接和具有SSF的软交换设备相连,利用软交换支持多种网络用户接入的能力,为IP网络用户或PSTN、GSM、CDMA用户提供综合智能网业务。对综合智能网来说,软交换以及它所控制的接入点构成一个虚拟的SSP,通过INAP(可采取INAP/TCAP/SCCP over M3UA或INAP/TCAP over SCUA方式)或者SIP协议经由信令网关,与综合智能网中ISCP互通,共同提供智能网业务。对于智能业务所需要的IVR等功能,由软交换控制的媒体服务器和媒体网关实现。通过这种方式,综合智能网能够与IP网络实现互连互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与Internet相关的综合智能网业务。此外,RADIUS服务器通过RADIUS协议为IP网络用户实现统一计费、认证等功能。

  三、综合智能网的开放性

  综合智能网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业务层上是基于计算机应用编程接口(API)技术的开放式业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提供标准的全开放应用平台,高度抽象了底层网络的能力,彻底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复杂性,可以方便地向第三方业务开发商提供开放的API编程接口,允许第三方的应用服务器通过综合智能网提供业务。

  目前主流的API标准是Parlay APIs。Parlay APIs是一组与具体的网络技术和协议无关的应用编程接口。Parlay APIs具有简单、易扩充、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和业务的特点。Parlay APIs已经被3GPP作为核心技术接受,并得到ETSI、JAIN、OMG等国际组织的承认,ITU-T (SG11) 也将Parlay APIs作为定义开放服务接口(OSA)的一个重要参考。

  Parlay APIs位于现有网络之上,现有的网络通过Parlay网关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交互,从而可以方便地开发综合智能网的第三方业务或综合业务。

  四、综合智能网的业务

  综合智能网与传统智能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可以同时为多个网络提供智能网业务,为用户提供综合的通信解决方案。同时OSA的引入,使得第三方业务开发商、独立软件提供商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综合智能网业务。

  1.通用个人通信业务(UPT)

  通用个人通信业务是指给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个人通信号码(PTN),用户用这个唯一的PTN就可以接入任何一个网络,并能跨越多个网络发起和接受任意类型的呼叫。

  2.预付费统一账号业务

  综合智能网的预付费统一账号业务使用户除了可以使用固定智能网中的预付费业务拨打电话和接收电话外,也可以使用移动智能网中的预付费业务(充值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IP电话业务和拨号上网业务等。用户使用这些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都从一个统一的账号实时扣除,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充值卡和银行卡对这个统一账号进行充值。统一账号业务采用统一的充值卡,极大地节约了运营商发卡成本和维护成本。运营商还可以通过统一账号来建立用户的业务使用档案和用户的信用记录。用户只用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多个网络的服务。

  3.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统一的800业务)

  统一800业务相比于原有800业务的优势在于:统一的800业务使用者可以是PSTN用户、ISDN用户、GSM移动用户、CDMA移动用户和IP网的PC用户等。

  4.综合VPN业务

  综合VPN业务是在综合智能平台上开放的VPN业务。VPN集团的成员可包括固定网用户、GSM用户、CDMA的用户和IP用户,或只包括其中一个或两个网络的用户。通过综合VPN业务,将一个集团PSTN、GSM、CDMA和IP网络四个网络的用户综合到一个VPN群内,实现统一的群内编号。该业务可以给集团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

  5.与Internet相关的业务

  对运营商来说, 综合智能网可以快速、灵活、有效地引入与Internet相关的新业务:

  (1)基于Web的管理业务,包括Internet800管理业务和VPN管理业务等;

  (2)PINT/SPIRITS业务,包括点击拨号业务、点击发送传真业务、来话通知业务、语音接入信息库业务、因特网呼叫等待业务、语音E-Mail、多媒体消息等等;

  (3)IP电话增值业务,如Internet800业务。

  随着智能网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综合智能网平台还将支持宽带多媒体智能业务,如视频点播、会议电视、宽带VPN等。综合智能网提供的业务比传统智能网要更加丰富。

  五、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1.网络管理

  综合智能网可以同时为多种网络(固网、移动网、IP网)以及综合智能网本身提供更丰富的业务,这就给综合智能网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必须考虑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体系及其管理方法(例如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使综合智能网更好地发挥效用。

  2.互联互通

  随着用户对新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综合智能网系统越来越开放,能够方便地实现与其它相关系统的互联,例如:通过与短消息中心的互联,实现对PPS用户发送短消息的实时计费;通过与银行以及第三方数据库的互联实现电子商务和小额支付业务;通过与现有的营业系统的互联提升对智能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等。在这些领域,综合智能网与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借鉴GSM网络一些有益的经验,另外,与现有网管、计费、认证系统的互通以及策略的实现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安全保证

  由于综合智能网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保证网络间的安全交互、综合智能网各层之间的安全传输以及APIs的安全性问题。

  从世界范围内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全业务经营也是必然的趋势。对运营商来说,开展全业务竞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运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 对促进互联互通也具有重要作用,使运营商的网络具有较强的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采取长途、国际、本地、移动等通信领域分割经营的政策,也不符合消费者低成本实现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要求。综合智能网技术为运营商开展全业务经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智能网的研究和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智能网系统将朝着综合化、数据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阅读(739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