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他平台
2013-11-22 22:01:08
记:请您谈一谈“艺术品市场名家书画赝品达九成”这一观点的依据和背景。
黄:关于我认为“艺术品市场流通的名家书画赝品达到90%”的观点,并非只针对某一拍卖行或画廊之类的艺术品经营机构,或某一区域性艺术品市场所作出的判断。而是以我个人在这四五年以来,参加海内外各地面对公众的上百场鉴宝活动和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私人藏品作鉴定,以及直接审看或间接从网上浏览全国各地规模或大或小的拍卖行拍品所取得的总体印象,或者可以说是对个人所见书画之真伪比例的大致评估,但它不是一个精确性的统计数据。
记:市场上流通的书画作品,哪些艺术家的作品赝品最多?
黄:我个人认为凡现在市场上价格相对高的,或因热炒而受追捧度较高的已故或当代名家作品,包括所有古代名家的作品,赝品量最多。近当代如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石鲁、徐悲鸿、林风眠、孙中山、弘一法师、启功与范曾等名家的作品赝品率差不多达95%以上;古代如王羲之、阎立本、吴道子、颜真卿、褚遂良、怀素、张择端、宋徽宗、苏轼、岳飞等人的作品则100%非真迹。需要特别说明一点,古代书画的“老仿”(指同代或距现在时间较久制作的,且装潢外观陈旧的仿品)被绝大多数人认作真品的现象极为突出。
记:您个人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艺术品市场上书画赝品的大量流通?
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因素并存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整个社会,不论是书画收藏爱好者还是在相关的国家文博机构中工作的专业鉴定工作者,包括一些号称“国家级鉴定权威”们,普遍性地对书画鉴识及辨伪能力偏弱。而近些年来公众心里的“捡漏”心态则愈加严重,这只要从现在众所周知的汉代“金缕玉衣”和“玉凳”、唐代“长沙窑壶王”等类似文物鉴定的极端案例中就可看出此端倪。二、国内形成艺术品市场以来,长期存在的以拍卖为主的书画艺术品交易有个不包真假的所谓“游戏规则”,客观上严重诱发了书画造假和售假行径。无形中让书画造、售假可以逍遥法外、也使艺术品市场成为抛售书画赝品的“免责天堂”。三、许多高科技手段被运用于书画造假后,书画赝品的逼真度得以大大提高,辨伪难度陡增。四、近些年国内艺术品市场高度繁荣,书画消费者为数众多,参与书画收藏的人也逐年递增,导致市场需求极其悬殊地大于供给。
记:为什么社会上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文博机构,甚至包括一些很有名的鉴定专家眼力不好的议论?
黄:其实社会上很多真正经历过长期鉴定实践的人都有类似于这样的看法,也有的是从被媒体反复报道的负面案例中得到的间接信息。我以为文博机构专家的最大局限性可能是较少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实践,他们对当下的书画作伪手法及发展趋势普遍认知不足,鉴定上难免较为被动。关于有名的鉴定专家频频走眼问题,比如,在鉴定书画过程中,不论被鉴定物有多么假,如果我说“假”,几乎人人都不高兴,反之则必“皆大欢喜”这一“工作特殊性”。在这里,我着重要强调的是,鉴定工作实际上是个非同一般的“把关”环节。正直且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当然是企盼那些水平高、眼力好的专家被广为认可,并能深入市场第一线为书画防伪作贡献;但另一方面,也会有别有用心的人似乎更希望那些真伪莫辨的人都成为专家,甚至最“有名”,这样岂不更直接成全了他们的发财梦——这些年靠造、售书画赝品成暴发户的人还少吗?因此可以说,在目前商品经济时代的艺术品市场中,在鉴定界“有名”不见得是个单纯的事。
记:请您谈一谈如何能有效防止收藏到赝品?
黄:防止收藏书画赝品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是要找一位名符其实的实战派鉴定专家帮助掌眼,选择对象尽可能要符合四个条件:一要具备扎实的书画鉴定基本功;二必须是在市场一线进行鉴真辨伪不少于10年,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的,尤其是那些实践得失与自身的经济赢亏紧密相关者为最佳;三能深谙形形色色的古今书画作伪手段、全面而深入破解过书画造假的种种秘招;四是年富力强。
此外,如果能和某些诚信度较高的书画经营机构在购买书画前,先签订一份附有诸如“可随时无条件全额退货”条款的合同,那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防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