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6553
  • 博文数量: 43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37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6-22 18:00
文章存档

2014年(16)

2013年(27)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3-09-02 14:21:05

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
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 无源晶振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振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振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使用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1]
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里面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
有源晶振

  有源晶振

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此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有源晶振是用石英晶体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
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从PC诞生,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主板上除了这颗14.318MHz的晶振,还能找到一颗频率为32.768KHz的晶振,它被用于实时时钟(RTC)电路中,显示精确的时间和日期。


[笔记].由FPGA板卡的时钟电路想起的:

下面几个是FPGA开发板使用的晶振。加滤波,是为了防止振荡器干扰电源。电源稳定,振荡器的频率较高,用一个104电容去耦就够了,如图2所示。图3使用的π型滤波器,由一个电感器两个电容器构成,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呈低阻抗性,因为元件比L或C型多,故抑制性能要好的多。

图1 Cyclone III Start Kit 时钟电路

image 

图2 DE1 时钟电路

 

图3 艾米电子EP2C8 FPGA开发板 时钟电路

再看下面的有源晶振的输出端,串电阻。芯片的输入端有输入电容,走线也有分布电容,没这个电阻,振荡器输出的上下沿有冲击电流,产生辐射。特别是阻抗不匹配时,高频信号会反射回来干扰信号源。串上电阻,能消除反射波的影响。

image 

图4

image

图5

阅读(246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