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9377
  • 博文数量: 42
  • 博客积分: 2025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50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8-06 15:4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7)

2012年(35)

我的朋友

分类: Delphi

2012-08-31 14:21:38


2012年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康巴什新区早已成为一座大量房屋无人居住的“鬼城”,老城东胜区也变身一个充满着钢筋水泥烂尾楼的“怪胎”。(8月28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鄂尔多斯号称中国最富城市,这和它的地缘区位和城市生态极不吻合。这个毗邻沙漠的西北城市,其“富也勃焉”的主因是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成就了一大批煤老板,挖煤致富富了城市也富了市民,这和阿拉伯石油富国的凝聚财富并无二致。 不过,鄂尔多斯从“富而勃焉”到“债而忽焉”的时间太快了。2001年当地煤田增多,出现了很多煤老板,于是当地市民通过民间借贷借钱给煤老板吃高息;资源致富,城市扩张,大兴土木,当地居民获得大量征地赔款,然后再投入高利贷,房地产兴起,以至于全民皆投入高利贷,哪怕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煤炭、地产、民间借贷、房市调控、资金链断裂、烂尾楼、鬼城,鄂尔多斯的诡异发展路径,活生生展示了其泡沫经济的逻辑。 这个逻辑的内涵并不复杂,就是热衷于虚拟投机经济,漠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简言之,就媒体的评论就是,“它用1块钱干了10块钱做的事儿”。关键是,这并非资本利用的最大化,而是资本泡沫的最大化。 和温州人的民间借贷危机不同,鄂尔多斯的泡沫经济逻辑链是全方位的。当地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煤炭,城市扩张依傍的是煤炭开发的资本,煤老板借的高利贷源自当地民众,当地商品房又为当地民众投资性购买...这种环环相扣的资本游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形成连锁反应。何况,在资源保护和房市宏调的政策压力下,鄂尔多斯的泡沫注定要破灭。烂尾楼遍地演绎的“鬼城”,就是鄂尔多斯泡沫经济破灭的必然结果。当然,破败幽暗的“鬼城”下,还有当地政府盲目投资吞下的决策失误的苦果,煤老板和开发商“跑路”的乱象,以及滋润于高利贷获利而今担忧血本无归的鄂尔多斯市民们。 官、民、商三败俱伤,看似市场杠杆指挥下的结果,其实折射了三方非理性逐利的市场冲动。有据为证,据鄂尔多斯政府官方网站信息显示,2009年9月,在该市一次会议上,时任市长的云光中强调,各旗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城镇建设。 可见,当地政府的决策思维主调就是城建。当年,鄂尔多斯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达到1562亿元,这一数字甚至比东部地区的三线城市还高,可谓城建投资大跃进。而在当年7月,鄂尔多斯市政府激活民间资本就高达390.7亿元,占已落实投资总额的54.9%。 房市热火之时,鄂尔多斯饭店市可现城建开发热潮,开发商和民间资本亦可投机获益,投入高利贷的市民们亦可以在家搓麻,享受放贷寄生的“幸福生活”(放贷百万,每月可得3-5万元,两年捞回本钱)。 可惜,就是在近两年的经济周期内,房市调控政策强势推行,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房市开始现出原形。哪怕是在当前稳增长的政策趋势下,房市调控的弦也是自上而下紧绷着,好些个测试中央房控底线的城市也没有了脾气。在此市场氛围下,鄂尔多斯的“鬼城”很难再有生气、人气。尴尬的是,国家可以在广东、浙江这些经济发达、金融活跃的地区实施金改试验,身居内陆为不发达经济包围的鄂尔多斯,很难靠金融改革来破解“鬼城”隐匿的泡沫经济危机。 因此,鄂尔多斯市的经济救赎,只有经济学理论上的些微希望,现实的市场境遇中着实令人担忧。“鬼城”的教训是: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啃资源是消费未来;盲目投机房市,放纵民间借贷,则自毁经济民生。                     
阅读(39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