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2149
  • 博文数量: 141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380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4-12 09: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1)

文章存档

2014年(79)

2013年(62)

我的朋友

分类: 其他平台

2013-07-06 13:17:23

   “现在北四环楼面地价都上万了,还指望北四环的便宜屋子?”2009年,他在博客上公布,暂停组织在北京市区合作建设住宅项目。 ”一位介入过合作建房的人这样说。记者要有道德。 
  尽管得到这些认可,于凌罡仍是觉得自己的梦想得不到理解。一次土地招拍挂时,资金还有很大缺口,介入者不愿意再加钱了。 
  他和最初的合伙律师早就分道扬镳,他对很多记者耿耿于怀,可这些人回过头来,仍是不约而同地以为,于凌罡是个理想主义者。 媒体对他的关注,换算成广告早就超过他们建楼的钱了,但这么多的报道都不能积攒起他的信费用。他在网上宣布了家庭住址,把自己家的屋子作为合作建房的办公室。六环做不了七环做,七环做不了咱们去美国做。我不是救世主,也没那功夫。坐在一起时,他总有无数多的想法主意。即使在得到最多支持的驴友网站里,也有人说他“痴人说梦”。 ”
  于凌罡也曾在博客上流露过绝望:“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向大家报歉,请大家别客气,想骂我,随便骂,我活该,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更令人心动的是,房价比市场上便宜了几十万,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 2009年,刚毕业的她向家里筹了25万首付参加东北三环的合作建房项目。在电视台做节目时,一个房地产大佬批评于凌罡“不专业”,他绝不客气地回击:“你们公司才不专业呢,你那楼得房率多少,你敢看数据吗?你那楼的本钱,每平方米的收益率多少,你敢给客户算吗?你知道一户该有多少平方米强制绿地吗?你是开发商都不知道,所以你那屋子盖完分歧格!”
  曾有上千人要随着于凌罡缔造这个乌托邦。媒体“捧杀”他,冲便宜屋子来的买房者对他的大理想并不感爱好。那时天天都有三四十人来咨询,外埠的志愿者刚下火车拎着行李就来帮忙。六环外间隔地铁终点六公里的小户型,都两万多一平方米了。  良多年前,他曾以同样的热情,对着户型图向别人描述着他的大楼。 
  10年前,刚满30岁的他看不惯房地产市场的暴利和不透明的房价,在网上发起倡议,带着一群人在市中央买地盖屋子,当自己的开发商。 ”他已经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看中了一块地皮。这个普通的电脑工程师因此被媒体捧为“英雄”。发起合作建房,是把它作为通往梦想的一个实验。一位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记得,这个有点复杂、性格不太完美的小伙子,曾经掀起的高潮冲击了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是自己采访糊口生计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人。在电视台做节目时,他劝一对月收入8000元、想在3年内买房的小夫妻:“你们想存钱买房得存多少钱?来我住的这个小区,2000多块钱能租到一套规行矩步的屋子。 
  但舒可心以为,于凌罡的“退”,并不是一个人碰到的题目。他是纯粹在市场拼搏的人,而开发商靠走关系拿土地,反过来又用地典质贷款。 
  于凌罡要建造的大楼,本钱不高,房间不大,但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绿树。但我进不去体系体例,我说话太直。 
  “小于也不想向别人改变什么,说不好听是不成熟,说好听点就是执着。老于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会常常碰壁的。这个工科男生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描绘着大楼的样子容貌,还专门做了个28页的演示幻灯文档。可到了举牌那天,只有6个人发了帖。如今,于凌罡看中的那些地上,是瑞士公寓、元大都公馆,是5万一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
  “这么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大家凭什么相信他?大家相信的是背后的轨制,没有轨制就没有钱,没有钱就什么都别说了。 
  他的朋友、物业治理专家舒可心当时评价:于凌罡在一步步撤退退却,现在还没到尽头。 s
  在这间并不属于自己的屋子里,于凌罡心花怒放地给记者看最新设计的保障房项目的户型图。这一次,他对住房有难题的工薪阶层说,可以把昌平买的房租出去,再到城里租房,一样“有品质”。 ”
  最近,于凌罡一直在北京各地看楼盘。他把鼠标在桌面上滑来滑去,图片里的横线和竖线在描述中变得立体起来:“这是进门,一个书厨,4人沙发,家里来个客人直接在沙发上睡了。不管高低贵贱,住在里面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有品质的屋子。 ”还有人在网上骂他:“你什么时候盖出屋子每平方米2000元卖给我们,我们就承认你是英雄,否则你就什么都不是。 ”舒可心说。自己耐心地给记者讲了一个多小时,可对方写他“穿戴拖鞋接受采访” “开门时正在洗内裤”这种“乱七八糟”的细节,不关心他的合作建房理念。一位采访过他的记者,甚至将他比作房地产市场里的“陈胜吴广”。 
  尽管如斯,她现在依然相信老于,“他这个人不贪财,钱都交给银行监管,不成功,也没大损失。 
  “没有能降房价的救世主。他当过宾馆门童,练过摊儿,通过自学考试上了大学,后来,在一家IT公司当工程师。他本想靠自己的气力拿地,但根本竞争不外开发商。 ”舒可心说,于凌罡有一颗“花岗岩的脑袋”。 QQ群里有人说话不投契,他就把对方踢出去。总有人像买菜似的,一进他家门就说:“我无论你说的那些,你直接告诉我屋子多少钱一平方米。 
  他打算要和开发商合作,又不被介入者和社会理解,一些媒体的大标题说他被“招抚”了。 “在中国,显贵集资建房做得成,公民就做不成。 ”
  “现实中,我们良多人都是空想主义者,甚至连想都懒得想。 
  他们把自己买套便宜屋子的小小梦想寄托在这个年青人身上。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监称他为“佐罗”。 
北京青年于凌罡只是想和一群人给自己盖栋楼,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从二环边退到六环外,那栋楼仍是没个影儿。 ”
  几个月后,项目失败,她马上在三环边买了房,可家里人仍是抱怨,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房价涨了不少呢。人们不用为糟心的物业发愁,每个月还能从出租的底商那里得到分红。 “这么多年,他只是夸大大家不信任他,这没有用。 “对于反对的人,他第一反应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愤慨,这可能和这么多年没有成功反屡遭质疑和抱怨有关。 
   
 

阅读(18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