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分类: 嵌入式

2012-05-19 11:22:10

本文转自

第一次打开STM8的手册时发现,CPU中的寄存器只有6个,即AXYSPPCCC这几个寄存器,看上去特象早年苹果机使用的微处理器6502。在眼下都是多寄存器的RISC潮流下,不知ST推出的这种CPU架构有什么意图?这样的芯片能否与Microchip或者AtmelRISC结构的MCU竞争呢?在此我无意做评论,我只想了解这颗芯片。


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由于STM8采用了32位宽度的程序存储器结构,使得大部分的指令都能在一个周期内取出,并且采用了哈佛结构和流水线,相当多的指令也都是单周期完成的。这样的话,虽然CPUCISC架构的,但也基本上达到了单周期指令的效果,就像手册上说的,CPU的性能达到了20MISP24MHZ。就这一点来说,我个人感觉STM8还真不错。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要完成内存中的28位无符号数相加,结果还保存到内存中,用C语言描述成:


unsigned char a,b,c;


c = a + b;


这一段程序,用STM8汇编可以写成如下代码:


LD A, $1000


ADD A, $1001


LD $1002, A


这里假设a,b,c3个变量分别存储在内存中,地址为1000,10011002。从STM8的手册上可以查到,这3条指令都是单周期的,完成一个加法,只需要3个时钟周期,可见STM8CPU执行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在这种传统的所谓CISC架构中,我特别关心累加器A与内存的访问速度,因为如果累加器与内存的访问速度是单周期的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将内存当寄存器来看,这样写程序时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大的寄存器阵列,或者说我们也就没必要再去考虑变量在内存中还是在寄存器中。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对STM8越来越感兴趣了。

阅读(173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