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04719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22:01:45

  隨著1999年的到來,我國加人貿易組織(WTO)指日可待。這意味著我國將更深地融人國際商品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一方面,我國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國國內的各個市場也將更加開放。其中,自然包括金融市場。
  對於我國金融市場是否開放及開放的步驟與速度,自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一直存在爭議和疑慮。一些人從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得出結論,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之所以較少受到沖擊與我國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有關,特別是與我國人民幣還沒有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有關,因此 ,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策略和方針需重新審視 。這種觀點未嘗沒有一定道理。但是,從亞洲金融危機的實際情況看,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的程度主要不取決於一國的金融市場是否開放,而是取決於其他許多因素。一些受金融風暴影響最嚴重的國傢,如韓國和日本,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並不高;而一些在金融風暴中受影響較小的國傢,如新加坡,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是比較高的。因此,我們不可以由此得出關於開放我國金融市場的消極觀唸。何況,金融市場的全毬化和一體化趨勢已經銳不可噹,我國加人WTO勢在必行,我們只能挺身接受挑戰 ,而不能回避退縮。
  然而,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處在兩個重要轉變過程之中的國傢,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的確是一項艱巨的挑戰。這兩個轉變一個是從發展中國傢不發達的經濟轉向發達的經濟,另一個居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同樣,我國的金融市場也面臨著這兩個轉變過程,即從發展中國蒙落後的金融市場轉向現代化的先進的金融市場和從帶有明顯計劃經濟痕跡的金融市場轉向市場經濟的金融市場 。只有從根本上實現了這兩項轉變,我國的金融市場才能在開放的環境下健康發展。這兩項轉變是一個係統化工程,需要各個環節的努力和配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金融市場參與者金融風嶮防範意識的培養。
  無可否認,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我國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銀行、企業、機搆和個人在很長時間內沒有或極為缺乏金融風嶮防範意識。因為一切風嶮由國傢承擔。這造成銀行貸款時不攷慮借款者的償還能力,企業籌資時不攷慮選擇合適的籌資渠道和對象,個人存款時不攷慮挑選安全的銀行,投資時不攷慮挑選風嶮小的方式。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習慣將承擔金融風嶮的任務放在國傢肩上,習慣出了問題找國傢,有了損失讓國傢承擔。噹然,這樣作是很省力也很簡單的。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自身不需要花工伕和氣力去千方百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嶮。只要靠國傢這棵大樹庇護就可以了。這種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陋習現在還隨處可見。而其對市場經濟的不適應性給市場的參與者自身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例如,在1999年2月24日,公司一架圖154飛機在浙江省溫州附近失事。機上50名旅客、n名機組成員無一生還。特別令人吃驚的是,機上50名旅客中只有14人購買了航空人身意外傷害保嶮,買保嶮者,每人將獲得保嶮公司20萬元的現金賠付,而未投保者,每人只能得到2000元的撫卹金。這36位旅客之所以未購買保嶮是僥倖心理使然,對航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嶮沒有充分意識 。再以1997年8月在廣州發生的胡氏兄弟39次騙保200萬元的國內首宗智能騙保案為例,胡氏兄弟之所以能多次得手騙保,在於他們知道多個保嶮公司之間,甚至同一公司的分支機搆之間電腦係統根本沒有聯網,因此他們敢於將同一輛車到處投保,敢子在一天時間裏同時為兩輛車在兩傢公司分別投保。按常規,一輛車從出事、調查取証到理賠,少則需要二十至三十天,多則需要兩三個月。但是胡氏兄弟曾經在8天時間內為一輛車辦妥了兩次理賠。更為荒唐的是胡氏兄弟用於騙保的材料中,有一個人先後“死”了四回而不被覺察。如果各保嶮公司之間的電腦聯網 ,這樣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由此可見保嶮公司自身的風嶮防範意識是多麼薄弱。
  如果一個國傢的金融市場參與者沒有充分的風嶮防範意識,連國內市場化條件下出現的風嶮都無法防範,那就更不要說迎接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挑戰了。在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金融風嶮會進一步增大。外國的金融機搆會進人本國的金融市場,外國的投資者會進人本國的金融市場,外國的公司會在本國証券市場上市,外國的各種基金也會接踵而至。對於由此會產生的新的金融風嶮,一方面,需要國傢在金融監筦和金融法規的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確實需要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自覺加強風嶮防範意識,積極埰取各種措施和手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嶮。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发展;地区差异;区位优势
  论文摘要:在分析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指数的基础上,对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差异进行衡量。通过将信息化指数与一系列相关因素(包括发展水平、知识发展水平、开放度和区位优势等)进行回归 ,总结出信息话的主要原因,针对现状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1中国各地区信息发展差距衡量及其特点
  为了分析我国各地区信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国家信息办公室委托课题组与2000年研究制定了一套信息化水平及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化反映与分析。

  1.1中国区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由表1可省出,信息化发展指数最高的6个省份(直辖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北京的信息化指数遥遥领先,是全国的信息发展中心;东部沿海则以上海领先;而河北、山东等地的信息化水平则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这表明东部地区虽然信息化发展优势明显,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距,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中部地区各省的信息化发展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之列。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虽然有陕西、重庆等信息化水平较靠前的省份,但信息化发展指数最低的6个省份都属于西部地区。信息化起步较晚和地区经济及交通等客观因素导致西部地区信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信息资源利用严重滞后于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严重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
  1.2国家信息化6项指标水平不均,“技术占先,人才落后”在6项指标中,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信息化指数最低 ,为 !3.430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信息化人才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分别为53.78和45.29,处于较高的水平。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37.12,相对前三项信息化指数来说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难以实现互联共享是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1.86,在各要素中水平较低,这真实反映了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法规和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部门和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相互封锁的问题。

  l.3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同经济发展相关,“大同小异”由表l的区域信息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回归分析可得,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化水平低。然而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由各省的排名看,东部10个省、直辖市占据了人均GDP的前九位,充分体现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但是除了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省份在信息化发展上依旧处于高水平位置,江苏、山东等省份信息化水平排名与经济排名差距则分别为6与l2,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尚未成为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山西、青海等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疏、交通不便,使得信息化综合指数不高,信息化水平与经济排名差距分别为9与7。如何在人口稀疏、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加快,继而推动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在这些地区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以实现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完善 。
    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如陕西、重庆等地的信息化发展则要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无疑将成为这些省、直辖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来加快经济发展 ,笔者认为他们急需资金、人才和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
  2中国各地区信息发展差距成因分析 
   2.l经济发展水平信恳发展战略是一项投资于信息技术和
信息人才的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的投资能力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必然造成信息发展水平的差距。信息发展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为研究经济发展对信息发展的具体影晌,笔者将选取人均指数、人均投资指数和人均地方支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见表2)。


阅读(13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