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9003
  • 博文数量: 8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84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5-03-25 22:29
个人简介

执一不失,能君万物http://weidian.com/s/284520723?wfr=c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1)

文章存档

2016年(11)

2015年(70)

我的朋友

分类: 系统运维

2015-08-06 16:27:24

1.数据链路层的目的:
在 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 接收IP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 ARP请求和接收 ARP应答;
(3)为RARP发送RARP请 求和接收 RARP应答。
2.以太网和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802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还是很多的,有我们最常用的以太网(就是平时我们用的网卡)协议,也有不太常见的令牌环,还有FDDI,当然,还有国内现在相当普及的PPP协议(就是adsl宽带),以及一个loopback协议。
以太网这个术语一般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 Xerox公司在 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 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 术。它采用一种称作 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其意思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它的速率为 10 Mb/s,地址为 48 bit。 几年后, 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802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其中802.3针对整个 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 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这三者的共 同特性由 802.2标准来定义,那就是 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 LLC)。不幸的是, 802.2和 802.3定义了一个与以太网不同的帧格式
在TCP/IP世界中,以太网 IP数据报的封装是在 RFC 894[Hornig 1984]中定义的, IEEE 802 网络的IP数据报封装是在 RFC 1042[Postel and Reynolds 1988]中定义的。主机需求 RFC要求每 台Internet主机都与一个 10 Mb/s的以太网电缆相连接:

1) 必须能发送和接收采用 RFC 894(以太网)封装格式的分组。

2) 应该能接收与 RFC 894混合的RFC 1042(IEEE 802)封装格式的分组。

3) 也许能够发送采用 RFC 1042格式封装的分组。如果主机能同时发送两种类型的分组数 据,那么发送的分组必须是可以设置的,而且默认条件下必须是 RFC 894分组。
3.环回接口

对于环回接口,有如下三点值得注意:
传给环回地址(一般是127.0.0.1)的任何数据均作为I P输入。

  • 传给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数据报复制一份传给环回接口,然后送到以太网上。这是 因为广播传送和多播传送的定义包含主机本身。
  • 任何传给该主机IP地址的数据均送到环回接口。
4.MTU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即最大传输单元。是指链路层(TCP/IP四层结构中的最底层:链路层 Link Layer)所能传送数据帧的最大长度。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即IP数据报的长度不能超过1500字节。
 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报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报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把本机的MTU设成比网关的MTU小或相同,就可以减少丢包。
阅读(209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TCP/IP-概括

下一篇:Centos7.0中yum的配置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