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61810
  • 博文数量: 94
  • 博客积分: 526
  • 博客等级: 中士
  • 技术积分: 6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2-09 10:02
文章存档

2014年(1)

2013年(10)

2012年(83)

分类: LINUX

2012-11-01 16:43:47

http://blog.csdn.net/control_tech/article/details/5260398

1.Linux 的根文件系统可能包括如下目录(或更多的目录):
(1)/bin (binary):包含着所有的标准命令和应用程序;
(2)/dev (device):包含外设的文件接口,在Linux 下,文件和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访
问,系统上的每个设备都在/dev 里有一个对应的设备文件;
(3)/etc (etcetera):这个目录包含着系统配置文件和其他的系统文件,例如/etc/fstab(file
system table)记录了启动时要mount 的filesystem;
(4)/home:存放用户主目录;
(5)/lib(library):存放系统的库文件;
(6)/mnt:用户临时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
(7)/proc:linux 提供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proc 文件系统的挂在点,系统启动时在内
存中产生,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访问这些文件来获得系统信息;
(8)/root:超级用户主目录;
(9)/sbin:这个目录存放着系统管理程序,如fsck、mount 等;
(10)/tmp(temporary):存放不同的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
(11)/usr(user):存放用户应用程序和文件。
2.利用busybox 制作根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的组成:目录、shell 及命令、库、脚本
1:目录
根文件系统要包含的目录:/dev 、/lib、 /etc、/proc
/dev:设备文件系统的挂接点
/lib:用于存放动态链接库
/etc:用来存放初始化脚本和其他配置文件的
/proc:用来挂载存放系统信息虚拟文件系统
2:Shell
Shell 就是 Busybox 的命令解释器,它负责解释用户键入的各种命令。进入/opt/ruiva/
busybox-1.10.1/ 目录,找到Makefile 里面的ARCH 和CROSS_COMPILE,改成: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然后:
# make menuconfig
Busybox Settings ---> Build Options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选上,静态编译省去了移库的麻烦;
Busybox Settings ---> Installation Options ---> Don’t use /usr 选上,不然make install
就会安装到/usr 目录下,选上后默认安装到_install/目录下。
其他命令的取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希望功能强点,就多选点命令,希望体积小点,
就尽量裁剪掉不用的命令即可,需要用的时候再加上也是可以的。
# make
make 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比如taskset 错误还有insmod 错误,这时候我们需要make
menuconfig 做些修改:
Miscellaneous Utilities 下去掉taskset;
Linux Module Utilities 下去掉Support version 2.2.x to 2.4.x Linux kernels
然后重新make 应该就可以了。
# make install
默认是安装在 Busybox 下的 _install 目录里,然后我们就可以在Busybox 生成的Shell
基础上建根文件系统了,以命令示之,如下:
# mkdir /root/sun/rootfs
# cd /root/sun/busybox-1.10.1/_install
# cp -r ./ /root/sun/rootfs
# cd /root/sun/rootfs
# mkdir dev
# mkdir etc
# mkdir lib
# mkdir proc
# mkdir sys
# mkdir tmp

# mkdir mnt
# mkdir root
以 root 身份执行(可通过 su 切换):
# cd dev
# mknod -m 660 console c 5 1
# mknod -m 660 null c 1 3
# mknod -m 660 ttyS0 c 4 64
# mknod -m 660 ttyS1 c 4 65
通常dev/下的设备节点文件会根据情况不断添加,这里只是添加了启动系统所必需的终
端节点以及串口节点。
3:库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lib 库和文件:
如:编写hello.c 程序,然后编译成hello,执行ldd hello 可看到hello 需要用到的相关
库,从交叉编译器拷贝这些库到lib 目录即可。注意:ldd 命令是在交叉编译器的bin 目录下
提供的。
一般用到的库文件都可以在交叉编译的lib/目录下找到,如果还需要用到其他的库,那
就只有自己下载源码手动交叉编译再添加了。
4:脚本
要使 Shell 正常工作, 还要设置初始化脚本。
<1>首先是 /etc/inittab:
::sysinit:/etc/init.d/rcS
ttyS0::respawn:-/bin/sh
::ctrlaltdel:/bin/umount -a –ra
文件中的每一行都被三个冒号分隔成4 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含义:
(1)第一个冒号前面的数字或者字符是该行的行标识符,该文件中每行的行标识符都
不一样。
(2)第一个冒号后面是该行的状态标识符,代表init 进程的运行状态,在linux 中的规
定是0,1,2,3,4,5,6,每个值对应的含义注释部分有详细的说明。如果为空,则对

任何级别都有效。
(3)第二个冒号的后面是该行的动作标识符,表示init 进程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的方
式。在linux 中规定了多种方式。部分说明如下:
once:在执行本行第四部分中的命令或者程序时,init 不必等待执行这些命令的进程完
成,可以立即执行下面的循环;
wait:在执行本行第四部分中的命令或者程序时,init 必须等待执行这些命令的进程完
成后,才能进行下面一行的操作;
respwan:表示如果本行的命令进程终止后,init 进程应该马上重新启动相应的进程;
sysinit:init 进程启动后,最先执行动作标识符为sysinit 行的命令或可执行程序。而其
他标有boot 或bootwait 行的命令要等到sysinit 行的命令或可执行程序终止后才能执行;
ctrlaltdel:当Ctrl+Alt+Del 被同时按下时,init 进程将接收到系统发送的SIGINT 信号,
马上执行本行的shutdown 命令,关闭系统;
initdefault:指定系统启动时,该行的运行状态为init 进程被调用时的默认运行状态。
如果在该文件中没有initdefault 状态项,则启动时init 将询问用户以什么方式运行。
(4)在第三个冒号后面是init 进程要执行的shell 命令或者可执行文件。每行的shell
命令或可执行文件是否被执行取决于每行的“状态”和“动作”。从init 进程的执行流程可知,
init 进程先创建一个shell 进程,再由该shell 去执行相应的命令。
<2>其次设置文件系统的挂载表 /etc/fstab:
(1) fstab 文件的作用
文件/etc/fstab 存放的是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当正确的设置了该文件,则可以通过"mount
/directoryname"命令来加载一个文件系统,每种文件系统都对应一个独立的行,每行中的字
段都有空格或tab 键分开。同时fsck、mount、umount 的等命令都利用该程序。
(2) fstab 文件格式
下面是/etc/fatab 文件的一个示例行: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dump fs_pass
/dev/hda1 / ext2 defaults 1 1
fs_spec - 该字段定义希望加载的文件系统所在的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对于一般的本地块
设备情况来说:IDE 设备一般描述为/dev/hdaXN,X 是IDE 设备通道(a, b, or c),N 代表分区

号;SCSI 设备一描述为/dev/sdaXN。对于procfs,使用`proc'来定义。
fs_file -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对于swap 设备,该字段为none;对于
加载目录名包含空格的情况,用40 来表示空格。
fs_type -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类型,一般常见的文件类型为ext2 (Linux 设备的常用文件
类型)、vfat(Windows 系统的fat32 格式)、NTFS、iso9600 等。
fs_options -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是由逗号分
隔开来。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足需要。其他常见的选项包括:
ro 以只读模式加载该文件系统
sync 不对该设备的写操作进行缓冲处理,这可以防止在非正常关机时情况下破
坏文件系统,但是却降低了计算机速度
user 允许普通用户加载该文件系统
quota 强制在该文件系统上进行磁盘定额限制
noauto 不再使用mount -a 命令(例如系统启动时)加载该文件系统
fs_dump -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
转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置该字段为0
fs_pass - 该字段被fsck 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文件系统
"/"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
置该字段为0
示例代码如下:
#/dev /root / defaults 0 0
none /tmp ramfs defaults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pts devpts mode=0622 0 0
none /sys sysfs defaults 0 0
<3>再设置 /etc/init.d/rcS:
#! /bin/sh
mount -a
mount -o remount,rw /dev/root /
mount -t proc /proc /proc

5:链接目录到linuxrc (系统默认的init 文件)
#cd – (回到rootfs)
#ln -s bin/busybox linuxrc
这步通常编译busybox 的时候就已经自动生成了,不过可能由于移动到安装好的文件系
统到其他地方,linuxrc 这个链接文件可能失效,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用上述指令手动创建
一个链接文件了。
6:生成根文件系统映像
<1> cramfs 文件系统
# /opt/ruiva/tools/mkcramfs rootfs rootfs.cramfs
<2>jffs2 文件系统
#/opt/ruiva/tools/mkfs.jffs2 –d rootfs –o rootfs.jffs2 -e 0x4000 –p 0x200000。
-e 选项确定闪存的擦除扇区大小(通常是64 千字节)。-p 选项用于在映像得剩余空间
用0 填充。-o 选项用于输出文件。
<3>ramdisk 文件系统
#mkdir initrd
#dd if=/dev/zero of=initrd.img bs=1k count=8192
#mke2fs -F -v -m0 initrd.img
#mount -o loop initrd.img initrd
#cp -av /root/sun/rootfs/* initrd
#umount
#gzip -9initrd.bin

阅读(55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