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013
  • 博文数量: 28
  • 博客积分: 170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5-07 15:5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28)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PHP

2012-08-27 15:51:38

上个星期四中国人的“七夕节”,由于“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网上关于这个节日的讨论是铺天盖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七夕”近年来变得尤其热闹。了解到尤其是近年来,商家的相关活动排山倒海,更将“中国的情人节”的意蕴推向了极致,相亲派对、求婚仪式和商家促销成了这个节日里最常见的景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节日里居然有几个“剩男”别出心裁,各花5万在人流和车辆穿梭如织的大街上做起了征婚广告,也算是号召屌丝兄弟们在这情人节来一次逆袭吧!

对于这个“招摇”的广告征婚,其中一位征婚者说:“我们这3个,都是30岁左右的‘剩男’,相貌上也说不上玉树临风,事业上也不及高富帅,官二代;但却偏偏都还有那么点‘小个性’,都相过亲却没什么收获,这次就是想在人流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女孩子认识自己。”据获悉,这个广告牌登一个月时间,3个人每人花了5万元。说实话,人士看到这则新闻后,心里有些发酸,到没有觉得这三名男子的“小个性”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倒是觉得这花费不菲的征婚广告在向世人诉说这很多辛酸与无奈,它暴露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这“七夕”变味的辛酸与无奈。大家知道,七夕节是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主旨是神仙爱凡人,爱勤劳勇敢的人,爱命运坎坷、遭遇不幸的人,用今天的话叫仙女爱的是弱势群体,而不是达官贵人。她们崇尚你耕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是劳动致富,是先苦后甜,而不是好逸恶劳、不劳而获。这样的爱情观,纯粹又纯洁,是永远值得称颂和赞美的。然而,这样的爱情观,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已被全然否定,就连有着不错收入的“高级屌丝”们也要做如此招摇的广告征婚,不能不叫人纠结。

其次是这“剩男剩女”人群越来越多是高学历的无奈。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剩男剩女,都有着稳定职业,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自身可以实现良好生活供给,这类人群中,不乏都市高端白领,因为对婚姻的高标准严要求,在挑选结婚对象时,因“挑肥拣瘦”迟迟拿不定主意,因而被婚姻剩下来的。通俗点说,所谓剩男剩女,不是找不到和嫁不出,而是没挑着满意的,属主动“剩”的一族。他“剩”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情感百态,有喜、有悲、有无奈。就拿这几位做广告征婚的“剩男”来说,是不是有多少冷暖在心头?

再次就是“剩男剩女”看透了婚姻桎梏的无奈。在中国,结婚俨然不只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更是两个家族的大事。于是,“凤凰男”、“孔雀女”也让人对婚姻中的繁琐与尴尬望而生畏。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还让许多想兼顾家庭、工作等多方关系的男女压力重重。近年来,“小三、二奶”满天飞,加之家庭暴力等问题也给青年男女的婚姻蒙上了淡淡的阴影。有的“剩男剩女”认为,与其这样伤痕累累,还不如干脆放弃尝试婚姻而保持健康的心境。这恐怕也是被“剩”的背后原因之一。

还有,那就是“圈子”害死人。如今的青年男女交友的圈子越来越窄,有的人除了网络中的几个圈友,生活中可以说是没有朋友的。我说这话你别不信,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剩男剩女”都是高学历白领阶层,因为他们交友的圈子就摆在那里,即便在圈子交往中有个“知音”,要么是“高高在上”、要么是“高不可攀”,结果肯定是让人敬而远之!因此,从择偶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剩男剩女们要想自己不被“剩”,就必须学会尽快“破界”,破掉圈子的界限,到圈子外去交友,去找最佳点。否则,真的会“死”在圈子里!

行文的最后,认为,人生,其实是门艺术,在这里,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度”的把握,真理与谬误往往一墙之隔,做任何事情,能把握好尺度,在生活中则能左右逢源,否则只能四面楚歌。年轻人谈情说爱也是一样,惟有能恰当把握好尺度者,其人生才会更顺畅如意,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虽说这几位剩男“招摇”的广告征婚让人觉得有些无奈,但也是一种人生“破界”的尝试。祝愿这“招摇”的征婚广告能让他们得偿所愿,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剩”仗。

 

来源:黑河墙体广告

牡丹江墙体广告

墙壁广告

阅读(55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