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561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2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4-02-28 11:4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16)

我的朋友

分类: 架构设计与优化

2014-02-28 12:21:26

本书缘由:高焕堂于2013年在日本退休之前,基于日本师徒制的要求而传承给下一代架构师的架构思考技术(俗称设计心法)。25年来他专精于A段(投资决策前)架构设计,退休闲暇将之写成中文,欢迎大家指教

目录:請看目錄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301]<<现实的反思>> 今天是明天起步,不是昨天的延续。<立足于现实>让明天成为今天的延续,让今天的现实摧毁人们对明天的梦想。所以立足于现实,也可能非常不现实。

 

[#302]: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303]#IT架构设计思维# <内容云端>如同海军;<终端硬件>如同陆军;<软件架构>如同空军。例如谷歌,拥有强势海军,大力建造空军去掩护盟军的陆军。再如苹果,拥有强势陆军,大力建造空军去掩护盟军的海军。

 

[#304]#IT架构设计思维# 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潮流下,大家追求<实践的美学>,却可能忽略了乔帮主热情于<美学的实践> 。新潮技术:

 

[#305]#架构设计思维# 由三家彩电厂商所组织的中智盟的<统一平台>,其重要目的是:让<应用软件>能在不同厂牌的电视机上执行。而**所积极打造的统一<中间件>,其重要目的是:让<视频内容>能在不同电视机软件平台上播放。由没有人看得出来这两座桥墩如何搭建出一座平顺的大桥吗?

 

[#306]#IT架构设计思维# HP、三星和微软的移动终端OS,在当今软硬整合潮流下,都遇到开放不如Android、封闭不如iOS的处境。并不在于<“比外人所想象的更多”的努力,提高其性能。> 无法如Android一样让众多硬件厂受惠;也难以如iOS一样让众多内容提供者和App开发者受惠。没有地头蛇,那有强龙呢?

 

[#307]:<架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决策...。> 决策很重要,也有途径可循。1. 依据目标;2. 采取逆向推理,导出多条可实现的执行计划;3. 然后挑选出一条比较优越的。其中步骤2最关键。

 

[#308] 系统架构的稳定点是关键;但是许多人认为系统稳定点来自业务需求分析,找出业务的<不変>来做为系统的稳定点。我一直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系统架构的稳定点不是来自业务,而是来自架构师内心的创造。例如计算机硬件的主板(Motherboard)并非来自业务需求,而是架构师内心的无中生有。

 

[#309]#IT架构设计思维# 维持编写程序的喜好心境是架构师的必备条件;但还不充分。程序员偏于实践,属于生产段(production),专心编程实践已知的需求;架构师偏于设计,属于产品段(product),专心设计接口包容未知需求(或善变的需求)。两者角色是互补的。

 

[#310]#IT架构设计思维# 我认为<通过对业务对需求进行抽象然后提炼共性作为“不变”的>是架构设计的陷阱。需求如同树叶,从一堆树叶抽象出来的不变是<叶脉>,但是架构师所要的不是叶脉,而是树干。树干无法从一堆树叶抽象而来呀! 新潮技术:

 

[#311]在emergent evolution架构设计里,接口(Interface)设计优先于模块(Module)设计,因为接口能包容现时未知的、未来涌现的需求。但是要求大家认同<优先设计山海关,然后才设计长城>,似乎非常困难的。

 

[#312]设计:就是从假设(Hypothesis)到可实现的计划(Achievable Plan)。假设没改的话,只要<设计可演进>;如果假设改了,我们需要<演进地设计>。

 

[#313]#架构设计# <<设计出演进>> 架构设计分為形式(Form)架構和內涵(Content)架構。形式架構就像集裝箱、輪船或路上拖車的架構。內涵架構就像鞋子、襪子、手機等。從DNA比較容易領悟其設計與演進的深刻哲理。新潮技术:

 

[#314]:<作为前沿的架构设计思想,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要“演进地设计”,还是要“设计可演进”?> 我认为是:"设计出演进"。例如,动物DNA的主体(系统)螺旋状架构数亿年来都不变,但DNA的内涵却天天改变或突变,所以猴子演变成为人类。新潮技术:

 

[#315]架构设计途径分为两种:Requirements-Based 与 Requirements-Driven。其中,Requirements-Based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而推导、衍生出系统架构。Requirements-Driven是:在用户需求的<指引>下,以架构师擅长的途径而设计出系统架构。

 

[#316] <设计主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我加以润饰为:设计是从一个假设(Hypotheses)出发,而找出一条可实现的计划的行为。

 

[#317] <苹果大会上,乔布斯从头至尾都不是在兜售产品,而是推销一种体验!> 但是他的真正<产品>(即体验)得来源,又不是单纯地依赖一个手段: 一心追求用户体验。

 

[#318] 我把组件区分为<虚>与<实>的组件;以虚组件来包容和协调实组件,维持整体系统的动态平衡。

 

[#319]:有人说,架构设计,设计的是“平衡”,还有人说,架构设计,设计的是“流”。流着,且平衡,当然就是动态平衡。两种看法都不错,都透过风格、结构、性能的表面,看到了本质。动态平衡,就是秩序,是能量的秩序。能量有秩序了,就动态平衡了。所以,我说,架构设计,设计的是能量的秩序。

 

[#320]#IT架构设计思维# 许多人认为<软硬整合>之目的在于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有助于更取更多用户、占有市场。我并不认同,<软硬整合>其实是有助于增强竞争力(不一定用户体验更佳)。例如,我一直主张小米手机要深化软硬整合,以硬件掩护米聊软件服务,以软件提升硬件获利空间。

 

[#321] :【木桶新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应把一生的重点放在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培养成"完人";而应经常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持续不断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独特优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强人。木桶理论不太适合人的发展,成功捷径在于尽早发现自己的长板,然后无限聚焦。

 

[#322]诗人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 诗人泰戈尔。 的确,这世界不是依据我们想象的方式在进行;我们只能尽力与世界的演变产生共鸣。

 

[#323]日本著名乐团经营者---小室哲哉说:<我做重大决定时,一向是依赖脑海里的意象;而不是那些充满说服力的逻辑或数据。> 如果年轻时就习惯于依赖数据,可能会阻碍他的直觉或感觉的健康成长。

 

[#324]#IT架构设计思维# 系统架构就如同全球大战略,架构设计就是设计大战略去取得全球的霸权,控制别人,取得全球资源。所以架构设计就是:<设>想成为霸主,以<计>谋去控制全局,然后获得一个新的次序(Order)。设计是先利己而后利人。新潮技术:

 

[#325]操作系统是平台软件的一部份,而平台软件就是要整合上层的App软件和下层的硬件;欲达到整合之目的,必须能包容上层App软件的<多样化>和下层硬件的<差异化> 。做操作系统是手段;整合与包容是目的。新潮技术:

 

[#326]#IT架构设计思维# 联想、华为、小米、魅族等都很重视<用户体验>;但都不如苹果地重视

 

[#327] <在每位成功的男人后面,必有一位无衣可穿的女人。>(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is a woman with nothing to wear.) --- by 著名作家 Gerard. I. Nierenberg.

 

[#328]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成都给大学生演讲中说到<美国的创新和竞争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个组织。它令每一代美国人都能创造出随世界变化而变化的新想法——从轧棉机到飞机、芯片,再到互联网。>

 

[#329]#IT架构设计思维# 不要再问别人:如何让我少走几个弯路儿。在创新的社会里,擅长找弯路、走弯路者,可拉开与追赶者、抄袭者的距离。

 

[#330]#架构设计思维# <亚马逊控制着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端对端关系>。我一直鼓吹:软硬件架构设计的精髓在于<控制>,其后才是服务(SaaS)。控制软硬件,就能控制商业生态链。

 

[#331]就软硬整合角度而观之,全球的软硬整合成功案例的起步都发生在台系厂商(如HTC,鸿海)里。韩国一直都是三星, LG少数几颗大星星,有政府支持;而台湾厂商犹如银河系众多星群,有ACER, MTK, HTC, 互相竞争,彼起此落;所以,HTC抢先,三星跟进。新潮技术:

 

[#332]就软硬整合角度而观之,全球的软硬整合成功案例的起步都发生在台系厂商(如HTC,鸿海)里,而不在韩系或日系厂商里。所以,大陆目前各方积极发展自平台软件(操作系统),我建议优先探索一下台系厂商是否将热情拥抱。MS-DOS, Windows, Android, iOS, MeeGo都不例外。新潮技术:

 

[#333]大中国的<自主创新>目的是:吸收技术,超越别人。这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可学学日本,它也把创新技术输出到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区,创造了亚洲经济4小龙。大中国今天应该大力技术输出到越南、印度,促进其经济发达。

 

[#334]<<中国真的没有软件生长的土壤吗?>> "中国真的没有软件生长的土壤",我将这句话改为:软件人员心中没有软件生长的空间。软件人员以服务企业为己任,<企业需求>压倒<设计自主>,奴性成惯性,只能在企业体系里面混迹。

 

[#335]<<真的知行合一吗?>许多软件人员,没有兴趣在概念上交流,崇尚实践,实践者才有话语权。例如,大多数软件人员对于Use Case-Driven, Class-Based, Object-Oriented, Architecture-Centered字尾的-Driven, -Based, -Oriented, -Centered其涵意都没时间去其厘清,一直模糊,反观洋人并非如此。

 

[#336]架构师要培养想象力,因为眼前接到的需求,常常不具意义或未知意义,就如同一首诗对自己没有立即意义。此时,你一定要自己给它一个意义,但不要想去找出它的意义。在 IT产业也是如此,例如无论Google并购或是卖掉MOTO时,分析师想找出Google的原意;架构师则设法在想象的舞台上,呈现它的场景和事件。

 

[#337]: <其实咱国内历来不缺行,20 年如一日大家天天都在行,行的结果是二三流企业居多,一流企业少,大量低水平重复... 。> 欧美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推行社会的知行合一,个人不知行合一(搞知的当大学教授,搞行的当企业家);中国王阳明主张的是个人的知行合一。

 

[#338]:对当今哲学或哲学化的东西,不能产生一种幻觉般偏好。因为它们只能解决部分“知”的问题。要想全知,单凭哲学研究或哲学化探讨是不够的, 还需要另一样工具:知行合一。欧美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推行社会的知行合一,个人不知行合一(搞知的当教授,搞行的当企业家);王阳明主张个人知行合一。

 

[#339]莎士比亚创造(设计)了许多大型剧本,展现出他的一个重要特质:具有优越的逆向思考能力。英国大诗人济慈(Keats)曾经说过:莎翁的才情很重要的一项特质就是逆向思考能力。在济慈的信里,他写道:如果有人面对不确定和怀疑时,仍然神闲自若、力求事实和推理;就具有此特质。新潮技术:

 

[#340]<<何谓产业架构师呢?>> 大家太崇尚<实践>,期待短时间内能从别人的<经验>获得借镜。而且一个国家产业只有一个,过去的经验不复制到未来。也因为这样,所以必须依赖产业架构师,它不是一般读者都能<实践>的,因为实践主角是政府,而非读者个人。到底产业架构与一般系统架构是不一样的。

 

[#341]爱默森说:<有毅力则事易成,不是因为事情变得容易,而是我们的能力提升了。> 同理,软件架构设计让软件开发更容易,不是因为所面临的系统需求变单纯了,而是提高我们的能力,能应付更复杂的未来需求变化。

 

[#342]<<思考者>>(As a Man Thinketh) --- by James Allen:<人永远是由内而外,心境衍生出生命的情境;思想绽放出行为,并结成个性与命运的果实。> 思考者、设计师、架构师、即使是一位软件开发者,也应该如此。

 

[#343]#IT架构设计思维# 虽然说清了战略,它(战略)还处于假设(Hypotheses)性议题;接下去,必须检验(Test)这项假设,也就是从所处大环境里,试图寻找事实(Facts)来否定它。这样会协助我们从战略找到<会赢的战术> 。新潮技术:

 

[#344] 架构设计与框架开发为何可以比作“长城”呢?长城可<控制>塞外;框架可以<框住>需求、时程、价格三者之一以上。<没有人能预知真实要求>情况下,控制与创造优于遵循与服从。委曲求全让软件产业成为微利产业,何以致之?

 

[#345]#IT架构设计思维# 架构师是领导职,项目经理是管理职;架构师有权威,经理有权力;两者地位平衡是IT企业兴盛之道。MS的Bill Gates退休时的头衔是CSA。希望MSUP也能重视架构师的培育。

 

[#346]<软件正在占领全世界>,软件属虚,硬件、内容、电信服务等属实。虚实相依让软件配合、支撑及控制硬件、内容、服务等,逐渐占领全世界。为了更好的虚实相依,人们可以要求硬件、内容、服务有统一标准,却不能要求软件平台有统一标准,这会删减软件的整合力道。

 

[#347] :一老头暗恋一姑娘,约坐酒吧。微醺半醉间,老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姑娘说:醉酒之意不在翁。老头说:醉酒之翁不在意。

 

[#348]架构师的关键职务就是:设计接口(Interface)。接口来自于未知的需求,例如制造汽车时,未知买主想搭配哪一种轮胎,才设计出轮盘和轮谷接口,让车主随时可以换轮胎。所以架构师最关心的是:明确列出未知的需求。这时就有许多人感到纳闷:既然未知,又如何写清楚呢? 我也纳闷:为什么问这问题呢?

 

[#349]#IT架构设计# 如果用户需求像几颗苹果,而架构师的任务是:设计一张桌子(即系统)去支撑这些苹果。那么,许多人会纳闷:仔细分析苹果,对于设计桌脚(例如桌脚可以折迭)有多少帮助呢? 新潮技术:

 

[#350] :"如果只靠想象力去生活,便只会生活在自己想象里。不被假想淹没的方法有简单的一个:现在,去做。" <现在,去做>,做甚么呢?先做出可实现的计划(plan),方法是:mapping from the vision(想象)to realities(现实条件),但不要:mapping from the realities to vision。

 

[#351]在既有食物材料下,华人炒出来的菜大多不如欧美人士。华人在iOS平台的既有功能上,炒出的应用软件也大多不如欧美。我不知道原因何在。但是我发现如果炒扬州炒饭不如别人,为何不创造新材料(如蘑菇),然后炒个<蘑菇扬州炒饭>、<香菇扬州炒饭>呢? 所以我鼓吹<软硬整合>,创造硬件差异化(蘑菇)。

 

[#352]#IT架构设计思维# 许多Android手机、Pad或电视机设备厂商,常常认为:只要让用户能从Android应用商城里下载更多应用软件到我的设备里执行,用户就更愿意买我的设备,我就愈能在市场上立足。我认为这是一项迷思(Myth),这并非真正的<软硬整合>,只能称为<软硬结合>。许多人没有仔细分辨两者的微妙差异。

 

[#353]#架构师练习# 在软件开发上,如何取得竞争主导权(话语权)是架构师(Architect)的事情;如何满足客户需求是系统分析师(System Analyst) 的事情。拥有话语权就有机会引导用户品味和需求;但是仅仅符合客户需求,拥有观众掌声却不一定有机会上舞台、在市场上立足。

 

[#354]服务客户、取悦观众或提升用户体验都是美好的;可是你必须先有出场、上舞台表演的机会才行。俗语说:劣币驱逐良币。意谓着,良币往往会优先被赶下舞台。观众的掌声不一定能把好演员推上舞台呀!! 怀才不遇者,自古以来如过江之鲭。更多设计新思维:

 

[#355]#架构师思维练习#  中国人不缺创意,但欠缺设计(即从创意而导出可实现计划)意愿,就欠缺革命性产品。中国人曾经发明过火药;却也曾经被火药产品打败过。

 

[#356]#架构师思维# 架构师是领导职,经理是管理职;架构师位于开发者和经理之间,架构师要兼具产业分析和实践技术。

 

[#357] 架构師:设计的领导、辅佐、参与,而不是取而代之。思维表达,不是细部规划或施工。

 

[#358]#架构师思维# 架构师最大的迷思在于:太关注于产品开发段;而不关心产品(或系统)规划段。其实是没有参与规划机会,主要原因是架构师没有培养自己的<收益>思维;太偏向于<成本>思维,无力说服业务或产品经理,更没有勇气去制衡,去避免公司迈向灾难。

 

[#359]架构师是决策者(Decision-Maker),管理学大师 比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指出,决策往往不是从真相开始的,而是从想法开始。一位架构师对于他在行的领域,如果不产生想法的话,表示他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没有想法,而只能依赖需求分析、从中寻找真相,然后采取行动,是极为危险的。

 

[#360]#架构师思维练习# 君不见,Google的架构师在Android底层设计了HAL(硬件抽像层),架空了Linux基金会的GPL开源协议的限制,于是Google取得竞争主导权,吸引众多硬件厂商来替它抬轿。有人说这个HAL设计是来自需求,并且说有一定的分析方法来获得这个需求,您认同吗? 我宁愿说:HAL设计来自架构师的妙计。

 

[#361]架构设计的目的为何呢? 即是要取得竞争主导权。若不能取得竞争优势, 架构设计是没必要的、得不偿失的。更多设计新思维:

 

[#362]#架构师思维练习# 就Android的HAL来说,它更可能是从硬件厂商不愿意受限于GPL而要开源自己。是Google架构师设计时的助力,借之来实践其本身的利益需求。

 

[#363] 架构师的收益思维:不要迷失于顾客的掌声之中;迎合客户需求不能确保你的竞争优势。架构师的职责是确保产品能在舞台立足,取得市场竞争主导权。架构师的小小微妙设计往往改变了静争主导权的情势。更多设计新思维:

 

[#364]架构师的另一项迷思是:分不清<领导>、<管理>与<开发>三个角色的差异和互补关系。例如,在Microsoft公司里,最高层级架构师叫做CSA(Chief Software Architect),是整个公司的领导角色,与CEO管理角色互补。Bill Gates退休那一年,他的职称就是CSA,位阶与CEO同等。更多设计新思维:

 

[#365]#架构师思维练习# 我百思不解:为什么软件人员大都离不开<需求>,喜欢把一切创意和设计都塞进需求的小脚。一切想法来自需求、一切设计来自需求、甚至让人人都买得起(如山寨机)也是需求。需求如同一片玻璃,面向需求可能如同窗内的苍蝇,钱途光明但找不到出路,难怪许多人笑我,写代码还写了40年。

 

[#366]<为多数客户带来巨大利益的需求?>。这往往不是公司立足舞台的保证,以此为目标对企业经营是有危险的。即使在政治军事上也是如此,例如孔明的<隆中对>也并非<<为多数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需求>。中国曾经发明了火药,却也曾经被火药产品打败过。产品架构设计是商业获利模式的基础。

 

[#367]<<诸葛亮是刘备的架构师了?>> 在政治军事上,古代的策士就是架构设计师。例如,张良<假想>着鸿门宴刘邦将面对危机,规划出对其主人最有利的策略(即可实现的计划)。

 

[#368]#架构师练习# 从架构(战略)角度来看,是孔明领导着刘备;从管理与执行(战术)角度看,孔明是留备旗下的一员。就像大学里的教授与校长之分工,教授只有专业知识的权威,不会掌权。

 

[#369]#架构师思维# 由于架构师的职责是替主人(或公司)取得市场竞争主导权。所以架构设计的产出结果是因主人不同而异的。更值得留意的是:在架构师心中,其主人的利益往往高于主人的客户利益。所以,一位以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为至上的架构师,往往得不到主人的信赖,逐渐成为公司里的配角了。

 

[#370]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架构师必须拥有产业分析能力的缘故。架构师应该先领悟而后学习;不要先学习,才能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才有专业领域的洞见。

 

[#371]#架构师思维练习# 所谓架构师专注于设计或决策的未来性。兹举个例子,未来5年内RMB会不会大幅升值呢? 不要去做需求分析、去预测,只要想一想,未来5年内,RMB有万一的可能性(possibility)升值20-40%,都是架构师目前决策时要考虑进去的。

 

[#372]#架构师思维练习# <该怎么先领悟后学习呢>。<悟>者从内心舍之;<学>者从外得之。中国谚语:能舍才能得。

 

[#373]架构师专注的不是未来决策,而是目前决策的未来性。因此,表现出软件架构设计(即决策)的未来性,其最为明显之处就是:要充分包容未来硬件的创新差异化。君不见,在当今智能终端厂商里,软硬整合做得愈好的,其境争主导权愈大,获利愈丰,架构师的地位也愈高。更多设计新思维:

 

[#374]架构师不断在寻觅多条行得通的途径,然后选择一条较佳<未来性>的给开发团队施工。较好未来性就意味着继续走下去,遇到阻力时,能有足够转圜空间。架构师不断寻找<无异走廊(Corridors of indifference)>;经由这走廊,开发团队可以迈向(主人的)目标,但避免伤害伙伴(如客户)或别人的私利而招惹阻力。

 

[#375]#架构师思维# 软件公司和软件人员都很友善心替客户着想,但却说不出谁替软件人员着想!! 客户替软件人员着想吗? 如果是,为什么 <需求、时程、预算>都客户定了呢?

 

[#376]就架构师而言,客户是伙伴,需求是他的私利;满足客户需求只是维护伙伴的私利而已;但是许多人却把它当成唯一目标,这也是许多软件公司不能赚大钱的因素之一;因而许多软件人员长叹曰:写代码不如卖鸡排。创造客户的最大私利,不一定等于软件人员的最大利益。

 

[#377]#架构师练习# 不同设计师对API有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对我设计框架而言,API是我的山海关口,用来<框住>关外的一切(如众多的AP);我当然希望API稳定,但是心中真正渴望的是关外的稳定、可控和秩序。更多设计新思维:

 

[#378]如何触发假想。思维有两种:possibility与probability思维。前者就是<万一>思维,假像着:未来万一发生时,后果不堪设想吗? 如果会有灾难,那么现在的决策和行动是否有助于逢凶化吉吗? 如果是,就表示目前决策具有未来性。将假想具像化到possibility和probability思维,你可先领悟两种思维的微妙差异。

 

[#379]#架构师思维练习# 我比较主张要透过包容来获得整体的稳定;不太喜欢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变,更不喜欢以不变应万变。 不是折衷,而是透过包容而取得主导权,带来稳定次序,可从大禹治水去领悟。更多设计新思维:

 

[#380]<<美国参议院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法案>> 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瓶颈和挑战,目前必须采取作为,借力使力让产业升级和转型(Transformation)。从科技到文化、从实践到想象、从生产到设计、从生产必需品到奢侈品、.... 等,如此开创出产业的未来性。

 

[#381]#架构师思维练习# 其实,架构设计面对的需求往往是明确的,只是时间未到,尚未明了而已。例如,俗语说:君子报仇三年不晚,要报仇是很明确的,只是时间未到,形式未定而已。

 

[#382]#架构师思维练习# 架构师并不专注于预测未来、规划未来,而是专注于假想未来、规划现在。管理者偏于probability(概率化)思维;偏重于预测。 probability是概率化思维,根据概率进行科学预测。

 

[#383]#架构师练习# 平常多领悟和练习架构设计,不仅能把软件设计得更具有未来性、把企业设计得更具未来性、也能把自己生崖设计得更具未来性,多采多姿的人生尽在自己掌握中,不亦快哉!?

 

[#384]架构分析 = 以架构设计引导需求分析,亦即Architecture-centered Analysis。俗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家习惯于<需求分析 -(引导)-> 架构设计>的先后次序;其实许多出色的架构师却更习惯于<架构设计 -(引导)-> 需求分析> 的过程。更多设计新思维:

 

[#385]#架构师思维# 所以架构师偏向整合(Synthesis) 思维;与管理者或开发者的分析(Analysis)思维刚好相反、互补。整合 思维偏向设计&艺术;分析思维偏向科学&数学。 用心想象万一的暴雨,以以往的数据做<检验>,反观<目前设计>,包括接口。

 

[#386]当时台北市是:以过去400年来的平均水位 + 60 cm 为高度。事实是:不到十年间,台北地铁全部被水淹了,损失新台币100多亿(因为行车控制中心位于地下层被淹了)。这就是仰赖probability思维的灾难性后果。

 

[#387]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去<验证>架构设计,而不是去主导架构设计。架构师规划<验证计划>,需求分析师才依据<验证计划>去进行需求分析。然后架构师依据需求分析取得的事实来修正其设计。更多设计新思维:

 

[#388]<能否我们一开始就设计一种根本不可能进水的方案呢?> 既然设计就不限于一种;可能你基于<成本>思维才限制了你的思维空间。我一直主张:架构师要以收益思维才能谈设计。

 

[#389] possibility与probability思维的范例:想一想20多年前,台北市兴建地铁时,必须做出当时的<目前决策>:地铁出口该高出街道几公分;必须具有未来性:避免未来大雨淹水。如果你是架构师(即地铁建筑设计师)会如何思考呢? 更多设计新思维:

 

[#390]#架构师# 适应偏于被动(passive);架构设计也可以更积极(positive)。在出色架构师眼里,积极的<适应>的途径是:以<包容>来实现<主导>。

 

[#391]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仅仅空间,在时间上也表现了他的当前决策(运筹)深具未来性。同样地,微软、苹果、Google推出的 .Net, iOS, Android 平台框架都是运筹于美国加州的决策,却能决胜于万里之外的大中华地区。框架设计师透过设计呈现软件未来性。

 

[#392]#架构师# 架构师要透过设计来创造<目前决策>的未来性。对企业而言,所谓未来性就是未来竞争主导性。架构设计不仅要适应未来的变化,而且要让企业、产品或系统在未来多变的需求趋势、时尚空间里取得市场的竞争话语权。更多设计新思维:

 第 9 頁◆ 

[#393]#架构师# 多年以来,我发现华人架构师的<心>比较相信左脑的逻辑、因果推论;对右脑(不合逻辑)的联想成果并不青睐。所以,我主张华人架构师要多留意<左脑、心、右脑>三者之微妙关系。

 

[#394]#架构师的思维# 逆向思考:在东西(系统)还没制造出来之前,乔伯斯的脑中就可以看到它的样子,细节已经映在他脑中。他说:<早在我把Mac制造出来时,它的样子已经栩栩如生站在我面前,我要说这个产品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人看过它,而我只是发现它的那个人。>架构师要擅长逆向思考。-- <摘自30杂志>

 

[#395]对Apple而言,端是战术,云是战略;对Google而言,云是战术,端是战略。在战场上,唯有会赢的战术能获利,赢家往往熟谙<免费的战略、高获利的战术> 者,而失败者往往是战略与战术不协调者。例如,以电视机终端厂商的成功方程式是:<云免费、端高价、软硬整合佳> 。

 

[#396]#架构师思维练习# 战略支持战术,让会赢的战术极大化;所以是保护自己,而非抢别人。因为战略本身不能获利。所以,很多杰出的军事家都认为<战术引导战略>,会赢的战术引导出伟大的战略。

 

[#397]#架构师思维练习# 鸿门宴:1. 张良对宴会情境清晰可见。 2. 细节映在他脑中。 3. 从细节找出会赢的战术:借口尿遁逃离。 4. 反推回到现在,调整战略资源、运用时间,成为目前决策,构成有效战略。更多设计新思维:

 

[#398] 空城计:1. 孔明对兵临城下情境清晰可见。 2. 细节映在他脑中:司马懿心性多疑。 3. 从细节找出会赢的战术:激发司马懿的中计疑虑,让他退兵。 4. 反推回到现在,调整战略资源、运用时间,成为目前决策,构成有效战略。 更多设计新思维:

 

[#399]例如,iPhone的触摸屏是其绝招之一,就大幅调整iOS平台软件(战略资源)去让它极大化。 iPhone终端成为 Apple的获利产品,就调整iCloud来支持iPhone的扩大获利空间,赚更多钱。这就是成功架构师常有的<收益>思维。 更多设计新思维:

 


欢迎访问 ==>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看上一集-------看下一集>> 

 


阅读(18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