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2)
分类: 信息化
2013-09-11 16:59:36
虽然消费信贷一直是各大银行的日常业务之一,但真正用消费贷款买车、装修、留学、旅游的市民还是少数。特别是老规定仍把消费局限在“买东西”范畴,对服务性消费领域的重视不足,结果消费者在需要进行租赁消费、文化消费、美容消费、信息消费、医疗消费、“候鸟式”养老消费等方面很难得到信贷支持。
单位名头不大
银行不给消费贷
30岁的小陶在北京某外资猎头公司工作,收入颇丰,今年年初与妻子合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他想申请一笔个人消费贷款装修新房,却遇到麻烦。
由于已经有房贷,小陶不能再向银行申请抵押消费贷款,只好申请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他询问多家银行发现,银行对办理无抵押贷款的申请人的资质要求很严格,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个“靠谱儿”的好单位。
建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他,如果是消费用途,他们现在只给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和九个重点行业的从业人员发放无抵押贷款,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年利率约为7.2%。这位经理告诉小陶,九个重点行业是金融、电信、电力、烟草、炼化、盐务、港务、律师、会计师。“房产证、车证和收入证明都是参考条件,关键是看您在什么单位。”听说交行的“圆梦贷”也可以无抵押,小陶又给交行打电话,但交行的经理也说,只有与交行合作关系紧密的企事业单位和重点机构员工可以获批这种信用贷。而小陶所在的外资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既不属于体制内机构,又不在重点行业,公司名气也不甚响亮。虽然小陶年薪25万,有房有车,征信记录也不错,但在申请上述银行的信用贷时都遇到了闭门羹。“唉,没想到单位名气小,办个贷款还受歧视。”小陶感到很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