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70312
  • 博文数量: 42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402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8 09:3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25)

文章存档

2013年(425)

我的朋友

分类: 程序设计

2013-05-07 20:42:01

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日趋显著。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已进入最后期限,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其主要是因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 。汇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风险和折算风险三类。汇率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汇敝口风险。外汇敝口风险是交易风险的主要形式。银行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币种头寸不匹配,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资金运用期限不匹配均会导致汇率风险 。外汇敝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的错配,在某一时期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敝口。在存在外汇敝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我国企业的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与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相比 ,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增加,近几年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刺激下,企业的外汇贷款也有持续增长态势。同时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外币意愿的降低,抑制了外汇存款的增长,致使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呈现不断升高趋势,甚至超过了人民银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高于85%的警戒线。商业银行在低成本的外汇存款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转向筹资成本较高的金融市场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满足贷款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从而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外汇风险。
随着外汇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获取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盈利机会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汇率风险。以银行结售汇业务为例。目前我国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自然会随之增加。如2006年4月新推出的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就具有相当的汇率风险。虽然在《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远期结汇等业务对冲和管理代客境外理财产生的汇率风险”,但在市场对远期人民币普遍看涨的现实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客户与银行规避自身的汇率风险之间显然存在较大的矛盾。
第二,客户外汇风险。客户外汇风险是经济风险的主要形式 。汇率变动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敝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外向型企业的整体利益,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剧。而内向型企业则在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倾向于以银行的外汇贷款替代本币融资,从而造成较大的货币错配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 ,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大量举借外币债务,汇率急剧下跌引发的外汇风险和损失直接转变成了与负债企业有信贷关系的银行信用风险和损失。
第三,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全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计算,而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出现汇兑损益。如银行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这样就面临汇率换算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财务报告结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折算风险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我国通过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及在境外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均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这些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波动,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就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开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汇率体制市场化的深化,汇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银行表内外业务的汇率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配套改革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增加了银行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既面临巨大挑战,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首先,挑战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改革打破了以往汇率长期钉住美元的局面,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增强,在波动幅度、频率上均有增加。改革前,美元对人民币日加权平均价一直维持在1:8.2765的水平,汇改以来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9732元,最低为8.1128元,上下幅度为1396个基点①。在汇率波动幅度扩大、频率加快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均会加剧,而与风险呈显性化、日常化趋势相对的却是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能力较为低下的状况。受长期汇率管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忽视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象,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及控制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风险定价能力,更谈不上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的激增和管理能力的落后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其次,机遇。(1)汇率体制改革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内在动力。人民币汇率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银行可以通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外汇衍生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汇率风险的套期保值服务 儿科护理学论文-护理学毕业论文-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因素和护理,也可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赚取汇差价收益,还可通过提供更多的本外币联动投资和本外币联动理财服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改善经营收入结构,因而可以提高银行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并在外汇避险、产品创新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外汇业务市场竞争力。(2)一系列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改革的相关措施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手段和工具。为配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完善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配套措施,包括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扩大外汇市场成员,丰富市场结构;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产品,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等。2006年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推出,为商业银行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状况展开分析。不同以往研究,本文在分析中侧重对居民内部各个阶层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高收入阶层要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加更快,而我国农村居民的内部各阶层的演变情况正相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改善情况要好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改善情况。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演进比例要整体上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演进比例。
  关键词:居民收入 马尔可夫 转移概率
  
  收入差距和收敛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Gini系数、Theil指数、Kernel密度估计、偏度、峰度等众多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些研究中,或对我国居民收入分布状况的纵向变化过程给予阐述,或分析了我国区域间的收入分布横向差异状况,并给出了大量的建议。而深度分析居民内部群体的收入动态演进过程的则少有涉及,本文拟利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来对我国城乡居民内部群体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有关方面进行相关提供帮助。
  
  马尔可夫链
  
  设{ξn,n =1,2…}是一个随机序列,状态空间E为有限或可列集,对于任意的正整数m、n,若i、j,i∈E(k=1,2,…,n-1) ,则有:
  P{ξn+m= j│ξn-1= i,ξn-1= in-1,…,ξ1= i}=P{ξn+m= j│ξn= i}
  则随机序列{ξn,n =1,2,…}就被称为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
  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因安德烈•马尔可夫得名,是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离散时间随机过程,在该随机过程中,在给定当前信息的情况下,只有当前的状态用来预测将来, 过去(即当前以前的历史状态)对于预测将来(即当前以后的未来状态)是无关的。安德烈•马尔可夫在1906年首先做出了这类过程。而将此一般化到可数无限状态空间是由柯尔莫果洛夫在1936年给出的。
  在马尔可夫分析中,引入了“状态转移”这个概念。所谓状态是指客观事物可能出现或存在的状态;状态转移概率是指客观事物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的概率,如果用概率论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即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P(A│B)表达的状态B向状态A转移的概率。若完全表达所研究的对象的所有变化过程可以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描述。

  
  该矩阵表示研究对象共存在n中状态,式中P11表示研究对象从状态1出发,下一步转移到状态1的概率;P1n表示研究对象从状态1出发,下一步转移到状态n的概率。
  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不仅可以描述研究对象的演变情况,而且还常被用于各种。本文将借助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来描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内部转移情况。
  
  马尔可夫链在收入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居民来讲,一般下一个年度的收入状况是取决于本年度的收入状况,与以往年度的收入状况关联性较小,因此可以将居民的收入变化过程视为“无后效性”的马尔可夫过程。基于这样的推断,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转移概率矩阵来观察居民收入状态的变化情况。
  首先根据收入水平情况将我国城乡居民分成若干个收入阶层,每一个阶层对应的收入区间就是马尔可夫链中的各个状态,某种状态的转移对应的就是某个阶层的收入演变。状态的转移概率Pij可如下所示:

 
  在上面公式中,Pij为从状态i转移到状态j的概率。Nij为在考察期间,从i状态向状态j转移出现的次数,Ni为从状态i转移的总次数。
  通过对上面公式的进一步推导,可以得出各个收入阶层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即分别计算我国城乡居民的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概率。通过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可以了解各个收入阶层的转变情况,以掌握各个收入阶层在收入增长的过程中的增长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演变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在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演变分析时,本文采用历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因此在选取数据时将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城镇居民收入确认的指标,选择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而农村居民则选择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
  (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两个研究总体各自的分组也存在差异 。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时,采用的分组标准是统计年鉴中的最低收入户(10%)、低收入户(10%)、中等偏下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收入户(20%)、高收入户(10%)、最高收入户(10%)的7分组方式。在统计年鉴中原统计数据分为7组,但为了更好地保持各个组别的等距性,即保证各个收入阶层有一个可比的收入差距。本文将中等偏下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收入户(20%)分别拆分成10%比例。这样把所有的城镇居民分成了10个组别,本文将每个组别视为一个转移阶层。然后按等差距的收入划分为4000以下,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10000以上五种状态,本文分别用L1,L2,L3,L4,L5来代表上述五种状态 。对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分布特征演变过程的描述,文中选择1995-2007年的数据来加以说明 。则这10个阶层在五种状态中的转移概率矩阵如矩阵1所示。

  
  从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中显示:从低到高收入群体转移频率逐次为:0.2069,0.2667,0.3478,0.4286。这表示:在1995-2007年间,收入从L1状态变化至L2状态的转移概率(比例)为0.2069,而向更高收入阶层的转移概率(比例)则为0,即上一年度收入为4000以下的个体,在下一个年度中没有一个人收入变为6000以上,有20.69%的个体成为4000-6000的收入阶层的一员,其余的79.32%个体的收入仍在4000元以下。其他数据依此类推。从中可以发现,在L1收入阶层向L2转换比率为0.2069的同时,L2,L3,L4状态向更高收入阶层的转换比例却分别为0.2667,0.3478,0.4286,呈转换概率递次上升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城镇收入水平越高,其提升到更高一个收入级别的比例越高,换句话说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更快,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升则相对困难。据此数据,可以推断我国的城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并且滞留于相对低收入阶层的比例在逐渐变大。
  (三)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的分组选择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标准,在该分组中,将我国农村居民的年纯收入分为“1000以下”到“5000以上”共20个组别。将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等距划分为1000以下,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6个组别,每个组别代表一种状态,分别用L1,L2,L3,L4,L5,L6来表示。鉴于1996年的分组数据与其他年份存在差异,为了使分析的数据更加具有一致性,本文选择了1997-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分析。由于年鉴中给出的农村居民统计数据是反映每种状态下个体的比例情况,因此不能直接明确每个阶层,也就无法直接观察阶层的转变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每种状态下个体的比例数据变化来推导。经处理后,农村居民在上述6种状态中转移的比率(概率)可以用矩阵2来表示。


阅读(13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