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971
  • 博文数量: 84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0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1-06 13:4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83)

2013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4-12-02 17:19:43

越线上 越线下数据是冰冷的

六度理论说,你和某个人之间的关系只需要五个人介绍就可以建立起来。这话理论上是成立的,比如说我想认识习总书记,我可以通过我的学院院长到校长到教育部长这三位,就能抵达习总书记。

但问题在于,我的院长,我的校长,我的部长,他们肯吗?

很显然,六度理论只是一个“量”的计算,它并没有考虑到关系中的“质”的一面:关系有多好?

不要紧,社会网络分析里还有一些算法可以计算关系的质的一面。这件事从齐美尔的计量方法论以降,大名鼎鼎的Gestalt心理学派,再是历经著名的霍桑实验和扬基城研究,后来的米切尔提出了“密度、范围、强度、可达性、持久性、互惠性、频次”一系列计算指标,到了哈里森怀特手里,开创了社会学的一次革命。今天,无论是格兰诺维特(镶嵌),还是伯特(结构洞),还是林南(社会资本),都提供了一系列的计算方法。

但人和人的交流,依然存在很多“黑洞”无法数据化。同样的,人和人的关系,如果一切都数据化,会变得极其诡异以及让人不能适应。

一个“越线上越线下”的趋势出现了。即便有越来越多的工具让人们可以通过CMCcomputer media computer)来进行沟通,但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F2FFace to Face)。CMC工具一方面提供了大量新关系建立的机会从而加大了F2F的需求,一方面,它也为F2F约会提供了凑时间凑地点的方便。而人在网上聊久了,始终会觉得,有些话,F2F说起来,效果更好。

F2F提供了CMC无法触及到的一个领域:非语言传播,包括肢体动作、面部动作等。传播学一个富媒体理论(rich media theory)说,CMC会放大负面情绪。因为CMC无法完成人们的表情动作的符号传播,而恰恰这一些,是微妙而又极为重要的符号。一部《在云端》的电影再现了这个理论场景,一位专门从事帮助公司裁员的人成天飞来飞去去安抚那些被裁者,后来他的公司为他配备了各种远程沟通工具,看似成本大幅降低,但是效果变得极差。因为CMC很难做到让他去拍拍垂头丧气的被裁者的肩膀以示鼓励,或拿出一张餐巾纸给嚎啕大哭的被裁者以示安慰。

线下的人际交流,是整个数字社会的一个“黑洞”:数据无法产生。不过,随着外部化节奏加快,一些数据同样能够产生。

所谓外部化,就是用数码设备替代原来的一些功能。麦克卢汉的名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大抵就是指人将自身的功能逐步外部化。放在桌上的PC、可移动的笔记本、基本随身携带的手机、就算是睡觉也有可能不拿下来的可穿戴设备、完全进入体内的可植入设备,这些可产生数据可传播数据的玩意儿,即将成为我们躯体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

 

 

阅读(9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