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68604
  • 博文数量: 318
  • 博客积分: 3886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39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4-19 10: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18)

文章存档

2014年(16)

2013年(162)

2012年(140)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13-06-26 08:40:31

这几天在读俞宣孟的《本体论研究》,本来以为这读了一年的书,应该会有些许进步,可实际上并没有我想的那样,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上,我还是停留在外行的阶段,正如本体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本体论的理解,完全是从字面上,也就是我们高一的语文老师高亮说的:望文生义。所以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到:读书的效果与阅读量并不一定有正相关性。因而对于一些东西,还是从基础做起,特别是对于一些自明的东西,仍旧需要认真去把握,正如黑格尔说的:熟知非真知。

前几天传了张照片,说的是初一寒假作业的清单。里面有一条是: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仔细想来,这个算是我当时严格意义上完成的寒假作业,也是我真正读完的第一本文学名著。当然,在现在看来那本书丝毫不会引起我的兴趣,不过当时能够读完也算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一套《恐龙世界》,一本关于恐龙的画册。我当时特别喜欢那套书,而且我还能够把里面内容背下来,虽然我当时认识不了几个字吧。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可以算是我的第一本启蒙读物,让我领会到读书的乐趣。后来我妈经常给我买一本叫做《米老鼠》的杂志,每天睡觉前,我妈总是给我念里面的故事,当然,故事还没讲完我就睡着了。后来上了小学,我迷上了《》,曾经有次一口气买了三十多本。中间曾经得到过一本格林童话,虽说看完了,也没什么印象。漫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反正那时候我也没什么爱好,除了玩电脑就是看电视,然后就是看漫画。最初的时候只是看图片,随着识字量的提升,我也开始看文字。虽然家里人对外人说的时候说我喜欢看书,不过那时候我主要看的是漫画书。尔后我又迷上了世界未解之谜之类的书籍。那种书写得比较玄乎,里面很多东西谁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我一直相信是真的,而且有些内容读起来还比较渗人,我仍旧读下去。大约四年级的时候,我比较贪玩,整天回家就是看《》,看电视,作业总是写得很晚而且效率低下,终于我妈不高兴了,把我所有的漫画书没收并且装进麻袋,扔到了垃圾桶里。就这样我与漫画的关系断了。现在想想也算不错,没了漫画以后我开始看一些文字比较多的东西,故事会啊,电脑爱好者啊,总之是能拿到什么看什么。

初一的时候看了《爱的教育》,确实被里面的内容打动了。那本书主要以小孩子的视角,记述了他身边的人和事。书里弥漫着真善美的气息,完全符合我的胃口。也让我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所以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着买书看。初中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历史,所以看的东西一般涉及历史。特别是到了初二,看有关二战的书籍,并且这种兴趣持续到高二分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要写读后感。在老师开的书单里面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我对这本书很不屑,因为我觉得里面写的是胡扯八道。可是因为别的书实在是不合胃口,我就勉为其难地买了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看着与一般的课堂推荐读物差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里面居然还有个附录,是被删掉的内容。于是我把整本书比较仔细地看了看,特别是对于附录的内容。因为故事背景是十月革命与国内战争前后的故事,既有历史又有战争,这一下对我的口味了。再加上之前看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这本书的兴趣建立在观看电视剧与我妈讲述的基础上),我算是被征服了。从那以后我就对十月革命的有关内容特别感兴趣。在初三的时候,在历史课本的后面的文化那一节,正好有关于肖洛霍夫的介绍。我第一次听说到苏联文学这个概念,然后在2005年11月5日左右,我在郑州购书中心买了一套《静静的顿河》。当时跟我同去的任俊鹏有些很不解,认为我花六十多块钱买书似乎是个很奇怪的行为。我觉得非常满足,就如同多年的梦想实现了一样,那是我第一次因为买到朝思暮想的书而感到喜悦。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书看完了,书里的插画不知道考了多少遍。后来专门上网找电影,俄文版外挂中文字幕的看了一遍。国语配音版的看了三遍。电影总共是六小时。可想而知我是多么喜欢那套书。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俄国粉,对于俄国作家的作品进行系统阅读,那是高中的事情。而阅读《静静的顿河》,也让我开始对马列主义产生好感,也开始尝试着接触马列主义。

然后就上高中了。说真的,高一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段时光。因为我身边的人中,只有金若梦喜欢阅读(我想正是因为这点,我们才能那么神奇的成为朋友),其他人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当我试着与他们聊聊关于读书的时候,总是会收到鄙夷的眼神与不屑的态度。有趣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高亮,自称是理科生,然后因为没考好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他讲课很一般,同学们对他情况不怎么样。不过他讲起古文来还是很不错的,适当掺杂些现代用语帮助理解。他给我的感觉还算不错,也因为他让我开始对古文感兴趣。所以我一直对他怀有敬意。高一的语文读本上有三国演义的内容。因为那时候我对古文比较感兴趣,而且因为我一直以来喜欢历史,所以很自然而然地读三国演义,接着是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然后顺带着把易中天出的几本书读了读。也让我喜欢上这个教授了。总之那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文言文,弄了本《史记》,买了本《汉书》,读起来那叫一个爽,顺带着看了百家讲坛的相关内容。

如果说高一的时候读书还有针对性,那高二的时候就是颇为任意了。我一边看文学,好比说《奥勃洛莫夫》,一边看地理,一边看历史,一边看政治,捎带着也成为了卡斯特罗粉。那时候我的阅读量远远高于现在。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无意中买了本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也让我开始注意这个作家。当然。我的兴趣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俄国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上。大一的时候买了套《古拉格群岛》,花了一个月看完。然后把索尔仁尼琴的其他基本书也买了《癌症楼》、《牛犊顶橡树》、《第一圈》。这些书,特别是《古拉格群岛》,对我的影响特别大。简单点说的话,是彻底颠覆了我的世界观,让我从脑残苏粉转变了。然后我的目光转向那些有争议的苏联作家与沙俄的作家。果戈里、莱蒙托夫、巴别尔。

最后摸爬滚打了几年,最终兴趣转向哲学,于是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怎么看别的书,主要是哲学类的。虽然说这样也算不错,至少能够巩固专业知识,但是也使得我的眼光被限制在哲学领域,特别是哲学史方面。读了一年哲学,收货也挺大的。只不过这种突然的断层,与以前生活的突然中断,也挺让我纠结的。 

阅读(656)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父亲节

下一篇:生命的美丽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