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548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11 02: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3-05-14 05:04:33

中国人的力气(11)
坚韧(3)

有一位西方学者说,任何民族能够寂灭,但有两个民族不会,一是中国,一是犹太。而当美国总统格兰脱周游世界之后,有人问他什么是此行最深入的印象。他不假考虑地答复说:是一个中国的小贩和一个犹太人抢做生意,居然把犹太人赶跑了!
中国人跟犹太人,或者是这颗星球上最饱经磨难与圆滑的两个民族。然而,比拟之下,中国人历经了更多的苦难,也具备了更坚韧的个性。
正如英国巨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讨》中所言:“假如咱们再研究一下黄河下游的古代中国文明的来源,我们发明人类在这里所要敷衍的天然环境的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挑衅重大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化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厚野,除了有池沼、丛林和洪水的灾害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象上的灾害,它不断地在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酷寒之间变换。”
所以——
“中国人是真正的硬汉子,这尤其表示在解决生计问题方面,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进行艰巨的抗争。……他们完整是依附刚强的心坎来使本人默默蒙受生活的磨难,并勇往直前地渎职尽责地关怀着自己的家人,好像他们并未作出就义。……中国人独一真正值得敬仰的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毅力,除非得到他想要的,否则没什么能拦阻住他。正是这种毅力使黄种人建造了中国的万里长城,使疆域从黄河两岸扩大到全部18省份。”([英]麦高温《中国人的明与暗》)
“一种特别的种族生命力从某种水平上培养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精力。这种特殊的性命力是中国人在长期而严厉的优越劣汰的做作进化过程中构成的。这种天然抉择的进程与其说促进了中国人的体能,不如说培育了他们受伤后还原的能力、抵抗疾病沾染的才能以及适应不卫生的生涯环境的能力。”([美]E.A.罗斯《变更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体质健康,性情浑厚,刻苦刻苦,勤快大胆。若把他们派到雪窖冰天的北方,那么,他们就可能很快地适应那里的恶劣气侯,并与当地人一道幸福地生活、成长:若是把他们派到骄阳似火的热带地域,他们也能就地取材,改变生活,转变世界……以此类推,不管你把辛勤英勇的中国人派往何处,他们都能顽强且快乐地生存下去。我所意识的中国人,就有来自西北的深谷地区的。据他们讲,那里终年积雪,终日不化,气侯异样恶劣,连他们的寓居地都是架在一片沼泽地里,只管如此,他们仍非常快活地生活着。还有,那些长年生活在严寒的东北地区的中国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感到良好。晚间睡觉时可能枕的是圆木,铺的是草席,但是他们睡得是那样香甜,犹如欧洲人睡绒毛床一样舒畅。还有我曾先容过的众多的水上人家。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使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吃惊。如果欧洲也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生活,恐怕早就病魔缠身了。([俄]D·马克戈万《尘埃》)
恰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德国哲学家施本格勒声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耐烦的民族,……它在实质上是不可捣毁的。”(《西方的败落》)

实在,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宛如这些在长江两岸一直前进的一队队纤夫,在极其艰难的前提下,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不知疲惫地挽着“中华民族”这条大船,在波澜汹涌的大河上奋力前行,永不废弃,时至本日。

中华民族在本质上是不可摧毁的

中国人倔强不屈的精神,也给法国著名作家皮埃尔·绿蒂留下深刻印象,这位以《冰岛渔夫》驰名的作家曾经蜜意地写道:“这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们,他们是那么顽强,分外地有耐性,那令我们惊慌的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另一位法国作家米肖则用诗意的语言刻画出中国人这种无可比拟的品德:“大自然中所有艰苦、沉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柔柔的抚爱 。”《一个蛮横人在亚洲》
所以,,在总结中国人的国民性时,德国有名社会学家、《儒教与道教》的作者韦伯,坚定地把“坚韧性”列于其中,并排在首位。
日本学者渡边秀方在其《中国公民性论》中,以为中国人是文弱的,同时又不得不否认中国人是强韧的;诸桥辙次也在《中国人的智慧——在浊世中生存》一书中感慨:“中国人勤奋坚韧,存在夏草般坚强的生命力。”
梁漱溟先生在进一步论述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时,指出韧性是中国人的特色,“此不独于其个人生命见之,全民族全历史恰亦证明如此。此不独其心理精神方面为然,于其体质及生理景象亦证实如斯。”(《中国文明要义》)

那些曾经遍布中国重要水道的纤夫也许可以成为中国人杰出坚韧性的出色代言人。

英国女旅内行伊莎贝拉·伯德以65岁高龄游历中国长江流域,当她看到为她拉船的“可怜的人们拼尽了全力,每天拉纤12小时,从不回避”时,“他们的勇气、忍耐力、坚毅、镇定、仁慈”博得了她的深切同情和钦佩,她不仅“把这个阶层(纤夫)视为中国人不凡精神的代表”,而且认为“这种精神发生了中国并使之成其为中国,这种精神使中国人在东亚和美国西部的任何处所成为鼎盛和胜利的移民。”她认为中国人的坚韧性“居于亚洲的前列”。 (《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

当英国商人破德通过长江三峡时,看到“五个纤夫,四肢全在凹凸不平的石头上,一寸一寸的拖着船。……每天吃三顿糙米饭,再加上,一点炒白菜,就靠这点养分,天天从拂晓卖命到入夜。”他“不能不赞美这些可怜的苦力的坚强和忍受”。(《通过长江三峡》)

——[德]
施本格勒

阅读(20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