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3012
  • 博文数量: 78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96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1-29 16:33
个人简介

我是zzz590大家好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64)

2013年(14)

我的朋友

分类: Android平台

2014-01-03 16:40:05


《私人订制》自上月19日公映以来,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6亿元,并成功问鼎单月票房冠军。凭借超强的全国院线排片及较好的票房表现,《私人订制》连连刷新包括华语电影首日最高票房在内的多项纪录。而让业内外惊奇、不解的是,该片的热映为何没能让华谊的股价如预期飙升,反而一路大跌。 

  票房飙升难抵股价大跌

  《私人订制》自20131219日正式上映以来,其股价却一反常态地暴跌,累计跌幅近15%。而就在距离电影上映前一天,华谊开盘后不久便跌停,截至收盘时股价报收30.78元,跌幅高达10%,致使其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约30亿元。

  对于这样的“意外”,不少股民及业内人士仍对华谊股价在接下来的表现持有乐观态度。因为按照近两年华谊股价伴随新片上映所产生的波动规律,一旦有极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上映,华谊股价必升无疑,例如,此前《西游降魔篇》的热映让华谊股价3天内累积涨幅17.14%,就是一个有利证据。

  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去年1219日《私人订制》正式公映后,华谊股价仍处于下跌状态,累计跌幅为11.98%1223日,影片上映后的第五天,华谊兄弟(300027,股吧)股价第二次出现跌停;1226日,累计跌幅则高达17.18%1230日,股价虽开始小幅回升,但累计跌幅仍达到15.08%

  从总体上看,随着《私人订制》的上映,自1218日首次出现跌停,截至2013年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华谊股价一直处于暴跌状态,期间报收最低价为26.43元,平均跌幅18.65%。对此,持有华谊股票的王女士坦言:“这些天华谊的股票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原本以为电影票房高了,股价也会上去,没想到还是一路狂跌。”

  影片口碑差并非惟一诱因

  电影票房一路飙升,华谊股票却一路狂跌,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业内人士众说纷纭。首先,一部分人认为归根结底在于影片的口碑。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1218日华谊股票的跌停,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投资者在提前看完《私人订制》后感到影片质量低于预期,难以达到此前保守估计为10亿元的票房预期。“就目前《私人订制》的表现来看,上映已经将近20天,总体票房与预期相距甚远。归根结底还是影片质量问题。”

  《私人订制》上映后口碑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支持声不断的同时,许多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都对其给予了差评,对于这样一部被赋予超高期待的冯氏喜剧“回归”之作,豆瓣上的评分仅为5.5分。彭侃更是对此发微博感叹:“看《私人订制》,你会觉得这是导演冯小刚的一次拙劣预演,三个不那么高明的"轻讽"式小品加上一段肉麻的抒情诗朗诵,还有那泛滥的植入广告。冯小刚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完成了他的"报恩"(《私人订制》植入广告收入8000万元,昨日单日票房过亿元),却将自己钉上了"第七艺术"的耻辱柱。”网友曾一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效仿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私人订制》完全是在"成全自己,恶心观众"。”

  证券分析师对此表示,《私人订制》的最终票房会在8亿-10亿元,并非像此前多数人预计得那样最少10亿元。“如果单从排片的角度来看,《私人订制》首日凭借54.16%的绝对优势的确能够占据十分有利的市场地位,但随着影片公映后负面口碑不断,再强的排片也无法避免其在票房上表现出的后劲不足,这也自然会让投资者对影片进一步失去信心。随着贺岁档竞争的不断加强,《私人订制》能否再次复制《泰囧》、《西游降魔篇》的辉煌,仍有待市场及观众的进一步检验。”

  其次,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华谊股票的暴跌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投机性短期资金(即通常所说的“热钱”)的不稳定性有关,一旦电影差评过多,或是票房不及预期,这些热钱就会快速“溜走”。据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私人订制》上映前一天,有一家机构携热钱买入华谊兄弟,而卖出榜前5名中有三家机构杀跌。此前《一九四二》上映时,也曾有此类现象发生:20121130日,华谊股价跌停,卖出的前5席位中有4席为机构席位,合计1.17亿元,尽管接盘的前5买入席位也有4席为机构,但买入力度远不如卖出方。

  资深股民李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时值年末,此次华谊股票的跌停很可能是一次“洗盘”动作,目的就是为了清除散户,借以抬高接下来的市场整体持仓成本。

  博业绩切莫只押宝电影票房

  从去年初的《西游降魔篇》,到如今的《私人订制》,包括华谊在内的多家上市企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要想稳定业绩表现不能只依赖于电影票房。影评人刘畅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在市场中,没有谁能够100%地预测出一部电影票房的好坏,如果上市企业总是以此押宝,必然是死路一条。”

  就在1224日华谊股价出现小幅回升当日,华谊盘后发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978亿元收购浙江永乐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若干股东持有的永乐影视51%的股权。这是继去年7月,华谊收购银汉科技;9月,收购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之后的又一次收购之举,“华谊的这些收购之举,恰恰印证了其扩大业务版图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摆脱让电影票房左右公司业绩的被动局面,降低公司运营风险”。刘畅如是说。

  对于任何一家影视类上市企业来说,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在做好核心业务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业务版图、稳定业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去年以来包括华谊、华策在内的多家影视类上市公司频繁并购,从短期收益来看,上市公司每完成一次并购,对其市值提升都会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从长期收益来看,并购更能起到巩固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储备实力的作用。

  专家表示,未来影视类上市企业若想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应该朝着与核心业务相关联的领域纵向拓展。例如基于电影制作的优势,做演员经纪、做衍生品开发、电影制作基地甚至是向电视节目制作、电视频道的承租等方面进行资本扩张,以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文章来源:私人定制在线观看转载请注明

阅读(15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