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8395
  • 博文数量: 6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11-18 17:3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4年(30)

2013年(32)

我的朋友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4-01-28 13:15:39

  IP存储可能会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一: SAN扩展器。随着SAN技术在全球的开发,越来越需要长距离的SAN连接技术。IP技术定位于将多种设备紧密连接,就像一个大企业多个站点间的数据共享以及远程数据镜像。这种技术是利用FC到IP的桥接或路由器,将两个远程的SAN通过IP架构互联。虽然iSCSI设备可以实现以上技术,但FCIP和iFCP对于此类应用更为适合,因为它们采用的是光纤通道协议(FCP)。
  阶段二: 有限区域IP存储。在第二个阶段的IP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小型的低成本的产品,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全球SAN环境,随之而来的技术是有限区域的、基于IP的SAN连接技术。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可安装到NAS设备中的iSCSI卡,因为这种技术和需求可使TOE设备弥补NAS技术的解决方案。在这种配置中,一个单一的多功能设备可提供对块级或文件级数据的访问,这种结合了块级和文件级NAS设备可使以前的直接连接的存储环境轻松地传输到网络环境。
  第二个阶段也会引入一些工作组级的、基于IP的SAN小型商业系统的解决方案,使得那些小型企业也可以享受到网络的益处,但使用这些新的网络存储技术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棘手难题。 iSCSI协议是最适合这种环境的应用的,但基于iSCSI的SAN技术是不会取代FC SAN的,同时它可以使用户即享受网络存储带来的益处,也不会开销太大。
  阶段三: IP SAN。完全的端到端的、基于IP的全球SAN将会随之出现,而iSCSI协议则是最为适合的。基于iSCSI的IP SAN将由iSCSI HBA构成,它可释放出大量的TCP负载,保证本地iSCS设备在IP架构上可自由通信。一旦这些实现,一些IP的先进功能,如带宽集合、质量服务保证等都可能应用到SAN环境中。
  将IP作为底层进行SAN的传输,可实现地区分布式的配置。如SAN可轻松地进行互联,实现灾难恢复、资源共享,以及建立远程SAN环境访问稳固的共享数据池。
阅读(101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