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972
  • 博文数量: 9
  • 博客积分: 505
  • 博客等级: 下士
  • 技术积分: 2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5-14 09:4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业界

2012-07-04 09:47:10

清明时节,烈士墓前出现了一些人,有人问,他们是什么人,来干什么?就此百度知道和知乎的回答可能如下:

百度知道的回答:他们是少年和老人,在烈士墓前扫墓凭吊。准确就行。

知乎的回答:
一人说:有两种人在扫墓,列队的是少先队员,还有一个老人,是这位烈士的战友。
一人说:少先队员扫墓后,到草地上玩去了,老人行军礼后,抚着墓碑老泪纵横。
一人说:他从小就在这附近长大,年年都见这位老人来扫墓,每次都老泪纵横。
一人说:他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他讲述了战火中那位烈士将生的希望留给这位老人的故事。
一人说:他们那个班的人都有过拚死一搏的经历,有的战死了,有的活了下来。活下来的人中,后来有人受贿进了监狱。
一人说:他们这个班的人都来自一个小山村,那个山村,至今还贫困,或者已经富裕了。
一人由此联想到战争,战争的代价,人的命运,以及和平岁月中的人际关系,战争对社会变动和变动趋势的影响,并予以阐释。

还可以有若干不同的角度说话。

当知友们在阐释着这桩事时,其他知友通过他们的阐释,大体能揣度出在这里阐释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些什么,在想什么。他也因这份阐释,而引起其他知友关切,从而希望再看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阐释,就构成了问答背后潜在的社交关系。

百 度知道与知乎上的回答都对。百度知道告诉了你是什么?知乎上不仅告诉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引申出其他问题,这种为什么并引申出问题的回答,是有难度 的,是需要理解力和深度的,是需要阐释道理的,是需要把问题逻辑化的,是需要沉思一下的,因此是有个性的,综合起来是丰富的。

好的提问,应该诱导这样的回答,好的回答,蕴含着值得思考的道理。

可以说,现在知乎上,只是有一部分问答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如果我们都希望这样,需要知乎上的人共同努力。如果这样的问答多了,就会产生智慧和思想成果的堆积效应,知乎的核心竞争力就形成了。我对这一点看好,毕竟,我感到知乎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阅读(2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