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66758
  • 博文数量: 243
  • 博客积分: 888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29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2-05 14:33
个人简介

漫漫长路,其修远兮!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43)

文章存档

2017年(2)

2016年(22)

2015年(32)

2014年(57)

2013年(107)

2012年(23)

分类: NOSQL

2014-07-02 16:27:39

原文地址:http://blog.nosqlfan.com/html/1750.html

MongoDB 的replication机制除了最普通的Master/Slave模式之外,更强大的就是其支持自动故障转移的Replica Sets模式了。相对于其问题多多的auto-sharding机制,Replica Sets还是相对比较稳定。

作为MongoDB使用大户,Foursquare(简称4sq) 在MongoDB使用上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下面是4sq的一篇文章,描述了Replica Sets机制在4sq 中的几种架构方式。

原文链接:

1.在原有的Master/Slave 机制上添加一台arbiter

4sq 在早期有一些Master/Slave的MongoDB架构,但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自动的故障转移,需要在发生故障时手动进行切换。在Replica Sets出现后,这种结构被迁移成为三台机器的Replica Sets:一台Primary,一台Secondary,一台Arbiter。

迁移过程:

修改Master和slave的配置,添加如下几项,并重启MongoDB。

replSet = auxdb
fastsync = true
rest = true

fastsync 使得重启动可以使用到原来的数据文件,重启会非常快。然后再在Primary上用rs.add 和 rs.addArb 将Secondary和Arbiter添加上。就算完成了。

2.一个 Primary用于写,多个Secondary用于读和一个Secondary用于备份

在写多读少的应用中,4sq主要使用了Replica Sets来实现读写分离。通过在连接时指定slaveOk,将读操作放到Secondary上,Primary只承担写操作。同时指定一台priority为0,hidden为true的Secondary来进行备份(这样设置后此机器在读写中都不可见,并且不会被选举为Primary)

3.MongoDB经典配置,上层是Auto-Sharding,每个Sharding结点又是一个Replica Sets

虽然4sq在这上面吃过亏,但很明显他们已经吸取了教训并且在更合理更小心的使用Auto-Sharding这一诱人的功能。

阅读(124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