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0069
  • 博文数量: 42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8 09: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5)

文章存档

2013年(425)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13 15:57:46

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严峻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由国家、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用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该制度对保障干部、职工的健康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对政府财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据历年来中国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17%,90年代后为24%,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14%和21%,卫生总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随着我国体制的深化,有些地区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使得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过重,实际上已经难以维持,大批干部职工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但事实证明,除部分试点地区和郊区,农村合作医疗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恢复和重建,1998年卫生部进行“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1997年之后由于发展迟缓,农村收入增长缓慢,依靠“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又陷于停顿甚至有所下降的低迷阶段。

  至于有的地方的工会组织和医院以互助共济的形式开展的医疗保险业务,总体保障水平不高,规模也不大,风险分散性较弱。目前此种形式还未得到完全的肯定,有人质疑其增加了企业负担和风险,从而有悖于国家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原则。

  显然 ,仅靠政府的力量不能完全解决全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而且其暴露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那么我国的医疗保障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答案就是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让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必要的一部分 ,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大潮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商业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商业医疗保险扩大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虽然我国的深化和制度的建立都已初见成效,社会上仍将产生大量缺乏医疗保障的人群,而且职工只能享受半费劳保待遇,这些群体尤其渴望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而商业医疗保险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能覆盖社会医疗保险所不能覆盖的人群。

  商业医疗保险分担高额度医疗费用带给人们的风险。由于开展社会医疗保险时间短,资金积累有限,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多,特别是一些大病和特殊疾病的医疗费用远远超过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 ,使患者个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医药费用的持续上涨强化了人们的保险意识。而只有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才能减少潜在的风险。

  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多层次的需求。从国家已颁布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配套文件看,人们就医将受到更多制约,一些比较高级的诊疗项目基本医疗保险将不予支付费用;对部分经济收入稳定、享受社会医疗保障的群体来说,社会医疗保障仅能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险,保障有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商业医疗保险则能适应高层次、特殊的医疗需求 。这样可以发挥商业医疗保险自愿投保、全面保障的优点,在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满足部分特殊人群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

  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虽然起步较晚、规模不够、产品还没有丰富起来,但是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探索,已经具备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

  国家政策的倾斜。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共同构筑了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国高层领导意识到社会医疗保险还不能满足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需求,已经高度重视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朱总理在1998年就指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目的就是“力求建立一个以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为基础,包括医疗福利和医疗救助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2002年7月,温家宝副总理又对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问题做了两次重要的批示,肯定了商业医疗保险的成绩,鼓励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较快的发展速度。由于医疗保险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各家保险公司采取比较谨慎的发展策略,主要以附加险的形式办理医疗险业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声誉、促进业务发展和积累寿险客户。尽管如此,商业医疗保险仍然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已有12家人寿保险公司开展了各种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全国商业医疗保险费收入从1996年的21亿元增至2002年的122亿元,年平均增幅达52%,其增长幅度远高于同期寿险业务。

  一定的人才储备。商业医疗保险要求从业人员同时具备保险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对医学、风险管理、市场调研、条款设计、市场推动等方面有较深刻的了解。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商业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专业横跨保险、精算、统计、医学、法律等学科。他们与美国、德国的医疗保险专家多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合作,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掌握了医疗保险的产品设计、精算、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并且在我国的农村健康保险、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初步的产品开发能力。针对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医疗保险开发的精算理论和方法,具备了较强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开发能力。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上经营的产品涉及国际上通行的多数类型和各种保障期限的产品,既有医疗费用型保险,又有定额给付型保险,涉及的保障期限有终身、长期和短期,涉及的人群有婴幼儿、大中小学生、职工、妇女和部分老年人,涉及的保障内容有意外、残疾、住院、手术、重大疾病、特种疾病和手术、门诊等100多种产品,为保险市场的不断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比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已摸索出一套较粗放但又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无论是在定性风险控制方面还是在定量风险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定性控制方面,涉及到产品、销售、核保、理赔等环节建立了一套专业的业务流程,经过技术处理规避风险;在定量控制方面,建立了多角度的(即分机构、分险种、分人群等)动态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由此可见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已经具备了比较有利的条件,有能力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有关收益质量研究的已经很多,但大多是论述收益质量内涵、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本文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表附注四个方面分析收益质量,帮助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能够快速对上市公司收益的质量有一个初步判断。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
  
  1、直接阅读报表
  仔细现金流量表的流入和流出项目,并注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验证。例如,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无法分析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能力、盈利能力、赊销的变化等;若结合利润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等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则可获悉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来源于以前债权的收回,还是当期现销比例的提高,同时又可考查企业收益质量、坏账风险等。
  例如,在阅读LT公司现金流量表时发现,根据“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栏所列示的金额计算,该公司职员平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 ,该年上半年内人均月收入为185元,如此低的收入水平,对于“盈利能力”一向优异的LT公司而言,是不合情理的。再比如:ZGJL公司中报显示,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合计为22.14亿元,其中,“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项就达9.58亿元,占合计数的43 .27%;“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合计为20.85亿元,其中,“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项就达12.47亿元,占合计数的59 80%。如此大的数额 ,在有关报告中没有给予披露,必须引起关注。
  
  2、进行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包括量的分析和结构分析,其中结构分析尤为重要。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掌握该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变动规律、变动趋势、公司经营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异常变化等情况。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其中: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流入流出比分析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值得关注的财务信息,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比在发展时期应该比较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应越大越好;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比在发展时期则应该比较大才好。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公司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为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是正负相间的。在结构分析中,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应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分析判断。比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但当期现金净流量为正值 ,可以判断该公司是通过非商品经营手段获得现金流入,不排除通过筹资等手段来弥补由于经营性亏损造成的现金短缺的可能,这种状况应引起投资者谨慎。再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出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很少比重,且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说明该公司可能用其他业务利润弥补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可以判断该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有碍公司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能力。利用现金流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及与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
  
  3、利用指标预警
  利用现金流量表,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采用盈利现金比率、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净收益营运指数、现金营运指数、每股现金流量增长率、现金毛利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净资产)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对那些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公司,可以用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些水分。现金毛利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是对销售净利率的有效补充,可以识别权责发生制下利润计算不实或人为虚增的问题。应当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对于特殊行业,特别是一次性投资规模大分期回笼现金的行业,如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应该将该指标进行连续几期的计算,以确定现金毛利率的合理水平,正确评价公司业绩。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1、查看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了解企业的历史成长性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股本”或“实收资本”是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根本保证,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应查看该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的“股本”或“实收资本”项目,如果股本的数额小于注册资本的数额,则说明该企业的注册资本没有到位,应进一步的了解资本金未到位的原因。在查看企业注册资本可靠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了解企业历史上的成长性。具体可采用所有者权益合计除以股本(或实收资本)的数额 ,再用该商数除以企业自注册成立至会计报表截止日止的累计年份数,据此判断企业的成长性,即企业成立至今净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此外还应注意“资本公积”项目的数额,如果该项目的数额过大,应进一步了解“资本公积”项目的构成。因为有的企业在不具备法定资产评估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虚假评估来虚增企业的净资产,借此来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蒙骗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对此种企业各利害关系人必须高度重视。
  


阅读(4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