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真正的教育之路——《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3100字:
文:张平。《中国最美的语文》,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作者或者编辑有些大言不惭,竟然起这么大而狂的名字,可能名不副实。我没翻书前,也是如此。首先,觉得这个夏老师也不免过于高傲自大了。其次,觉得这个作者夏昆也没什么名气,恐怕不会是经典。但看了一些人对此书的评论和心得,又凭着语文老师对语文的热爱,还是禁不住好奇心的怂恿,怀着一丝鄙夷不屑的心理翻开了第一页。
不曾想,第一章“把男孩教成男人,把女孩教成女人”的标题就把我吸引住了。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没想到,阅读的欲望有如洪水决堤一般无法停止。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扭转了自己的看法。夏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思想之美,生命之美。这样的语文,也只有最美两字可以匹配了,(其实这本书对我这肤浅的人来说,极尽溢美之词也不为过)真遗憾自己的中学时光没有遇到夏老师这样的老师,没有成为他的学生,现今只能空怀向往。庆幸的是,还有时间,还有文字。虽晚,但依然可以在书里成为夏老师班里的学生,听夏老师讲课,听他谈吉他,唱摇滚,听到同学们在鉴赏课里分享的内容,那些思维之花,那些音乐之声,在动情处也可以随心的让双眼迷离朦胧,来一场又一场真实的感动。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使我不得不在读后,略写几句,记录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有给大家推荐阅读的意思。
一、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开学第一课,夏老师说“把男孩教成男人,把女孩教成女人”。此话一出,全班哗然。夏老师的学生说夏老师上课语言很劲爆,由此可见一斑。夏老师的意思是男人应该博学、宽容、幽默、有品味、有责任感的,女人应该是美丽、温柔、善良、知性的。他希望在他所带的三年后,他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讲《再别康桥》,夏昆老师不带书,只带U盘。他没有按部就班的讲解词语、分析意境,没有照本宣科的朗读,直接灌输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对比、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感情,不是重金摇滚的节奏,不是《春之声圆舞曲》的欢快格调,不是《天净沙.秋思》的忧愁,也不是《女武神》的阳刚、激昂,而是精心挑选的《卡伐蒂娜》的轻柔舒缓。可想而知,夏老师需要多少知识?需要备课多长时间?这样的学习,学生开阔了多大的视野,增长了多少知识,重要的它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情感的体验,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欣赏美崇尚美。我当时就想到自己的中学时代……但想起来却无话可说。
他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他略讲了美国种族歧视的黑暗,对文章的背景做了大幅延伸,重点详细讲了法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育学生认识“孙志刚事件”和“收容遣送政策”。“法治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他涉及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在正确的法律约束下,社会才能良性发展,而我们才能保障自己基本的权利”。美国的种族歧视距离学生比较远。夏老师却通过这篇课文思考很多很深与我们直接关系的问题,值得赞赏。其实,强行灌输的知识,若干年后,大家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只有这样循循善诱,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才能记得深刻,而且潜移默化把民主法治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长久地刻在学生的心田。这样的课程是一种享受!我是没有享受到这样的课程。愿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样的课程!
还有孩子们的鉴赏分享课,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还给孩子们,他们的课堂他们说了算。学生们在自己的鉴赏分享课上,往往为了一首古诗、现代诗、一首曲子、一部电影而努力翻阅各种资料,筛选信息,进行精加工的学习,最后呈现出来,给全班带来一次享受学习的旅行。这样的鉴赏分享,让人震撼又感动。
二、它给我们教育孩子以借鉴
书中,插叙了夏老师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他通过给孩子讲诗词故事的形式,陪伴孩子,给孩子以美的教育,以传统文化的熏陶。夏老师不是单调死板的讲诗词的意思,而是把它编成故事讲出来,而且角度独特而新颖。每天晚上,孩子在优美有趣的故事中,恬然进入梦乡。最后夏老师慢慢的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对诗的理解通过画画的方式画出来,去享受过程,我觉得值得借鉴。这些故事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让孩子在不自觉中接受了美的教育。
看了最美语文,我觉的又多了一条途径,可以讲解古诗词。一来可以背诵诗词,二来可以讲故事,三来可以欣赏古诗词中美的意境,陶冶性情。以后讲古诗词,我们不妨试试夏老师的方法。
三、它使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
书中,夏老师无情抨击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他是一线教师,他所描写的应试教育的现状,比我想象的还要恶劣。他提到学校的管理考评制度,把考不上大学的学生,直接视为无效教育对象。学校明目张胆的号召放弃一部分学生。真是骇人听闻!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就提倡有教无类!我们岂不是越来越退步?如果我们的孩子纳入被放弃的一列,我们作何感想?我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难道是高考?中考?当然不是。我觉得应当是培养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合格公民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公民奉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奉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观念如何在一个人心中培养生根?这都是德育、美育的内容。而德育、美育应当是充斥在语文等各科目学习中,是与智育平起平坐的一部分。现在,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唯分数论,除了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被忽略甚至屏蔽。对良善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完全没有成绩单上的数字来的重要。这样的教育,是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吗?显然,已经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四、它使我们增强教育的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古今中外,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都从行动上十分重视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到底实施的怎么样呢?可以说,不尽人意,甚至是非常糟糕。教育目的忘却,本末倒置;学校教学内容狭窄,只重视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教育浅尝辄止,没有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思想的普及宣传;没有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的讨论等等;教育的方法,照本宣科、强行灌输,方法单一;教育的评价只有中考、高考一途,社会评价多为文凭论。不管成人,还是学生,置身其中,都会感到郁闷压抑,牢骚失望。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教育改革的口号越响,教育溃败越厉害”。每个人说起教育,似乎都有说不完的罪状,发不完的牢骚。但从夏昆老师的实践看,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因为有,且不仅只有一个,是有一批教师,在抗争,在顶着压力前行。他们是教育的思想者,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他们不怕打压,他们有着清晰的教育目标,他们有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他们没有被强调的习惯势力压垮,在勇敢的前行,他们孤独,但不孤单。因为全国有很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在这么做了,他们甚至联合起来召开了研讨会。这些老师都是社会的脊梁,是教育改革的希望,他们是一团污水中的一支清流!向他们致敬!
我们学着,教着,困惑着,反思着,也挣扎着。看夏老师在教育土地上独辟蹊径,虽然艰难,却并不孤独。感谢夏老师渡我走出混沌迷乱而又困惑的泥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明确,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像夏昆老师那样,在教育中坚持对良善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就走在通向真正教育的路上了!在这条路上,我们虽然只能望其项背,但没有比脚步更远的路。即使自己也是个老师,也不敢轻易对教育这个沉重而庞大的话题妄加评论。写这篇读书笔记,有点酒壮怂人胆的意味。以上言语,如有偏激之处,请大家一笑了之。
阅读(53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