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5800
  • 博文数量: 59
  • 博客积分: 1705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03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9-10 21:02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59)

我的朋友

分类: Delphi

2012-10-18 05:21:59


《我是卢星宇不是卢美美》作者谈慈善怎样好,高调?低调?本真最好

卢美美事件爆发之后,父亲找我谈过心:星宇你一定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事实上,这也是父亲多年来一直奉行的原则。我明白父亲所说的话,这里面蕴藏了很多的人生智慧,是对现实通透后的人生感悟。可。跳出自我,生于1987的我还是存在困惑:难道做慈善,就意味着清贫吗?就一定要以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吗?——节选自《我是卢星宇不是卢美美》

很多网友样是这样劝诫我的:如果你真心要走好事,就多看看武训的故事。武训是清末年间的义丐。由于不识文字,他曾被人诬为 讹赖,遭受毒打,他决心行乞兴学,20岁时当了乞丐,他将自己的3亩田地变卖所得的钱,加上历年行乞积蓄所得的钱,悉数用于兴办义学。他的一句歌谣也流传甚广: 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

武训兴办义学的精神,我是万般佩服的。同样,对蹬三轮车资助失学大学生的白芳礼老人、自己一贫如洗却为希望工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的中国好人郭明义,还有其他以各种形式行善的好人,我也满心佩服。读到他们的事迹,我常常感动到热泪盈眶,并提醒自己:星宇,你也要向他们学习,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但是,慈善只能是一种形式吗?这也是我要与大家探讨的。

如前所说,我一直以来致力的一项工作是将富二代变成仁二代。我身边不少朋友,经过我的引导、反复劝说,对慈善很感兴趣。但知道我的遭遇后,他们有点望而却步:星宇,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要不要做好事呢?他们有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消费习惯,有他们喜欢的品牌。这些品牌和符号,与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不矛盾和冲突。相反,真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相对而言较好的资源和条件,才能使他们在救助别人时,更纯粹、更投入,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

富二代本可以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优哉游哉地躲进小楼成一统。我们把富二代变成仁二代,让他们不再只考虑个人享受,而是真正献出热血、爱心、精力、金钱与时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有了一批这样的仁二代,裂痕的弥合才有新闻,鸿沟才会缩小。

我呼吁我们的社会舆论不应该把这些仁二代扑杀于摇篮中,而是应该真诚地注视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善意地建议他们,热情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成长。这样的成长,是社会的希望。

世界范围内,那些高调行善的人,通常会因他们/她们的爱心得到赞美。我这里说的高调,指的是一,他/她并不讳言自己所做的好事,而是坦坦荡荡、自自然然地表述出来;二是他们不因为做善事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我们都熟悉的戴安娜王妃,这位英伦玫瑰因广泛参与国内外的慈善活动而闻名。她是多个慈善组织的赞助人或主席,她还是帮助无家可归人员的组织Centrepoint、全国艾滋基金会、防治麻疯病任务的代言人,有人统计,她曾担任了100多个慈善组织的代言人。可黛安娜王菲也有她的坚持,她不会因为慈善而刻意改变自己的形象。通过那张著名的与艾滋病孤儿合影,我们可以看出:她依然服饰高贵,金发齐整,仪容优雅。

2012年2月6日,我赴四川广元捐赠平安校车时,带上了我的LV包。晚宴前向工作人员赠送礼物时,我换了一套白色的高级套装,晚宴时换装是我的习惯,更是对接待方表示的善意与礼节。捐赠完校车,与孩子们相拥合影时,我也没有为了展示形象,特意摘下LV的丝巾。我自然而然地戴着,与孩子们开心地笑着。为此,我的收获是又一轮质疑:捐校车是好事,要是能把那条LV丝巾摘掉就更好了。可是,只要爱心尽到了,戴什么丝巾,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真那么重要吗?这些批评者是不是太在意外表而忽略事情本身了?

我不惧怕别人说我做秀,我惧怕的是善良的人们,缩手缩脚不再敢做慈善;我不在意高调、低调的区别,也不会迎合某种标准刻意去高调低调,做任何一件事,只要出乎本心,来得真诚,高调一些,低调一些,又有何妨;我不想削足适履,为了一个公益形象牺牲真实的自我,社会上的虚伪太多了,我们这一代人,本就应该率直诚恳地活着,忠实于自己的家境、自己的父母、忠实于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必端着,更不用匍匐。

我甚至不再看什么媒体的评价,在孩子们露出纯真笑容的时候,我就心满意足、求仁得仁了。孩子的眼睛是最纯洁的,心灵是最自然纯粹的,他们才看不到什么LV不LV,不,他们压根儿没有符号之别。他们早穿越那些光环、嘈杂、纷纭、扰攘,穿越成年人作茧自缚的种种障碍与成见,看到事情的本质:她来了,她爱了,她所做的这件事,让我们喜悦。他们是最接近真相的精灵。

我生于四川,长于四川,四川都江堰有很多奇石,它们蒙受了天地的精华,每一块都显示着自然的灵气,却又千姿百态、迥然不同。行善方式也应千姿百态。千篇一律的慈善观,是对行善者的束缚和制约,是强加于人的高要求。邓聿文老师在评论陈光标叔叔高调慈善时就说,高调与否是个人的行善风格问题。只要是真行善,即使在行善方式上如陈光标一样出一点格,也应该得到宽容。何况,我们都批评中国人缺少个性,循规蹈矩,不敢表现,现在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以自己的风格,高调行善,这又有什么不好?不管这个人叫陈光标,还是李光标;也不管这个人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或别的什么家,慈善本来就该多种形式,社会本来就该丰富多彩。

我们不同,但我们依然相爱。

——节选自《我是卢星宇不是卢美美》,中国社会出版社,作者卢星宇,本书讲述了一个24岁平民女孩成为总统座上宾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一个富二代立志要蜕变成仁二代、做职业慈善家的的惊险历程,展现了一个放养式家庭教育的经典案例。作者卢星宇还试图通过此书,正本清源、还原真相,让大家了解和理解一个真实的卢美美

 


阅读(28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