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奥斯卡•王尔德的《理想丈夫》是一部成功描绘了英国上流社会习俗的喜剧。著名导演奥利弗•帕克的影视改编则是一种艺术再创作。帕克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更加适合现代观众。本文根据现代互文理论,重点从喜剧审美的视角,对比和研究了由戏剧家王尔德与编导帕克分别塑造的同名人物形象,以期揭示归属不同艺术门类的喜剧与电影的人物塑造艺术。
[关键词]《理想丈夫》;人物形象论文;对比研究论文;
喜剧审美◆刘仪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07)王尔德的《理想丈夫》1895年在伦敦首演就引起了轰动,英国皇室成员和内阁大臣纷纷前去观赏;萧伯纳对这部喜剧也情有独钟;王尔德自己也认为这是他最棒的一部作品。1999年,由著名导演奥利弗•帕克根据这部喜剧改编的影片同样获得成功,在国际电影节连获提名,收获了包括最佳改编在内的多项大奖。本文详细比较了戏剧家王尔德与编导帕克所塑造的同名人物形象,从喜剧审美的视角,审视喜剧与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之异同。奇尔顿爵士的形象奇尔顿爵士就是喜剧中的“理想丈夫”。他不仅是众多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是社会公认的杰出官员,是英国议会的一颗明星。奇尔顿爵士一向以诚实著称,但是在十八年前,为了出人头地,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赤贫如洗的他曾向声誉不良的安海姆男爵出卖过一份内阁机密,获取了一笔财富,从此飞黄腾达论文。
奇尔顿爵士在喜剧中的形象:在王尔德的喜剧中,奇尔顿的个性基本没有变化,是扁平人物形象。他举止得体、文雅有加,总是一副受人尊崇的完美形象。唯独在第二幕,奇尔顿爵士才算有过一回真实感情的流露。那是因为戚弗利夫人向他的贤妻披露了他的历史污点,他隐瞒多年的历史污点一旦曝光,不仅他的政治前程行将终结,更为严重的是他的贤妻必将离他而去,因为奇尔顿夫人对他的爱是以他的“完美形象”为基础的;同时,奇尔顿夫人又是一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独立女性。面临这双重失败,他终于破釜沉舟。他责怪妻子对他的完美期待无法让他坦白自己的历史污点,他成了“理想丈夫”的牺牲品。他不要这种“女性崇拜”型的爱情,他需要能够宽恕对方过错的“阳性之爱”。奇尔顿爵士是性格严重分裂的悲剧人物,因为他的政治野心总是与他的理想爱情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他忍受着不可调和的两种忠诚的煎熬,徘徊于自我与超我之间论文。
为了拥有贤妻的爱情他必须保持他的“理想丈夫”的公众形象;为了个人野心,他又不惜出卖内阁机密;现在,为了保护他的既得利益,他要向戚弗利夫人的讹诈屈服。在喜剧描写中,奇尔顿爵士有着轮廓分明的下颚和含情脉脉的双眼,这是作者在暗喻这个人物的个性与情感之间的严重分裂。2.奇尔顿爵士在影片中的形象:在影片中,奇尔顿爵士的形象已被美化,这主要表现在影片剧情的改变上。在喜剧中奇尔顿爵士已经向戚弗利夫人的讹诈屈服,准备在议会演讲中支持她;后来因为戚弗利夫人向他妻子披露了他的污点,使他面临“双输”的局面,他只有破釜沉舟。他之所以最终能够得救,完全依靠戈林勋爵的巧戏剧与电影:《理想丈夫》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妙搭救。但是,改编电影告诉我们,奇尔顿爵士面对戚弗利夫人的讹诈,他在犹豫,但是尚未屈服;后来发现戚弗利夫人已经在他妻子面前揭了他的老底,他就在议会发表了一通精彩演说,彻底击败了戚弗利夫人的阴谋,再次呈现了“理想丈夫”的完美形象论文。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演说还“解救”了戈林勋爵。否则,戈林勋爵还要按约迎娶戚弗利夫人为妻。奇尔顿爵士从喜剧中的“被救者”转变为电影中的“施救者”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奇尔顿爵士虽然不是“理想丈夫”,但是他形象的美化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皆大欢喜”的喜剧惯例。戚弗利夫人的形象戚弗利夫人是喜剧中的反面角色。但是,她与剧中的“正面角色”拥有惊人的相似。她就像“理想丈夫”奇尔顿爵士一样野心勃勃,同样是声誉不良的安海姆男爵的门徒。她与“理想妻子”奇尔顿夫人一样,同样是追求女性解放的新女性;所不同的是她为了野心会出卖自己的色相,她把婚姻当作一笔笔生意。她就像戈林勋爵一样奸猾狡诈、巧舌如簧.戚弗利夫人在喜剧中的形象:戚弗利夫人在喜剧中被描绘为野心勃勃、心肠歹毒的绝对坏女人论文。
在喜剧后半部,她被描写成是“毒妇”与“毒蛇”合二为一的坏蛋。她是“白日的天使”与“夜晚的美神”不自然的组合,成了欺诈、虚伪的代名词。剧作家如此描写她显然是为了剧场演出的喜剧效果。戚弗利夫人在求学年代就与美德化身的奇尔顿夫人成了宿敌;随后,她又成了年少无知的戈林勋爵的未婚妻;再后来,她又与安海姆男爵结婚;现在,她是“理想丈夫”奇尔顿爵士的腐蚀者。她从维也纳回到伦敦,犹如鬼魅再现。为了一己之利,她就处心积虑地要破坏别人的幸福家庭;为了成功,她不但出售肉体,还将自己的人格用作资本。就连她的结婚与离婚都是她不断发迹、获取财富的机会;她被描写成事实上的高级妓女。
阅读(56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