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8895
  • 博文数量: 64
  • 博客积分: 2356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4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8-19 22:3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4)

文章存档

2012年(6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职场

2012-10-08 20:24:46

明天就是来公司整15年的日子,下面的这篇文章是2010年来终端半年时,好像是部门要求员工学习终端AT一份纪要时的心得,也是应试作文吧,当时应该只给了部门领导吧,现在公布吧!不过还是要澄清一下,本文描述的终端是2010时的终端,而非现在的终端,现在的终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吧,主要问题也已经变化了吧!

 

坚持实事求是,做职业化的专家

 

曾几何时,“实事求是,不唯上。”是作为管理者时的我对公司的承诺。

如今,时过境迁,已经从管理者岗位上退下来做专家的我,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转变。学习任总的讲话,感慨万千,任总的大格局非我辈所能及,这也是华为能长治久安并且任总作为公司精神领袖的原因吧!

看终端AT的学习指导精神,欣喜的看到许多变化,包括向中兴学习,包括聚焦业务发展,以终端成功为己任,终端不成功,便死亡。干部要振奋起来,带动全公司的振奋等等,这个年代,给人感动不外就是精神吧,受AT的鼓舞,写几点感受吧!

我这几年看到华为存在的一种现象,只要领导说一种导向,底下人就附和,然后整出一堆数据来迎合领导的判断,我们所谓的一些专家不自觉成了领导的帮凶。质量系统尤其这样,这几年,华为公司的质量系统在左右摇摆,质量人员在不停的困惑,我们到底是牧师、警察还是医生?质量人员到底是搞大质量还是搞小质量?质量人员到底是抓过程还是只看结果?我们在这些争论迷茫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作为质量系统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也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实事求是了吗?我们是否坚持了质量人的公正、中立与真实?我们是否成了领导的工具、附庸或者过多揣摩了领导的想法,或者过多迎合了领导的意图?我认为质量系统需要保持独立性,而且要给领导呈现一个真正的现实,对于领导的一些错误观点,要纠正。质量人的公正、中立与实事求是,是质量人最基本的素质。这也是我作为质量专家的承诺,坚持实事求是,做一个职业化的专家。

 

附:建议:

终端的质量问题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各部门要形成合力,真正打通部门墙。从我这里看到的是每一次的质量问题之后,是各部门之间互相的指责,每一次事故之后,各部门不是聚焦在自我的改进上,而是在定责上争执不下,要质量部给与裁决。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踏踏实实改正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指责别人。终端公司要建立起各个部门的互相信任,这个问题要解决是比较难的,从CEO开始,从终端公司的AT开始,需要慢慢建立这样一种合作。我倒是建议终端AT或者ST成员,一起去做做一天的拓展训练,需要建立对别人、对团队的信任与依赖。质量体系的团队能否一起做做呢?然后一层层管理者去做,我相信能有一些效果。在网络产品线开始整合时,部门之间的墙很厚,团队之间互不信任,网络产品线组织了近500主管做了拓展训练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基础的技术能力建设,建设软件、硬件、测试、系统设计、电源、射频等的行业管理,尤其是系统设计能力。其实也是陶总陶景文提的组织建设问题,时至今日,真是改观不大。智能机主管给我讲我们每款机型基本都是Leading项目,而不是Follow项目。这其实是个大问题,在一次QMT例会上,测试部做可靠性测试的主管不停的在呼吁,希望各产品线能尽量多用成熟的电路和零部件。我们应该把一些优秀设计及电路固化下来,我们行业组织应该建立一些标准规范,供各个产品遵守使用,而不是每每都是在创新,每一款机型都稳定不下来。我在北京出差的时候加入U8150的每天晨会,看着PDT经理杨永涛带领着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时的杨永涛俨然是一个技术专家,智能机硬件部部长刘毅也在,也像一个技术专家,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缺少专家,缺少SE,我们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管理者应该做管理者的事情,我们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需要几个技术达人,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带领大家再技术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上次和智能机的版本经理刘洋交流,就知道刘洋对于手机的USB口设计上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就是加一个结构件保护,这样就不会出现USB口因为一些地区的使用习惯问题出现大面积损坏。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好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复制,前天中午和U手机2PDT经理吃饭,发现他们团队还在为USB口损坏问题而头疼,我们的行业就是起这样的作用,把智能机好的经验、FeturePhone好的经验甚至其他产品线好的经验固化下来,供终端公司使用,慢慢的我们的能力就能提升。另外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加强架构与系统设计,终端产品也还是需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我们前一阶段分析事故,我们发现在前端的系统设计与分析出问题最多,是我们最短的短木板。我们需要系统工程师,把我们的系统搞清楚,我们的Andorid系统应该怎样搭最合理,我们的软、硬件、射频应该如何配合才能达到性能上的最佳,我们研究清楚了,我们还要研究高通、英飞凌等平台与芯片,我们要出几个专家真正的弄懂他们大致的结构。

三、质量部要逐步树立自己的权威,从以前简单的管控过渡到真正帮助业务成功。下面这个问题是北京质量人员问我的,下面是他们的原话:“质量人员在边缘化,业务人员不愿带着质量人员玩,或者认为质量人员只是管管流程,对产品无直接支持,是“隔靴搔痒”。认为质量人员是 “老二 ”,有些时候是 可有可无的。产品线普遍认为质量人员就是管管流程,不懂产品,帮不是他们实际产品的“忙”,甚至有时候是阻碍他们,因此问题对质量人员屏蔽。越是这样, QA越帮不上忙, 越帮不上忙, QA越被 边缘化, 越 边缘化, 产品线和资源部门越不愿意带着 QA 玩。。。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就我的理解,公司对QA以及质量部的定位还是比较高的,对于PQA就是PDT的首席质量官,主要是我们质量部自己没有做起来,只是简单的管与控,甚至认为QA是监工,整天拿着个大棒子,整天吆三喝四的,导致产品意见较大,慢慢对质量部失去信心,也就处处防着质量部啦!业务人员屏蔽业务QA,业务QA再屏蔽公司质量人员,其实有的时候,不光是组织上给我们赋予责任,关键是自己还能有水平,确实帮产品提升质量,慢慢扭转局面。

  • 1楼 发表于2012-03-12 19:54
    老宋在文章最前头提到的“明天就是来公司整15年的日子”是指明天(3月13日)吧。
    自从老宋加入我们的团队,氛围好了很多。
    感谢老宋!
  • 2楼 发表于2012-03-13 09:14
    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其中对我们质量人员,“实事求是,不唯上,以客户为中心 ,坚持原则是我们质量人员的最重要素养之一,对比这些要求,个人还是有蛮大差距。
    不积跬步,如何至千里,向老宋学习,严格要求,从细小的事情开始努力做到职业化。
阅读(66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