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8486
  • 博文数量: 32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5-06 14:0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32)

我的朋友

分类: 敏捷开发

2013-08-03 15:38:41

歷史文物陳列館 -花漾爺爺
中央博物院立館精神的重現,在文明先進國家,博物館不但是展示學術成就之地,也負有教育民眾和推動科學與文化發展的責任。本所第一任所長傅斯年先生於1928年創建歷史語言研究所,並以史語所優越的條件為後盾,於1933年建立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他的主要目的在以博物館教育民眾,以提升國民素伲?_啟國人文化視野。他的博物館理念亦帶有濃厚的自然史博物館性伲?c收藏展示古董的博物館截然異趣。
自抗戰前至抗戰結束的十多年間,史語所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關係更形密切,二個單位聯合進行考古發掘和民族學調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來台灣後,於1949年與北平故宮博物院合併成立「國立中央、故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1965年改制為「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遂在無形中消失了。
1958年史語所考古館落成,闢有一間考古陳列室,1986年歷史文物陳列館大樓啟用,一、二兩樓作為展覽廳,博物館的規模乃初步成形;至2002年6月歷史文物陳列館於整修後重新開幕──中央博物院的立館精神,終於在他的老本家史語所以考古學、民族學為導向的歷史文物陳列館再度復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的基本治學方針,即要研究者走出讀書人狹隘的小書齋──「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栁鳌梗?缘谝皇仲Y料的蒐集與研究,為史學研究的首要工作。此種無徵不信、依賴禁得起考驗的證據以追求真知的科學精神,不僅是史語所的傳統精神,其具體成果落實為本館的展出內容。
1997年,時任所長的杜正勝先生有鑑於舊館的保存與展示文物條件逐漸惡化,決定封館整修,並重新規劃展示主題與內容。此外,典藏庫房、文物維護實驗室、展覽及教育推廣等相關資源與人力,亦於同時間內進行整合,使本館得以朝博物館專業經營的方向逐步轉型。2002年重新開放後,將以常設典藏展為主,,每年配合小型的特展與相關推廣活動,將本所歷來的研究成果與社會大眾分享。
誠如傅斯年先生在創所初期所提倡的,研究工作與博物館的並存,是不相衝突的。在堅持學術研究之餘,兼顧普及教育和文化提升的責任,正是史語所長期以來的主張;歷史文物陳列館作為展示本所學術成果的場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珍貴的歷史文物將不只是學術研究的材料,同時讓觀覽者皆能欣賞而有所得,以引發人們對於學術的瞭解與興趣,促進科學和文化的進步。
全館以本所的治學理念;「新學術」精神為貫穿的主軸,將各類研究素材規劃為不同的展示主題。一樓的考古空間以時間為軸,內容包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殷商、西周、栔軒讉?嘌永m的上古文明;二樓歷史空間則依史料類型來區分,包括居延漢簡、珍藏圖書、內閣大庫檔案、中國西南民族、豐碑拓片、臺灣史料六大主題及特展區,由本所各領域研究人員分別撰文詮釋文物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涵。
參觀動線由呈現所史的二樓大廳開始,各展區由此向外輻射,各自以既獨立又相連的空間區塊呈現。二樓的每一展區皆有一個引介式的空間先行介紹文物入藏的經過及學術價值,再經由空橋的導引,,與展示文物的另一空間相連。
二樓地面上透明的挑空玻璃,與從上而下進入一樓的動線設計,都是為營造一樓考古空間深入地底的氛圍而設計的。在一樓展區中,一條玻璃牆構成的抽象時間走廊將各展區串連了起來,原本館舍柱列過多可能造成的空間限制,則被巧妙地轉化為以空間區塊虛擬歷史斷代的形式。本區的展示除了配合相關的墓坑或工作照片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整個墓葬出土時的所有文物一併展出,以凸顯考古出土品的脈絡與特色。
本館民國七十五年起,先後完成「台灣土著民族」、「中國大陸邊疆民族」兩個常設展;以及「台灣漢人民間宗教」、「太平洋地區民族學標本收藏展」兩個專題展示,展示空間約一百七十坪,採開放陳列之設計,所展出的標本共有一千三百多件。
阅读(2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