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日本外包(开发和测试),后来发现利润实在是越来越微薄
转而做国内金融企业的测试和开发,发现利润率有些起色,但是回款速度太多,商业竞争环境不健全,不确定性因素
最近两年干脆和印度人、菲律宾人,甚至爱尔兰人争夺一些欧美的外包的单子,当然都不是很高端的,虽然利润率上升并不大,但是竞争环境有较大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下降,而且回款速度大大加快,对于一家不大的外包公司来说,现金流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一些资金,也开始做一些产品的国内代理和落地实施工作,甚至做些自我产品的研发
企业从当初的50多人,稳定的增加到了200多人,而且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可和外部客户对接的各种规章试读,从原来的卖人头,逐步过渡到整体的服务和项目外包承接。
一个公司10年增加了这么多,对于一个轻资产的软件公司来说,并不算是发展快,因为平时熟悉,很深切的了解到国内软件公司的不易和艰辛。
我大学同学创业做质量和监控软件的,面向各种工业用户,更是上月喝酒到胃出血送医,2天后还得不得不挣扎着继续陪客户吃喝
我们的软件公司缺少的并不是资金,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平发展和相对成熟的制度保障。
简单的说,一个商业信用的问题,国内的客户实在是对自己的甲方地位利用到了极致,风险和成本都进行了最大化的转移。 国外则是一个共生的生态环境下的优胜劣汰,和我们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为了消灭掉谁,也不是凭感觉,拍脑袋,拼关系做事。
从公司的人员组成来说,当初创业的人,除了3个核心管理人员外,其他全部更换掉了,而且公司的流动率一直偏高。 这必然带来知识资产的流失。
公司管理层甚至想着推动上市,今年开始推动内部期权和全员持股等激励的方式。 尚不知实施效果会如何。
乙方只卖人头。肯定人员流失严重,人员流失严重。肯定没积累。本来每做一个项目就有好多经验以及知识可以推动一个新产品的诞生。这也不全怪乙方。甲方强势。导致乙方毫无资金积累人员研发。人员固然流失严重。这也不怪甲方。整个中国对技术不太重视。关系,政府社会管理机制,群众浮躁心理,现阶段国民生活水平无不制约着中国技术的推动。
工作转换快,人员流动快,就很难有积累,不容易深入,又会进一步加剧工作转换和人员流动,形成循环。
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发现,定位,确认,形成是一个永恒的不能回避的问题。
阅读(126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