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05329
  • 博文数量: 375
  • 博客积分: 1116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2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2-14 15:4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75)

文章存档

2012年(375)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2-04-01 09:58:40

分析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变坏的根本原因

  让我们看一个事例。2011年1月,家乐福被曝光涉嫌价格欺诈,其在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多种价格欺诈行为。对此,国家发改委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或无法计算违法所得的,最高处以50万元的罚款。中国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一些洋品牌的小算盘很难逃过规则的惩罚。相反,中国许多品牌却步步为营,通过重视质量,提升品质,一跃成为国际品牌。

  洋品牌到底怎么了,为何在中国市场变坏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洋品牌的问题还是出在外商自己身上,并非是受国内市场的影响。或许会有外商或国人认为,是中国的质量环境使然,更是诚信和道德缺失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等水泥设备,近墨者黑”嘛。笔者以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倒是有洋品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之嫌。  洋品牌变坏还是自身不检点,是自己坏了名声,而非别人的错误。 首先,洋品牌的双重标准害了自己,对发达国家输出的产品是一个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却是另一个标准。、等烘干设备,尽管解释为参考本土标准和消费国的实际,其实就是降低了产品的标准。

、、等石头破碎、石头磨粉设备。

  近期,有网友称万科精装修房屋使用新型材料“纸板”作为业主的室内门,装修中多处使用“纸”做装修材料。虽然万科辩解称那不是“纸”,是“密度板”,但动辄霉变、受潮,且价格十分便宜的事实告诉消费者,所谓的“精装修房”,其实就像“纸”一般脆弱。其实,透过万科的“质量门”,不难发现,“纸板门事件”仅是装修问题的冰山一角。多重“门”的背后,是监管部门责任的缺失与监管方式的滞后。其次,某些洋品牌心目中对中国消费者存有的不平等念头。由于洋品牌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标准不统一,意味着消费者享受不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待遇,结果更肆无忌惮。 再之,洋品牌享受某些特殊“优待”,让其找不到北,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既然不诚信的违法成本很低,为追求高利润而偷工减料就在所难免,于是洋品牌一再“失身”。

阅读(16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