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濟宮是安坑地區第一大廟,主祀「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陪祀「九天道祖」與「王天君」。潤濟宮也是安坑地區最有歷史味的古廟,更是「安坑內五庄」二城地區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早年當地因住有許多泰雅族之原住民,墾民常常遭受威脅,因此地方上的頭人便提倡建廟。\r
潤濟宮創建於清同治元年,初期為草厝建築。興建之初,由三城頭人廖世協、二城頭人游學海、頭城頭人邱神恩、車子路頭人林青露等四人發起建廟,供奉「三官大帝」,並動員當地居民捐款,才建成初期的原貌。潤濟宮曾於「大正元年」、「大正十年」及「民國七十五年」經歷三次重修及擴建。廟中文物有「民國元年」(大正元年)的石碑一方,即為「中興碑」,記載本廟創建史,也是研究內五庄開發史的重要文獻。中興碑於安康路拓寬前前,原於路旁立碑,後來馬路拓寬,一直荒廢,直到本廟改建完成後,放置於地下層的牆腳,這個石碑是潤濟宮建廟過程的歷史見證,因此廟方已將石碑送由專人修繕,不久將再現原貌。 而新建之廟宇中有「三界公」及「九天道祖」、「王天君」等五神尊,皆是從同一株樟木雕刻而成的,也是廟中的一大特點。
潤濟宮初創的時候,有一則傳奇故事,目前擔任副主任委員的耆老游松雄先生轉述:『廟宇命名之初,是由之前提到過的地方領袖:廖世協、游學海、邱神恩、林青露四位頭人,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合算八卦而命名的。因廖世協卜出「潤」字,邱神恩卜出「濟」字,林青露卜出「宮」字,但游學海卻卜不出字,所以最後以「游潤濟宮」四字來稱呼宮名,多年以後才去除「游」字,改為現在的「潤濟宮」』,,從此之後香火鼎盛,信眾紛紛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