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58)
分类: C/C++
2012-11-23 16:47:01
臺北市馬市長英九蒞微軟公司演講紀錄
壹、演講時間:93年10月13日(週三)下午3時40分
貳、演講地點:國泰金融大樓七樓演講廳
參、主持人:微軟公司邱總經理麗孟
肆、主講人:馬市長英九
記錄:范賢媛
伍、講題:
也是「正名運動」—為「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請命
前言:為何到微軟來大談文字問題?
各位都是從事高科技的專業人士,應該可以了解到,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不但不衝突,而且可以相互結合。例如本市興雅國小有位書法老師,將傳統書法教學的方法,以現代科技拍攝下來,放在網站上,使學生學習興趣及成效大增,獲得家長和學生好評。可見現代科技是可以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我今天會來微軟公司,是有一個很小,但是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我們每次打開電腦,就看到「繁體字」,深深覺得要正視此一問題,我在各地演說也都談這個問題:「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叫作正體字,不叫繁體字」。希望各位能重視此一問題,支持臺北市政府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的政策。語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我們正視和珍惜,法國有一個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saise),專門負責法國語文純淨的維護。雖然強勢外來文化及現代新興科技難免影響傳統語文的使用,但是,保持語文之純淨仍是值得吾人追求的目標。而今,全世界已有十三億人使用中文、有二千五百萬人學習中文,未來中文影響力必將大增,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的時機,也已經成熟,故特別在此,請各位高級科技專業人士能重視這個問題。
一、
何謂「正體字」?「簡體字」?「簡化字」?
我們現在使用的中文字,正確的名稱是「正體字」。常有人誤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數千年來正統的文字,並沒有增加筆劃,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簡體字」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是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教育部曾於民國二十四年公布了三二四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
「簡體字」和「簡化字」都是指筆畫較減省的字;而大陸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簡化字」。也有人常稱「簡化字」為「簡體字」,事實上兩者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大陸是在一九五六年推行「漢字簡化方案」時簡化了漢字,簡化的字約二千三百餘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二、
為何要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
正體字有四個意義:第一是代表祖先傳下的正統文字,其次是代表與「簡體字」相對。如:「單」為正體字,「?」為簡體字;第三個意義是代表與「俗體字」相對。如:「卻」為正體字,「?」為俗體字;最後是代表與「異體字」相對。如:「夠」、「?」互為異體,選「夠」為正體字,則「?」為異體字。
從廣義來說,簡體字、俗體字都可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正體字不僅保存了文字的優美、字形具有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書意義,易於學習,還可以保存、發揚傳統優良文化。
是以,我們現有的文字正確名稱應該是「正體字」,而「繁體字」是大陸簡化漢字時,對原有文字的稱呼,暗喻「繁」為「煩」等負面的意涵,不宜再沿用。相反的,正名為「正體字」,與「簡化字」或「簡體字」並列,也並無貶損之意,應是較佳的安排。
近年來臺灣教育普及,臺灣已然成為全球中文程度極高的地區,我們使用國語及中文的程度,並不比大陸低。然而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卻習焉不察誤稱為「繁體字」,其實我們的文字並未增加筆劃,實不應繼續誤稱。應予正名,並重視、珍惜我們現正使用的「正體字」。
三、
是否反對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反對印刷用還是書寫用?
中國大陸當年簡化漢字,最重要的理由是認為正體字讀寫困難,大陸文盲多,教育普及不易,造成國勢積弱與落後,因此必須簡化漢字,以利普及教育。這種論點,其實似是而非,試看臺灣與香港迄今都使用正體字,其教育普及程度、國民經濟生活水準都比使用簡化字的大陸高。而大陸近二十年經濟發展迅速,是因為「改革開放」,揚棄共產主義的結果,並不是推行簡化字的結果。所以沒理由因此而採用「簡化字」。
先學「正體字」再學「簡化字」容易,先學「簡化字」再學「正體字」則相當困難。海外華人社區也有兩岸移民在推動中文教學,是同時並存。「簡化字」雖然易學,但也易忘,「正體字」不易學,但也不易忘,因為每一個正體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孩子們容易記住。
漢字正名為「正體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不會妨礙任何人,但是卻可以還原正體字的歷史地位,是對漢字應有的尊重。但個人如為了快速記事而書寫簡化字,其實並無妨礙,我個人書寫也常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但是在出版業、教科書、印刷品、網站上仍宜採用正體字,以示對漢字的尊重,並維護漢字發明以來的一貫性。
其實中國大陸近年與外界接觸大增後,對正體字也有了不一樣的態度。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例如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喜歡吟詩,而簽名時一定用「正體字」,他的理由是「正體字」比較好看。可見「正體字」仍為不少大陸人士所喜愛。而我們臺灣使用「簡體字」或「簡化字」也很多。可見「正體字」和「簡化字」可以並存,改稱「正體字」並無矮化「簡化字」之意,但是使用的場合一定要有所區隔。此外,很高興剛才有聽眾反映外交部網站原用「繁體字」,現已改稱「正體字」,本人表示敬佩。另有一些中央機關的官方文書部分已改稱正體字,這是值得大大推崇讚揚的。
四、
大陸推行簡化字有無理由?是否符合事實及時代潮流?
簡化字的優點是筆畫數較「正體字」減少一些(據統計平均每字減少二筆左右),雖書寫較易,但是現代文書常以電腦代筆,事實上差別不大。簡化字反而缺點不少,它破壞了正體字的結構,喪失了正體字的優點。「簡化字」簡化的情形,使六書造字的特性不再存在,增多了相似的字形,如「ㄦ」與「几」、「天」與「?」、「?」與「衣」、「?」與「?」等等,憑添了辨識的困難。想閱讀古書,需要另學正體字,使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陷於一種斷層的危機。
五、
何以反對印刷用簡化字卻接受漢語拼音系統?
也許有人質疑,我們一方面主張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一方面又採用大陸推動的「漢語拼音」,有無雙重標準?其實這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漢語拼音」系統是將國字以羅馬字母表示,以方便外國人辨認,主要是以外國人為服務對象的,不是針對本國人。事實上,漢語拼音是針對中文注音符號一對一發展出來的羅馬字,其實就是羅馬化的注音符號。「漢語拼音」的優點為:以有限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要來代表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儘量精減使用字母的個數,也減少書寫處理時間;而且以漢語拼音系統建立資料,製作檢索碼時,因各羅馬字母項目都有字屬之,不會像有的拼音系統偏重於某些字母,有些字母則閒置未善用,是較科學的一種系統。所以,漢語拼音自一九五八年問世以來,已使用四十六年,是一個成熟、全球廣泛使用的系統。
目前美國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區的圖書館、博物館,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皆使用漢語拼音,聯合國也在一九八六年予以認證。目前全球約有十四億漢語拼音的使用人口,並且每天都在增加,因此,使用漢語拼音可以促進國際間資訊的溝通與交流,更可便利外籍人士來臺投資、求學與旅遊以及國人出國旅行、經商,這對於海島型經濟的臺灣而言,益顯重要。採用漢語拼音也不影響臺灣的本土化,故不宜採用漢語以外的其他中文譯音版本,否則將使臺灣與國際社會接軌更為困難。
我酸主張採用漢語拼音來羅馬化漢字,不過,學習國字我們仍主張採用注音符號,不用漢語拼音,因為注音符號有符合中文字型、親切自然、標注簡潔、單一發音等優點。此外,由口語到漢字之學習時,注音符號也是極佳的過渡學習工具。而且注音符號出版品普及率高,有助於提升學童國文水準。至於其他的鄉土語言也可以注音符號增補式來表示,閩南語、客家語也只要加上若干符號和聲調,即可清楚表示其發音。以羅馬字母來表示客家、閩南語拼音,並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現在有的各種拼音法有其歷史淵源,我們均予尊重,但是否一定要小孩子學這些字標,就見仁見智了。因此,目前在臺北市小學的鄉土語言教學,原則都不教羅馬字拼音,以免與英語音標混淆。
六、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經驗
臺灣的國語文教育成果,在華人世界居領導地位,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密切的交流,占有獨特的地位。像新加坡採用簡化字,西化很深,無庸多說。而很特殊的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紙,雖採簡化字,廣告卻常使用正體字。他們沿襲古人傳統,從事一些風雅的文學活動,像有位年輕的華人國會議員翁詩傑就會作中文七言詩,還有一些民間雅士蒐集世界各地人士的墨寶,這些事情都饒有古人之風。馬來西亞的文學在華人文學界有特殊的地位,和臺北文學界往來也很密切,許多華人作家的書都來臺灣出版。還有華人出版界排行榜,因為臺灣還是舉世華文出版業重鎮,本人也期許臺北市成為世界華文出版中心和世界影音出版中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得獎作品靈山,還是要來臺灣出版,而不去其他的華文城市。香港和臺灣都是華文正體字的中心,二地的民間交流很密切,本地的香港觀光客也逐漸增多,港人有多次交流,也主張使用正體字,未來的發展我們很樂觀。
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迄今不到一百年,我國文字已有五千年歷史,未來文字發展還不只五千年。推行正體字是本於對優良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大陸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意識型態逐漸鬆綁,大陸政府若號稱是世界中華文化的代表,首先就應該恢復正體字的使用。,我們可以大膽預言,未來「正體字」將較「簡化字」更占優勢。
結語:推行現代化,採用高科技,不但不必犧牲傳統文化,還可以運用高科技,保存傳統文化
期許高科技產業同仁,能保存並發揚傳統語言文化,其實與高科技、現代化發展並沒有對立,甚至還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例如古蹟活化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推行現代化,結合高科技,不但不必犧牲傳統文化,還可以保存傳統文化。未來「正體字」也可以融入文化創意產業,做為臺灣的領導產業,成為臺灣的寶貴資產。
資料來源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
文字是人類用來表示觀念、代表語言的符號。我國文字由於歷史久遠,刊刻傳寫,異體很多,加上大陸簡化漢字,造成更大紛歧,令使用者倍感困擾。政府有鑑於此,早在民國七十一年公告啟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二十餘年來,效果雖然豐碩,但是未能完全普及。臺北市政府為配合國家語文政策,發揚優良文化,推行正體字,特制定本說帖。茲以問答方式敘述其內容:
一、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是什麼?
答:正體字。
二、有人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正確嗎?為什麼?
答:不正確,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祖先正統的文字,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三、大陸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是什麼?
答:簡化字。
四、有人稱「簡化字」為「簡體字」,正確嗎?為什麼?
答:不正確,大陸是在一九五六年「漢字簡化方案」下簡化了漢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五、「正體字」的意義是什麼?
答:有四個意義:
(一)代表是祖先傳下的正統字。
(二)代表與「簡體字」相對。如:「單」為正體字,「单」為簡體字。
(三)代表與「俗體字」相對。如:「卻」為正體字,「却」為俗體字。
(四)代表與「異體字」相對。如:「夠」、「够」互為異體,選「夠」為正體字,則「够」為異體字。
從廣義來說,「簡體字」、「俗體字」都可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
六、「簡體字」的意義是什麼?
答: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
七、「簡體字」和「簡化字」的不同在哪裡?
答:二者都是指筆畫較減省的字,但是「簡體字」多指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且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四年曾公布了三二四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而「簡化字」則是由大陸政府「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
八、「正體字」的優缺點有哪些?
答:(一)優點:
1. 多依六書原則造成,便於解字。如「尖」為會意字,一頭大、一頭小為「尖」。
2. 字形與字義的綰結很緊密,大多字都可以依形辨義。象形、指事、會意固可以依形來辨別意義,就是形聲字,它的形符也代表義類,如「木」部的字,都和「木」之意義有關。
3. 辨識容易。就字形的區辨來說,筆畫愈相似的,愈難區辨。簡化字把筆畫減少了,相似的字形變多,辨識上,正體字較簡化字容易些。
4. 結構勻稱,利於書法。正體字的書法,古來堪稱一絕。大陸簡化文字後,有些字不勻稱,不利書法。如「廣」簡化為「広」,「飛」字簡化為「飞」,書法上都不好寫。
5. 文化傳承之依託。現存古書都用正體字印刷,學習正體字,閱讀古籍沒有困難。
6. 教學方便。因為正體字符合六書結構,教學時很方便。如「東」字是「日在木中」,簡化作「东」,就沒法解釋字形字義了。
(二)缺點:
筆畫較多,書寫費時。我國文字的平均筆畫數約十三畫,簡化字則每字約少一・五畫,簡省有限。但現在電腦科技發達,可以代筆,所以文字正簡的書寫問題已不是重要關鍵。
九、「簡化字」的優缺點有哪些?
答:大陸「簡化字」,可分為兩部分:一為未簡化的字,二為簡化的字約二千三百餘字。其中未簡化的字,優缺點和正體字相同,下面條列經簡化的字的優缺點:
(一)優點:
筆畫數較「正體字」減少一些,雖書寫較易,但以電腦代筆時,則無影響。
(二)缺點:
「簡化字」因為是臆造新體,破壞了正體,所以正體字的優點,大多不具備了。依「簡化字」簡化的情形,其缺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省略:如以「习」代「習」、以「飞」代「飛」等,破壞了六書原則,不便解釋文字的結構。
2.改形:如「僅」改為「仅」、「鳳」改為「凤」、「鄧」改為「邓」、「勸」改為「劝」、「漢」改為「汉」、改「戲」為「戏」、改「雞」為「鳮」、改「樹」為「树」、改「轟」為「轰」等,一個「又」形,代替了原有十種以上形體,當然原有的字構也遭破壞,反而造成識字困難。
3.代替:如以「面」代「麵」、以「干」代「乾」、「幹」等,則「面粉」不知是化妝品或食物、「白干」不知是「白乾」或「白幹」,衍生不少問題。至於以行草代替楷書,如以「专」代「專」、以「书」代「書」等,同樣破壞了六書造字的特性。
除了上面的缺點外,尚有三點非常重要:
1. 簡化字的使用,使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陷於一種斷層的危機。
2. 簡化字使漢字增多了相似的字形,如「ㄦ」與「几」、「天」與「无」、「农」與「衣」、「历」與「厉」等等,增加了辨識的困難。
3. 想閱讀古書,需要另學正體字。
十、政府為什麼採用「正體字」而不採用「簡化字」?
答:
(一) 大陸簡化了文字,最大的理由是認為正體字讀寫困難,造成國勢積弱與落後,這種論點,似是而非,試看臺灣與香港都使用正體字,其文化教育普及與國民經濟生活水準都比使用簡化字的大陸高,所以沒理由採用「簡化字」。
(二) 為了國語文教育的需要。
(三) 為了國民生活使用的需要。
(四) 為了學術研究,傳承文化的需要。
(五) 為了中文資訊輸入、編碼與字型的需要。
(六) 為了「姓名條例」的需要。
十一、什麼叫做「標準字體」?
答:國字字形有兩個很重要特色,一是筆畫辨義,二是異體字很多,分別說明:
(一)筆畫辨義:如「千」與「干」是兩個字,「丟」與「丢」卻是兩個字為同一個字,所以兩字要訂一個字為正字(丟),這個正字的形體就叫標準字體。
(二)異體字:所謂異體字,是指音同義同的字有很多個不同的字形。如:「劫、刧、刧、刼、刦」五字是互為異體字,那麼就要選一個字為正字(劫),這個正字的形體就是標準字體。
是以教育部為了承繼歷史傳統、精簡及統一文字、逐級整理文字、協助電腦發展等四項理由,自民國七十一年起,陸續推行國字標準字體。教育部研訂國字標準字體宗旨詳本文末之附件。
十二、政府推行「標準字體」,有什麼具體措施?
答:民國七十一年以後,政府陸續公告了幾個字表:
(一)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二)國字標準字體楷書母稿
(三)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
(四)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增補編
(五)國字標準字體方體母稿
(六)國字隸書母稿
(七)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
(八)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以上八種書面版可在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或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部購得,另有網路版「異體字字典」,收錄一○一、六五二字,網址為。
以上公告的字體,都已經向國際標準組織(簡稱ISO)註冊,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宗漢字。
十三、政府推行「標準字體」,有什麼具體成效?
答:政府公告了上列字表後,收到幾個重要成效:
(一)ISO註冊後,納入國際編碼,成為正統漢字的代表之一。
(二)目前中學以下課本皆用標準字體印刷。
(三)幾個重要媒體(如一部分報紙)都使用標準字體。
(四)中文在電腦上,有標準的字形與字碼。
(五)部分公文書已使用標準字體。
政府推行「標準字體」,目標是人民所用、所見皆為標準字體,此項目標尚未完全達到。
十四、臺北市政府為什麼要推行「正體字」及「標準字體」?
答:理由是:
(一)配合中央政府的語文政策。
(二)提高市民的語文程度。
(三)傳承發揚優良文化。
(四)便利國語文教學。
十五、臺北市政府推行這項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答:重要措施有:
(一)從行政機關入手:
1. 文書使用正體字。
2. 政府出版品、宣傳品使用正體字。
3. 政府建築物、街名、號誌、看板、公車、捷運等使用文字均使用正體字。公有公共設施比照辦理。
4. 政府網頁使用正體字,採購文書版權亦以使用正體字者為準。
5. 凡屬舊有設施未使用正體字者,限期改用正體字;新設置及新印製的物品,均應使用正體字。
6. 向所屬公務員宣傳並舉辦正體字講習會。
(二)從學校教育入手:
1. 舉辦教師研習、加強宣傳。
2. 輔導所屬學校加強正體字教學。
3. 師資培養機構加強正體字教學。
4. 校內軟體、教科書、教學資料等均應使用正體字。
5. 加強正體字的教育視導。
(三)從民間宣導入手:
1. 製作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及臺北市常用國字正誤用簡明對照表,廣為宣傳。
2. 促請媒體及印刷界配合使用標準字體,並加宣導。
十六、臺北市政府推行這項政策的期盼是什麼?
答:希望人人認識正體字,正確使用標準字體,落實立意良美的語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