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918
  • 博文数量: 9
  • 博客积分: 165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1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3-01-04 09:2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

文章存档

2013年(9)

我的朋友

分类: 信息化

2013-02-28 13:17:17

当前,我国“两化”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涌现出一批较高水平的企业和较多成熟的经验。这给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应当加强引导,加速其发展,使得更多企业借鉴他们的经验,不走“弯路”。

这次工信部组织的物流信息化企业案例中,成效都非常实在。物流业33家企业中,有9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在10%以上,其中惠尔在30%,为最高;顺丰9.6%,效益非常好。工业电子商务的案例更让人大开眼界,比如上海西本等。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初始从企业内部办公、财务管理入手,逐渐纳入业务系统,然后开始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平台。平台又从更多针对内部业务板块、子公司的内部平台拓展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外部平台。这条路径与美国差异很大。美国是先从物料层做起,然后到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向上游和下游延伸,逐渐形成供应链。中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伴随着企业业务、经营成果的扩张来提升,依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都是自己摸索、从头做起。如果没有形成标准化模式、流程,就难以推出标准化的系统。

我们看到,国内三四家钢铁企业所用的软件,各有其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模式,能否统一协调,推出形成钢铁行业物流的标准模式和为之服务的标准信息化产品。物流领域的业务软件,能否像财务软件一样推开。这将极大地节约企业信息化成本。举个例子,在物流领域,开发一个业务软件大体报价30万元起;开发一套系统,起码要三五百万元;一个占地3000亩左右的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费用大约为3800万元。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搭建公共物流平台,但运作情况一般都不佳,常常出现建好没人用的状况。

阅读(22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