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32936
  • 博文数量: 315
  • 博客积分: 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58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3-23 10: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15)

文章存档

2013年(315)

我的朋友

分类: Web开发

2013-05-23 13:58:33

  杨忠同时认为,图画书是一潭水,最为清澈,越接触越能洗涤人的精神。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图画书可能会唤醒读者的那颗心。

  晨报记者 荀觅

  图画书或成教育成年人的文学

  当然,一提起图画书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连环画,这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但连环画可以称之为图画书吗?

  说到图画书的开端不能不提《世界图绘》,这本书是夸美纽斯所著,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带有插画的书,以现在图画书的标准看,这本书并非是图画书,但在17世纪,在复杂的文字中加入图画以方便孩子阅读的做法,确实开辟了一条先河。

  对阅读来说,图画书与成人读物不同,大多时候需要大人读给孩子听,即使大人不这么做,也需要预览一下。阿甲认为,在这个时候图画书并不仅仅是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它可能成为教育成年人的文学,有很多人发现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被影响了,“在我们放下成人作品的时候,发现儿童作品是极其富有天性的,几乎所有的图画书都侧重于艺术这一面,我们假想孩子们都是艺术家,需要跟孩子在图画书中交流。”

  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图画书中的图与字是相互补充又独立存在的,它给予一个人从童年乃至成年后一些无声的影响,像美国总统奥巴马,至今仍旧推崇1960年出版的桑达克作品《野兽出没的地方》。

  信息传递时点到即可

  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网站的创始人阿甲将这个公式解释为“文和画之间有独特的关系”,文和图在共同努力完成一个故事,而文与图的独特关系往往是在翻页过程中连续完成的。

  图画书=文×图

  缺好的图画书编辑

  从事8年绘本图画书教育的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杨忠认为,中国最缺的不是画画好的人,也不是好故事,缺的是如何把好的文字、好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形成图画书的人。“为什么我们看到一本书的时候会感动、会落泪,是因为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中国还缺少懂得绘画、懂得绘本图画书的编辑。要想真正去了解它,需要读上几百本。进入我们工作室的同学,他们可能童年里没有读过绘本,但到毕业时,他们要成为一个会创作的人,可想而知他们所要恶补的东西有多少。我认为,好的创作者一定要有阅读能力,这个非常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读书,多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不能成为一种替代关系,纸媒介给人的那种温暖、温度以及我们说到图画书时的那种亲情的传达是无法被取代的。”

(来源:)

  《彼得兔的故事》可以说是图画书中的经典,1902年正式彩色出版,至今这本书的版式已保留111年,每一页之间的关系也仍旧保持着当时的风格。“《彼得兔的故事》的画面没有用很硬的线条,它采用了柔和的线条,让读者不必有紧张感,一直拥有在梦中的感觉。”阿甲说,“实际上在这样的书里,不仅仅是用图画把文字简单表现出来,而且是图画把文字重新表达了一遍。图画的表现力和故事的叙事力之间是不矛盾的,讲故事不是单线条的,而且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通过图画表达出来了。书中对现实和幻想的结合非常完美,而且它也并不是糊弄小孩子的。” 

  杨忠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图画书的表达方式与国外的不同之处:我国有一本“拔萝卜”主题的图画书,书中将每段文字提到的内容都画了出来,在故事的结尾还写道:团结就是力量,做任何事和拔萝卜都是一样的道理。而同样是拔萝卜的主题,国外图画书阐述的似乎很简单,每页只有一行字,更多内容交由图画去展现。《母鸡萝丝去散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字中没有说明故事的来龙去脉,只交代了母鸡绕过食堂、跳过干草堆……然后回家吃晚饭。但在文字以外的地方,读者看到了图画展现出来的另一个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只狐狸一直尾随着母鸡,在食堂、干草堆、河边……狐狸或被砸中,或失足掉进水里……最终没能吃到悠然散步的母鸡。文字和图画串在一起,成为了另一个独特的故事。

  再过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现在也该是着手为孩子挑选礼物的时候了。礼物一定要有意义,书籍便是重要的选择方向。而又好看又可读的,绘本图画书则优势明显。

  连环画的模式一般是页面的上面部分有一幅画,画的下方有一段文字。它是图文搭配讲故事的,看故事的时候我们通常是以文字为主,图作为一种辅助形式。阿甲认为,如果把图画遮盖住只读文字,会发现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和文字是一种引证和加深印象的关系。反过来,如果把文字遮盖住,只看图画,绝大多数连环画不能呈现完整的故事,读者很难明白故事究竟要表达什么。

  至于图画书的创作,杨忠认为其实很艰难,自己的每一届学生在绘画水平上都相当,呈现出的故事也越来越完整,“这其实是因为我们会在问题中不断摸索、进步,每届同学获得的未必是技能,而是他们希望做出好东西,他们是有社会责任感的。”

  再比如,国外的图画书并没有刻意回避恐惧这个话题,当然给儿童讲什么是恐惧也许并不简单,也没必要将恐惧说得那么透彻,点到即止成为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回到《彼得兔的故事》,书中提到了一只猫,这只猫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河里的金鱼,想要回家的彼得需要通过询问陌生人来解决问题,猫就在此刻出现了。书中说,彼得曾经听表兄说过猫的事情,因此还是不要跟他说话为好。这里并没有提到表兄说过猫什么话,但彼得很明确地知道猫意味着危险,于是躲开了。这也给阅读的儿童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危险”的信息,虽然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但“躲开”显然是良策。

  那么,究竟如何定义图画书呢?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式:文+图=有插画的书;文×图=图画书。

  相比之下,图画书似乎不会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无论是遮住图画还是文字,都可以从剩下的内容里得到一个固定的故事,文和图都在解释故事。当然有时候如果只看文字的话,读者脑子里想象的会是另外的故事情节,而如果只看图画,可能解释起来就更加复杂,加在一起看时,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很多经典图画书特有的现象。“每个人读到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有艺术修养的和没有艺术修养的,研究过儿童心理的和没有研究过的,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阿甲说。

  今年是美国幼儿成长教育经典图画书“大红狗”诞生50周年,而我国图画书的发展是什么状况呢?三联时空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军给出这样一组数字:据统计,每年图书销售有34万种,其中儿童书籍约占19万种,在所有排行榜上,儿童图书的畅销占大众畅销榜的40%强,但是在近20万种儿童图书中,5%的书是在市场上有效销售的,95%的书会退回出版社,而5%销售出去的书中又有95%以上都是引进的。这就让我们产生疑问:究竟我国的图画书出现了什么问题,让读者不愿意购买?

  连环画≠图画书

阅读(26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