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590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2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2-28 11:4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16)

我的朋友

分类: 架构设计与优化

2014-02-28 13:42:21

本书缘由:高焕堂于2013年在日本退休之前,基于日本师徒制的要求而传承给下一代架构师的架构思考技术(俗称设计心法)。25年来他专精于A段(投资决策前)架构设计,退休闲暇将之写成中文,欢迎大家指教

目录:請看目錄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601]#架构师思维练习# iPhone今天的样子,用户对它的着迷早在iPhone问世之前就已经在乔布斯脑海中了,他先有了这个“具象”,然后才有如何到达这个具象的战略。

 

[#602]#架构师思维练习# 实以虚之。这是架构师常见的虚实相依途径。在用户需求中所提到概念,它<变动>主导权在于用户,这种事物称为<实物>。反之,不在用户需求中的概念,它<变动>主导权在于架构师手中,这称为<虚物>。架构师创造(设计)虚物去包容实物的变动。相对上,集装箱是虚物,所装的物品是实物。

 

[#603]例如,集装箱是来自设计师心中的实物,它提供<虚的空间>来装客户的东西(实物)。所以,像集装箱、酒杯等提供虚空间来盛装客户东西的实物,许多架构师称之为虚物。更多新思维:

 

[#604]虚物。事物本身并无虚与实之分,就如同事物本身也无美与丑之分。虚实只存于架构师心中,只是为了创造虚实相依的和谐之美;美丑之分也只存于人们心中,只是做为评估架构设计优劣的准则之一。其实,虚物也是实物,只是它来自设计师心中,并提供虚的空间来包含来自用户概念的实物。

 

[#605]#架构师思维练习# 在设计软件时,将需求看作设计的约束,设计不只是为了实现需求。

 

[#606]#架构师思维练习# 设计者可以尽量发挥,但是不得不受到需求的约束,不从目标上受制于需求,而是条件上受制于需求。更多新思维:

 

[#607]虚实相依之例。每个人几乎天天都会用到的东西:椅子。很容易看出它的两个组件:椅面和椅脚。两者都是<实物> ,在架构师心中,会采取其相对性:椅面偏实,椅脚偏虚;虚物支撑实物。力求虚实相依,创造和谐安稳的椅子。更多新思维:

 

[#608]#架构师思维练习# 虚实相依之例。人人常用的东西:椅子。很容易看出它有三个组件:椅面、卡榫和椅脚。三者都是<实物> ,在架构师心中,会采取其相对性:椅面和椅脚皆偏实,卡榫偏虚;卡榫(虚物)隔离(separate)了椅面与椅脚(两个实物),降低两者之相依性(dependency),成为Loosely-coupled。

 

[#609]DoDAF只是一个架构设计文档的规范(即框架),所以称为Architecture的Framework;简称AF。是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之意;合起来称为DoDAF。

 

[#610]DoDAF并不是架构设计的工具(tool)或过程(process or approach),它并不告诉你<如何>设计架构,只是严格要求你的架构设计报告(文书)必须呈现的26多个观点(View)。无论你架构设计得好不好,都必须有一致的文档来说明之。力求所有架构师都能书同文,才能互相交流、检验、提升,止于至善。

 

[#611]<<架构师思维练习>> 虚实相依。在架构师心中,桌面为实物,桌脚为虚物,就表示其关系为:(桌面、桌脚) == (实、虚)。同样地,(树叶、树干) == (实、虚)。请练习看看:(软件、硬件) == ( ?? 、??)。

  

[#612]#架构师思维练习# Bono思考法:县太爷想娶姑娘为妾,故意逮捕她父亲。村长约定公开抽石子决定。隔天众人围观,村长拿一个袋子将放入两个黑白石子让姑娘抽取其一,若抽到黑色就必须嫁给他,反之不必。此时大爷从地上捡取两颗黑色石子放入袋,只有姑娘看见,却不敢吭声以免激怒大爷。请问姑娘如何应对?

  

[#613]#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到:<变迁所带来最大的危险不在于变迁本身,而是拘泥于运用昨日的假设和逻辑来因应它。> 如果姑娘面对县大爷偷丢了两颗黑色石头入袋的突发状况时,还拘泥于旧有的习惯性思维假设:<众人要看我抽出来那颗石头的颜色。> 就被困住而无法因应环境的变化了。

  

[#614]#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让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写到:<文以载道>。如果欧阳修所讲是对的,那么岂不是要悟道之后才能写文章呢? 年轻人或尚未悟道之人,又如何写文章呢?更多新思维:

  

[#615]还让我想到老子哲学,我说:<悟道,悟其无名,而观其眇。知道,知其有名,而观其皦。悟道,智慧之始;知道,知识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16]悟道,道在心中,不可名也,所以不为文,如孔夫子。知道,道在身外,观道之外显(view),可名也,所以为文载之,如孔子门生:子路、颜回等。(老子说:道可名,非常名),人人可为文载道的外显(view),但文之所载,非道本身也,而是因人观点而异啊!

  

[#617]华人自古以来写文章大多依循<启、承、转、合>的思路,结论在尾巴。也表现于中文语言上,例如中文很少倒装句和后位修饰法句型。记得,我之前到美国留学,上英文写作课,第一天老师就提到<主题句>(main sentence )、<第一段是整篇文章的缩影>等,让我非常惊讶:英文的架构思维。

 

[#619]<您眼中的世界,是您灵魂的映照>。世界不美-->你的内心美-->宽恕之(即莎士比亚说的forget and forgive)-->世界变美了。

  

[#620]#架构师思维练习# 架构师的设计思维步骤是:<1>想目标---要上去二楼。<2>从二楼往一楼看下来。<3>看到一条绳索从二楼往下垂调于半空中。<4>去找来一张凳子。然后才展开实际登楼动作:(1)跳上凳子。(2)举手拉到绳子。(3)用力引身上楼。更多新思维:

  

[#621]<设计流程(即铺路)>与<执行流程(即走路)>两者常常是颠倒的、互补的。例如,人设计软件(铺路)给计算机去执行(走路);但是想一想,当你在看别人的计算机程序码时,你脑海里所想的是计算机的执行流程呢? 还是人的设计流程呢? 以我观之,华人偏于前者;而洋人偏于后者。更多新思维:

  

[#622]很典型的思维顺序转变,程序员偏向于从现实看目标,而作为设计者应该从目标找实现。更多新思维:

  

[#623]软硬结合。许多人常说硬件是载台(平台),软件则安装在硬件平台上;所以<硬件 vs. 软件>关系就可比喻为<花瓶 vs. 花朵>的关系。如果换个角度,将其比喻为<新娘 vs. 化妆品> 关系,你觉得会不会更贴切、更传神呢? 两种比喻有何差异呢? 更多新思维:

  

[#624]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是<易>,外来力量促进中华文化的进步(即改变=易);历史上,中华文化最擅于包<容>改变(即<易>),一切都变<容易>不是吗? 只是华人心中的容器像盘子(或操场),而洋人的容器像密封袋(或集装箱)。更多新思维:

  

[#625]#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不良计划。对于架构师而言,计划(plan)有缺点并不意味着计划本身不好;然而若不去改善它的缺点,就是不良计划。一个偏于<管理思维挂帅>的团队,在检讨其计划时,总力求完美无缺,不愿意预想失败;于是不能在计划开始就找出可能致命失败的原因,变成抱残守缺(不良计划)而不自知。

  

[#626]华人思维偏于归纳而抽象出<共相>(又称为本质或万变不离其宗的宗);然后用来包容各种<殊相> ;只是对殊相比较不感兴趣,认为匠气太重,不屑为之。只要加强<设计(design)>,就会重视创造殊相、细节了。更多新思维:

  

[#627] :<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特点,一般人的感觉是:包容性强,而我则认为恰好相反。每个人都喜欢一些大而空的调调,不管是林则徐,还是和珅,甚至汪精卫,你看看他们的诗词,看看他们的字画,怎么都一样的调调呢?> 其实是不设限的<衍生性>(像摊大饼)强,可能因而被误解成<包容性>。

  

[#628] 以我观之,只要培养人们在归纳抽象时,心里不要:讨厌<繁、杂>而只想将殊相细节抛弃掉,就行了。我爱共相,更爱殊相;以共相包<容>殊相的变<易>,一切就<容易>了。更多新思维:

  

[#629]管理思维陷阱。<管理挂帅>的团队太常把自己绑在自己设计的线性计划上,也太依赖清楚的时间表。例如依赖甘特(Gantt)图,如有7项活动。这种团队太常全心投入于执行图里的活动上,但是很少会去检验:万一少列一项活动会不会导致失败? 那缺乏的一项又是甚么呢? 更多新思维:

  

[#630]依据左哈尔(D. Zohar)所写的<<第三智慧>>(ReWiring the Corporate Brain)一书的解析,是起因于华人的习惯性<模拟思维>,而洋人习惯于<推理思维>;并不是华人本性不好,中华民族要截长补短,要有自信,前景美好。

  

[#631]#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华人心中怕担损失的心理占比很大> 就是因为<心>对于脑的<推理>信心;也减少了脑的推里训练。日本的大前研一也发现日本人的相同习性;才写了一本畅销书:<<逻辑思考技术>>。

  

[#632]prototyping。许多人做雏型(prototype)是为了厘清外在的需求(requirements)。以我观之,Prototyping最大效用在于厘清团队内在的设计(design),向外界人士展示阶段性的成果,汇集外在资源共同彩绘愿景(vision),创造风潮、引领新需求。更多新思维:

  

[#633]谜信分析的架构师常常把自己逼到客观位置,隐藏主观的愿景,失去彩绘未来的自信。台湾著名设计师 詹伟雄在"Design"杂志上写道:<你要开创产品的不一样生命,唯有自己对它有主观的想法。苹果乔伯斯开发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存着传记式地对自身存在的焦虑。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那么地有自信。>

 

[#634]台湾2012大选,大选是选<领导>职位;不是选<管理>职位。关注的是<未来>的空中楼阁,以及如何在空中楼阁底下建立地基来支撑楼阁,让楼阁变成真实楼阁。未来还不是现实,只能比赛谁彩绘的更逼真,让众人(相)信以为真。

 

[#635]#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管理(Management)思维的陷阱。美国四星上将苏利文在他的书:Hope Is Not A Method里详细说明了<管理思维>的陷阱;架构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强化整个团队的<领导思维>,强力避免整个团队掉入管理思维的陷阱里。管理偏向probability思维;而领导偏向possibility思维;两者互补。

 

[#636]台湾2012大选,马和蔡,很像周瑜和孔明的较量,谁出错牌,就输掉全局;宋楚瑜是拉拉队。台湾民众有兴趣于<选举>游戏本身,以及游戏的<输赢>;而不在意主角(候选人)是谁,谁当选都一样。每四年较量一次,输了下回再战,主帅是谁不重要,只是一个商品图像而已。

 

[#637]#架构师思维练习# 空心愿景。台湾2012大选,马阵营常常讥笑对手是<空心菜>,一直质问对手所提的是一堆没有现实基础的空中楼阁。于是,马阵营等于引领空心菜去找答案,逐渐填补其空心。别人的架构师彩绘空中楼阁(空心愿景),马团队则忙着替别人填补地基。真可惜,马团队里的架构师没有发挥能力!

 

[#638]#先进架构设计思维# 管理(Management)思维的陷阱。美国四星上将苏利文在他的书:Hope Is Not A Method里详细说明了<管理思维>的陷阱;架构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强化整个团队的<领导思维>,强力避免整个团队掉入管理思维的陷阱里。管理偏向probability思维;而领导偏向possibility思维;两者互补。

  

[#639]“管理”思维喜欢<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因为想提高成功的或然率(Probability)。这样的思维,常常压缩了领导思维的空间,限制了架构师的话语权,会让团队掉入管理思维的陷阱里,创新与应变能力大幅削弱,让团队步入衰弱而不自知。更多新思维:

  

[#640]#架构师思维练习# 试点计划(Prototyping)。有效架构师擅长<逆向思考+删除法>,然后留下没有被删除且能通往Vision的线路,但又无法正面证实其可实践性。因此很依赖试点计划。君不见,中国经济总架构师邓小平的30年前的成功杰作:深圳试点模式。更多新思维:

  

[#641]<原型开发法,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来收集尽可能多的需求、及发现设计缺陷> 这是把prototyping应用于<开发阶段>用来产出可用的系统,而不是<架构设计阶段>用来产出有效的架构。

  

[#642]当年邓小平正在设计全中国的新经济架构,虽然明确删除了不可行的旧体制,但无法正面实证其架构的可行性。依赖深圳Prototype来左证,并不是为了得到深圳建设的完整需求,而是为了得到全国性有效的经济架构。

  

[#643]<快速开发出的原型系统,当验证可行后,如何把原型中的框架或代码直接继承下来,而不是重写>这个prototype的标的是<系统>,并非<架构>。邓小平的深圳prototype的标的是验证全中国的经济<架构>,不是深圳<系统>的重构。

  

[#644]#IT+Design Thinking# 有效架构师会规划出从小而大、逐渐扩大的一系列、多阶段的prototyping方案。在开发阶段也有类似的做法,称为迭代(iterative & incremental)<系统>开发方法;而架构设计阶段,则通称为spiral prototyping<架构>规划方法。更多新思维:

  

[#645]<<架构师思维练习>> Prototyping(试点计划)。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大型计划采取由上而下、全面推动改革都不易成功。例如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由于全<面>推动新架构非常不容易,所以从<点>到<线>,然后扩大到<面>就容易多了。显现出prototyping威力,非常有助于大型的架构设计,尤其华人地区特别有效。

  

[#646]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稻盛和夫年轻时思索过一个问题:人和人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他为此观察了很多人,归纳出了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更多新思维:

  

[#647]<过去三网融合主要体现在硬件整合,新三网融合,其实是软件的革命。我们发现,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才是三网融合的救赎。只可惜,这个救赎虽然来了,最大受益者却不是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台,而是苹果、谷歌这样控制移动操作系统的厂家,微软正试图赶上末班车。>更多新思维:

  

[#648]大家很容易理解:架构设计关注于整体(whole)。例如,设计飞机,就是规划一个组织结构(structure)来将一群不会飞的部件(part)加以组<合>起来,而且整体竟然能飞起来。如果架构师只擅长于<分>析及抽象的话,岂不是将<飞>的创意和设计推给业主(或客户)去伤脑筋呢? 那么还需要架构<师>吗?

  

[#649]#架构师思维练习# 如果架构师陷入<分析(需求) + 抽象(出架构)>的循环里,就意味着焦点从架构师本身转移到架构设计的工作或架构本身了。你认为成为机器般的架构师,是有效(率)的架构师,还是无效(果)的架构师呢?更多新思维:

  

[#650] [软硬结合创新差异化潮流的阐述] <<差异化>>策略。... 系统集成和系统支持的差异系统集成用来描述硬件和软件进行结合,从而得到一个最终平台。>

 

[#651]#架构师思维练习# product vs. production。有效架构师的思维并不会局限于产品(或系统)的生产(production or project manager负责)段;而会涵盖产品规划(product manager负责)段。例如在飞机业里,架构师关心如何设计架构来将一群不会飞的部件(如机翼)组合起来,并且<能飞>;不局限于分析生产细节。

 

[#652]由于架构师擅长于:1) 右脑的逆向思维;2)基于事实检验的删除法。很容易发现Problem X不在通往Vision的联机上,或者基于事实而否决掉Problem X的可实现性。但是无法以左脑正面推理出替代性的Problem Y是正确途径;于是像邓小平一样,拿深圳做为prototype来展示<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

 

[#653]#架构师思维练习# spiral-prototyping(试点计划)。请看附图,如果你是该位架构师的话,你会如何回答Boss的问题:"Tell me why." 呢? spiral-prototyping是架构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你知道为什么吗?

 

[#654]虽然,中国古代就主张:虚实相依、实依于虚;无中生有、有来自于无。然而如今,洋人喜欢从虚看实;华人喜欢从实看虚。对应到IT产业上,洋人擅长订规格;华人喜欢制造。洋人发明互联网和手机;华人喜欢移动互联网应用。洋人喜欢开发Android"框架";华人喜欢写Android"应用"程序。

 

[#655]专注-->无我-->神驰(flow)-->不在意别人掌声-->放松。

 

[#658]<运营商一直在喊创新,却很少能见到创新出来形成规模效益的东西。> 运营商绑住了终端硬件厂的与众不同和差异化,没有深度软硬结合,整体产业成为一棵失根的兰花,营养不良的兰花,如何叫花朵鲜艳夺目呢? 期待联通等运营商能发扬和激发小米手机的创意和差异化,这种双赢情境,可能性有多大呢?

 

[#659]许多软件人员以为架沟(architecture)就是一个共通性的结构,而得到共通性结构的好手段是<抽象>;因此就勤练分析&抽象技术,期能设计出好的架构;我认为这不是有效之道。其实架构是蕴藏无限特定领域的经验丰富性和精致细节。就如同苹果iPhone软硬结合架构师们,脑海里含有多么细致的意境和设计呢!!

 

[#660]<人月神话>一书作者Brooks三十年前就写道:复杂性是本质(essential)、是无法删除的。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抽象是否抽离(删除)复杂的细节呢? 如果是的话,请问细节意境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架构师脑海里不需要构思细节,而是抽掉细节,让程序员来补上细节吗? 那么乔帮主(Jobs)为何要那么关注细节意境呢?

 

[#661]#IT+Design Thinking# 如果把一朵漂亮玫瑰花,经过<分解为花瓣 --> 抽象出通用性结构>的过程之后,回得到甚么呢? 更多新思维:

 

[#662]#IT+Design Thinking# <分析&抽象>偏于科学家,是<乱中找序>的有效途径;然而,想想其中的<序>有从何而来呢? 反观,架构师应该善于设计出和谐的<序>,而不是擅于学找别人或既有<序>!!

 

[#663]华人喜欢<以简驭繁>,这个途径是对的。但是如何获得<简>呢? 华人偏爱透过<抽象>来删除掉繁杂部分,认为剩下的就是简单的、本质的、不变的,于是得到<简>。于是,华人把繁删除而得到简。反观洋人,则擅长设计(创造)简,来把繁封装起来,因为许多情境里,繁是本质,并非本质都是简单的。

 

[#665]#IT+Design Thinking# 我们在探讨有甚么<形式>来吃烤鸭或炸鸡,肯德基形式或全聚德形式;解决问题是必备条件,还要有奢侈的形式才完成美的充分条件,才是美好的架构。更多新思维:

 

[#666]#IT+Design Thinking# 在古代中国里,繁是一个令人喜悦的字眼,因为繁就是繁荣之意,例如易经的坤卦就是大地,孕育繁荣复杂、百花争放的自然界。现代,逐渐将繁看成<烦>!! 更多新思维:

 

[#667] 许多软件架构人员都无意中掉入<分析&抽象>的陷阱里;君不见,软件人员喜欢<分解>,分解出来的模块是:模块愈小、愈简单。然而,好的架构设计不是如此;例如,人的头小而复杂;计算机CPU也是小而复杂。

 

[#668]架构师的决策,其信心不是来自<分析&抽象>逻辑思考的推理;而是随时让其决策去面对被事实的否决,否决不掉才放心、才有信心走下去。因为常常会被否决,所以会多做构思与设计。有效架构师不是依据需求、分析、抽象的推理而一厢情愿去认定一决策是对的。更多新思维:

 

[#669]#IT+Design Thinking# 决策的未来性来自于它的(东方)不败,无法被事实(或其推理)否决掉。因为不会被敌人吞食的小鳄鱼,才有未来性。分析&抽象仍然是必要的、仍然有用的,我们用它来否定决策。

 

[#670]#架构师思维练习# 分析与抽象的陷阱。达尔文说:<到了三十岁,... 我的心灵似乎变成了一个只会从大量事实中榨出通用法则的机器(即分析&抽象),但是为甚么这会造成大脑中主管较高层次嗜好的那一部分萎缩呢? 我也不知道...,这些嗜好的消失可能损伤心灵...。> (摘自 E.F. Schumacher 的"小即是美"一书)

 

[#671]#IT+设计思考# 文化是宝贝资产,就像金银财宝,只要是我们以甚么心境看待它。大家喜欢<品>三国、品论语,消费文化而已,并没有创造新三国、论语第二集的心境。更多新思维:

 

[#672]<你的应用越能发挥新硬件平台的优势,硬件和系统提供商就会越倾向于帮你宣传应用,这会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Android TV产品方面,其效果特别显着,也是软硬结合会蔚为潮流的缘故。如果HTML5可能成为汉献帝,有为者协天子以令诸侯,你可以选择跟曹操、刘备?,还是汉献帝呢?

 

[#673]<现在整个移动领域广泛宣传 HTML5 的兼容性,可能是个陷阱。… 而对于那些试图一次性征服所有平台的开发者,通常都找不到市场营销合作伙伴,或者说,在一个所有人都不会输的时代,也很难有人赢。> 非常重要的评论!! 尤其在Android开放平台上,试图<屏蔽>底层差异化,可能是美丽陷阱。

 

[#674]对于架构师而言,失败不在于它发生的机率性有多高,而在于一旦发生时,其后果的灾难性有多大。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发生可能性,但是它会带来极大灾难时,就必须别关注;其常见的行为是:抓紧时间,赶快思考<备胎>。

 

[#675]#IT+设计思考#<<预见失败与找备胎>> 备胎可分为<手段备胎>与<目标备胎>。架构师会对两者仔细加以分辨,小目标的实现常常是实现更大目标的手段。两者灵活交互运用是有效架构师的基本技能。

 

[#676]从<制造>迈向<设计>;摆脱<看得见摸得着>的制造思维,迈向<领悟、假设与想象>的设计思维。更多新思维:

 

[#677]真<假>如何辨别呢? 过去的实际事物才是真? 未来的实际事物是真? 还是假? 如果我的文章完全充分地表达我的非刻意的伪装,算假还是真? 更多新思维:

 

[#678]#IT+设计思考# 预见失败。 有效架构师不会专注于避免失败,而是认知到,没有人是存心要失败的,但是失败是难免的。失败是极可能的事,能洞悉自己和对手的失败是架构师的职责,因为能够预见失败,才能放眼未来。

 

[#679]<目标备胎> 架构师进行mapping from vision to reality(从未来回顾现在,寻找从现在到未来的联机)时,就有着<检视目标(vision)>的用意,因为reality每天都在变化中,万一变化太大,手段备胎也失效时,目标备胎就上场亮相了。更多新思维:

 

[#680]#IT+设计思考# <目标备胎> 在量子思维里(如 最能凸显目标备胎的涵意了。我们当下的任何行动或作为都会影响未来的变化。此时,目标备胎的意义不是预访失败,而是意味着:不要执着于目标,努力去做,勇敢踏出第一步,可能会发现更好的目标。

 

[#681]#架构师思维练习# 许多人相信<乱中有序>,于是致力于需求分析(Analysis),并专注于抽象(Abstraction),抽出万变不离其<宗>,把此宗视为不变的序(Order)或本质(Essence) ;然后基于这本质来设计架构。这并非真理,而是一项迷思!! 此项Assumption值得大大反思一下。更多新思维:

 

[#682]<分解 -+-> 抽象>的反面就是:<组合 -+-> 特殊化>。前者抱持着<乱中有序>观点,偏向于发现(discover)既有序;后者抱持着<序中有乱>观点,偏向于创造(create)和谐的序。更多新思维:

 

[#683]#IT+设计思考# 原来最重视客户端的QQ掌门人 马化腾 也改口:"客户端" 不再重要了。迷失于客户掌声者,往往愈快被赶下舞台;所以优秀演员或运动员追求<神驰>境界,不在乎观众掌声,是登上成功的必经之路。

 

[#684]一位好爸爸最关心他的小孩是对的,但不一 定要坚持<小孩最重要>的观点;变换个观点,改为<老婆最重要>观点,可能是一条最聪明而幸福之路。何必坚持单一观点呢?

 

[#685]#架构师思维练习# 云架构的诗意。李白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做云服务的人喜欢抓住客户,但是客户喜欢看云的衣裳。多少云架构师只谈云架构,却毫不在乎云的衣裳。没穿衣裳的国王(云),非常不诗情画意,你认为国王的新衣是甚么? 内容(contents)吗? 可能不是唯一答案。

 

[#686]由于许多人以<用户体验>奉为皇上,把用户的<需求>奉为圣旨,把需求窄化为<用户需求>,使得需求分析局限于分析用户需求。至于业主的愿望、架构师的设计美感、开发者的创意等,都不在分析范围,也无从分析起。而且抽象也局限于抽象用户需求而已。更多新思维:

 

[#687]#IT+设计思考# 兹拿一个比喻:用户像瓢虫;系统像一棵树;基于用户体验的<用户需求>中几乎都是关于<树叶>的,对树叶进行分析和抽象,结果是甚么? 应该不会是<树干>,但是架构师的关键性职责之一是设计<树干>(即主架构),那么树干从何而来呢?

 

[#688]#架构师思维练习# 许多人相信<乱中有序>,于是致力于需求分析(Analysis),并专注于抽象(Abstraction),抽出万变不离其<宗>,把此宗视为不变的序(Order)或本质(Essence) ;然后基于这本质来设计架构。这并非真理,而是一项迷思!! 此项Assumption值得大大反思一下。更多新思维:

 

[#689]业主的Vision是想要能<飞>,这可以加以<分>析、抽象,然后进行开发吗? 君不见,架构师把一群各自<不会飞>的模块(如轮胎、引擎、机翼、机尾、油箱等),以精致架构将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竟然整体就飞起来了。架构师的职责是要创造<会飞>的整体(whole),而不是去分析、抽象和开发不会飞的部件(part)。

 

[#690]除了软件的Class具备<造型简单、内涵不同、无限重复>特质之外,船运业的集装箱(台湾称货柜)也是具备这项特质。有一本书:<<集装箱与中国>>说到没有集装箱的发明,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经济成长;就很容易领悟到的<造型简单、内涵不同、无限重复>特质的巨大商业潜能。更多新思维:

 

[#691]#架构师思维# 软硬结合。硬件架构分为三层:CPU(小硬件)、芯片组(中硬件)、成品(大硬件)。小硬件厂家有Intel, Arm等;中硬件厂家有高通、MTK等;大硬件厂家有HTC, 联想等。试想,软件在这硬件组合架构里扮演甚么角色? 主要软件架构是甚么? 主要技术是甚么? 与硬件相较,软件主导性较大还是较小?

 

[#692]不是否定<分>与<抽>。而是补上一个新角色:<合>。让<分、抽、合>为三角鼎力平衡关系。

 

[#693]子夏问孔子:礼之本源为何? 子曰:五至三无。从基本元素组<合>出礼之架构;不是<分析与抽象>而已。唐诗的基本元素、简洁架构、平仄韵律,组<合>出极高创意的作品,也不是<分析与抽象>而已。西方的原子学说,是学说不是分析抽象与逻辑推理,可是为了建构各式各样的新化<合>物,所以能船坚炮利。

 

[#694]过去大家开发平台或应用框架(Framework)时,都采取"分析、抽象"的途径,一心一意追求通用性、稳定性;EIT门派抛弃这项思维,采取<师法自然>途径,追求<造型简单、内涵不同、无限重复>的上帝造物法则。这项方法来自台湾框架设计联盟的研发项目,目的为了促进IT业迈向软硬结合之路。

 

[#695]我的EIT方法只专主于框架(Framework),因为这是台湾框架联盟的一个研究项目;受限于经费,我并没意图适用于一般应用软件或OS上。因为"Information Limitations"在自然生物学界的论文非常多,巧合的是,框架开发也天生就要处理需求的Information Limitations议题;因此向自然取经而已。

 

[#696]#Design Thinking# 悟道(悟自然之道)。自然界生物之设计,其主要限制是<信息的有限性>。一个生物形体的造成,是出自一个概括性的计划:单纯的造形。随着生物的成长、与环境的交互信息愈多,逐渐在细节上修修补补,就发展出多样化的内涵和细节。所以我们造形极为相似的手掌,其细节纹路各不相同。

 

[#697]<<架构师思维练习>> 分解。分解(Decomposition)是分析的一个常见技巧;常常有人依据客户需求而进行分解,例如客人想买半鸡或半鸭时,就把整只鸡或鸭切成两半,拿其中一半给客户带走。有效架构师常常不会如此做;肯德基餐馆也不会如此做。更多新思维:

 

[#698]分析或分解,宜采庖丁解牛途径,庖丁不是依据用户需求而分解的,所以洋人的肯德基、麦当劳餐馆都采庖丁解牛方式。

 

[#699]ilaoven:<分>、<抽>而悟道,从道的高度再向下落入实践可能更多是需要<合>。同样规则的变形、逆转、重组。 美食是各种味觉的复合体验,色彩斑斓的世界也是三原色的无限重合。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阅读(21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