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6018
  • 博文数量: 84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0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1-06 13:4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4年(83)

2013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4-12-02 16:28:52

连接一切!连接一切?

连接一切,腾讯的口号与该商业帝国的主旋律。连接,是建立在关系上的。连接,它的聚焦不在于“个体”,而在于:关系。

东西理论上的合流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马克思的论断。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论断是有好几层意思,比如说,张三之所以成为张三,是因为他的“社会化过程”的结果——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而这些教育显然是附着在“关系”上完成的。还有一层意思其实也成立:每个人,都是另外的人的亲人、友人、同事等。当失却这张关系网后,这个人就不再成其为这个人。

社会,本来就是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个人,都在这网络里成为一个节点,不断地与他人互动。互动的结果,在影响着他人,也在影响着自己。

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其实和中国古老的东方思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儒家就很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强调,甚至让西方人认为,关系这两个字不能用relationship来翻译,而非得翻译成“guanxi”才行——儒家对“关系”的重视,西方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一位美国哲学教授安乐哲就这样认为。他甚至提出,儒家这种关系哲学,才是化解后现代社会种种矛盾的有效哲学思想。因为西方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是倾向于“个体”而非“关系”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儒家已经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术语,强调的就是“关系”。孟子甚至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被朱元璋看着极其不爽的话语,讲的也是关系哲学。儒家的核心要义“礼”,指的不是礼貌,而是人和人的关系:基于你在整个社会上的位置你所应该具备的行为。而位置,来源于社会网络,来源于关系。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社会网络学”这门学科慢慢被建立起来,伴随着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发达,这门学科里的几个名词忽然变得耳熟能详。比如说,弱关系。这是美国学者格兰诺维特的发明。相对应的,肯定有所谓“强关系”,在这个概念上,华裔学者边燕杰用力颇深。格兰诺维特其实最重要的著作除了《找工作》这本书以外,还有一本名为《镶嵌》的著作同样极具学术影响力。在这本著作里,格兰诺维特表现出一种“中庸”的立场:他既不认为人完全是靠各种关系来决定的(人有自由选择),也不认为人是可以孤立在社交网络之外的。所谓“镶嵌”,就是在他眼里真正的人和庞大的社交网络之间的关系本质。

本文来源: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阅读(7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