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17182
  • 博文数量: 506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60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9 11:3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06)

文章存档

2013年(506)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19:03:52

  内容摘要:大众传媒在日常报道中将WTO专家组称为仲裁小组或仲裁机构,不仅忽视了对专家组程序性质的界定,而且对选择WTO专家组程序解决纠纷的当事方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导,因此,有必要划清专家组程序与仲裁程序之间的界限,给专家组程序一个准确科学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专家组程序与仲裁程序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并指出专家组程序不是一种仲裁体制,而是一种接近于司法程序的准司法程序。
  关键词:WTO 专家组程序 仲裁程序
  
  通通常,WTO专家小组被大众传媒称为仲裁小组或仲裁机构。实践中,将WTO专家组程序看作是一种仲裁体制的误解大量存在。此外,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仲裁,即WTO仲裁。WTO仲裁作为一种可以促进解决有关各方已明确确定的争端的选择解决方法,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以下简称“DSU”或《谅解》)中作了规定:WTO中的迅速仲裁作为争端解决的一个替代手段,能够便利解决涉及有关双方已明确界定问题的争端。鉴于WTO仲裁机构的职能同专家小组相似,都是对提交解决的争端作出客观评价,并作出裁决。如果对WTO专家组审查程序的性质界定不明,极易与WTO仲裁相混淆 ,基于此,本文从WTO专家组审查程序的性质入手,将其与仲裁程序进行比较,以划清二者之间的界限,且给予专家组程序准确科学的定性。
  
  专家组程序与仲裁程序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种体制在处理争端时,都采用将争端提交独立的第三方裁决的方式。与仲裁相类似,WTO专家组程序将争端提交第三方,即由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在其职权范围内调查 ,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决,其裁决对争端各方都有约束力。
  第二,专家组的职权与仲裁庭相似 。在争端解决机制中,专家组所具有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审理职权,专家组的报告和决定实际上是对争端实体问题的一种处理。尽管在上诉复审程序中,常设上诉机构有权审理专家组报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所作的法律解释问题,也有权修改或推翻专家组的法律认定和结论,但是专家组报告或决定的权威性不容忽视。
  第三,从表面上看 ,WTO专家组审查程序更接近于仲裁。专家组程序具有仲裁所具有的专业性、保密性、独立性以及快捷性等特点。专家组在行使其职权的运作过程中,保密是其需要遵循的一项原则。专家组对争端的审议情况、草拟各种报告、专家组的会议等都要求保密。
  第四,两种程序在争端解决机构的组成上也颇为相似 门诊治疗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护理分析_护理学毕V。仲裁庭和专家小组都是为特定争端而由争端当事方提起组成的,且都是为解决争端而临时存在的。裁决作出后临时组织自行解散,相对于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的特定性,它们的存在具有任意性。
  第五,在职权范围上,专家组的职权是具体的、有限的,在《谅解》中将专家组的职权范围以标准的形式予以规定。该标准工作范围是:按照争端所涉及的协定的有关规定,对提交的争端事项进行审查或作出决定,以有助于争端解决机构制定各项建议或按照所涉协定中的规定作出裁定。《谅解》规定,专家组应审查在争端各方协定的文件中提交的DSB(WTO争端解决实体)事项,并提出调查结果以协助DSB提出建议或作出该协定规定的裁决。并进一步规定,在设立专家组时,DSB可授权其主席在遵守第1款规定的前提下,与争端各方磋商,指定专家组的职权范围。由此制定的职权范围应散发给全体成员。如议定的不是标准的职权范围,则任何成员均可在DSB中提出与此有关的任何问题。可见,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可由争端各方磋商决定。这一点与仲裁体制最为相似。仲裁庭正是在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协议的范围内进行裁决,仲裁员裁决的范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否则,如果当事人一方能提出证据证明仲裁庭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此外,专家组程序和仲裁程序都具有效率性。仲裁在商事领域的发展正是因为仲裁裁决程序的高效率,它在时间上的快捷和费用的低廉,使商人更愿意选择仲裁解决商事纠纷。而DSU也对专家组程序规定了严格的时间限制,防止贸易争端久拖不决。
  《谅解》规定,在不至于不当拖延工作组程序的情况下,专家组的程序应具有灵活性 ,以确保高质量的专家组报告。为了保证审理案件的迅捷,防止争端方不当拖延审理程序,同时为了保障专家组的工作效率,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专家组的工作程序期限有具体的安排或规定。
  
  专家组程序与仲裁程序的不同之处
  
  (一)启动程序不同
  WTO专家组对案件具有强制管辖权,这是DSU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强制管辖权的确立突破了传统国际法中“不得强迫任何国家违反其本身意志来进行诉讼”规则。依据《谅解》规定,一旦争端各方磋商未果,专家小组的设立几乎是自动的 ,一方当事人启动专家组程序是法定的权利,另一方无法阻断,无论其愿意与否,专家组程序对其他方有强制的管辖权。DSB只对不设立专家小组的决定需要协商一致。可以说,只要一经投诉方请求,专家小组即可成立。
  而仲裁的前提是争端双方的同意,仲裁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仲裁更多的体现为其在程序选择和启动上的双方当事人自愿 。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和意思自治 ,就是违背了仲裁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贯穿于仲裁程序的始终。仲裁的自治性决定了仲裁程序启动的特殊性。显然,专家组程序不具有仲裁所必备的特性,这是专家组程序区别仲裁的根本所在。
  (二)人员组成不同
  在审议人员的组成上,DSB规定了专家小组成员资格的具体条件,而且规定了选择专家小组成员的指导原则,以确保专家小组成员的合格性、独立性和公正性。《谅解》明确规定:“专家组成员的选定应确保其成员的独立性”。为了保证专家组成员在审理案件中的独立性,凡属争端当事方成员的公民或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不应在涉及该争端的专家组内工作,除非争端各方同意;被选定或指定的专家将以个人身份提供服务,不接受任何政府的指示,而各成员也不应就专家组面临的事务向专家组下达指示或试图对专家个人施加影响。另外,为了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专家组的独立性考虑出发,在发展中国家成员与发达国家成员之间发生争端时,如果该发展中国家成员提出请求的话,则该专家组至少应包括1名来自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专家。
  关于专家组组成的规定:专家组应由资深政府和/或非政府组成,包括曾在专家组任职或曾向专家组陈述案件的人员,曾任一成员代表或GATT1947缔约方代表,或任何适用协定或其先前协定的理事会或委员会的代表的人员、秘书处人员,曾讲授或出版国际贸易法或政策著作的人员,以及曾任一成员高级贸易政策官员的人员。仲裁法同样也对仲裁员的资格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
  但在选定专家组成员上,争端双方对专家组的组成虽有否决权,但无提名权。争端各方可以就专家组的组成进行协商,可以对被提议的专家组成员表示反对,不过在争端各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WTO总干事在同争端各方和WTO有关官员磋商后,最终有权决定专家组的人选,而无需征得争端各方和这些WTO官员的批准。专家组成员的提名由秘书处向争端各方建议,争端各方不得反对提名,除非由于无法控制的原因。而仲裁中双方当事人有提名权,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论文关键词:分税制改革 分类税制 税收效率
    论文摘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我国税收制度的均衡性从而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掌控力。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税收制度效率低下和种种不合理制度造成的包括增加贫富差距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弊病使得税收改革的趋势不断向效率改革的方向发展。因此,税收的制衡和税收的效率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税制改革的道路上仍存在着诸如地区差异,行政成本等问题亟待解决。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税制改革自1994年以来已走过了十六年的历程,回顾这十六年的改革之路不难发现,我国的税制改革正在遵循一条从注重制衡到注重效率,藏富于民的道路不断前进 。 
  一、分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矛盾积累的产物。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本应该是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中央财政的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充实。可是事实上,情况却正好相反 ,从1979年到1994年之间,中央财政日益捉襟见肘,单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项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1994年分税制改革正式启动,除了大幅度调整中央财政的税收和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之外 ,还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与地方的之间的财政天平从此开始向中央倾斜,使得中央控制全国发展建设的力度大大增强,中国开始步入统筹发展的新时期。 
  二 .分类税制的存亡――中国税收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进入新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关于税收的问题 ,情况却越来越显得不容乐观。近期《福布斯》杂志推出了新一期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中国高居全球第二。 
  如果说中国税收在大局上的制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税制改革所关注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入,税收的效率问题已经逐步取代制衡而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百姓所关心的重点。中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类税制,这一税制对于效率低下的政府来说可以提高征税率,但是对于广大纳税人却是一种加重负担且效率低下的税制。分类税制的特点就是对公民的各项收入进行逐一收税,且每一类收入都有着不同的税率。分类税制对于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收入形式单一的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分类税制滴水不漏的征税使得这些人群缴纳了占收入总额很大比重的税费,同时使得这一层次的人群感到了很大的税收压力,但是对于收入形式多样综合收入很高的群体,却可以通过分类税制的漏洞而做到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第二 ,是中国税收机构的繁复和效率问题。1994年税改之后所形成的国税和地税两套税收征管机构经过十多年的运行确实有很大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有税收征管成本过高,国税与地税之间的矛盾协调较难,税收效率提高并不明显等。其中,地税局的税收成本尤其之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地税局主要负责收取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分类税,数目很多而难以征收,因而导致了税收成本的显著提高。 
阅读(18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