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703
  • 博文数量: 72
  • 博客积分: 329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4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1-29 21:02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72)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Python/Ruby

2012-02-08 23:46:53

此文章支持:

说起牛奶,很多人会说“真念念小时候的牛奶啊,又香又浓……”现在的牛奶,为什么变得“淡而有趣”了呢?

不易念象,既然那些“好”的味道能够进进奶中,那么“不好”的味道,自然也可以进进到奶中。所以,要念获得“香”的奶味,便需要有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

人们经常说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奶的味道,确真与奶牛吃什么密切相关。如果用仪器来分析的话,草中至少有几十种具有“味道”的物质。最沉要的是一类化教上称为“萜”的成分,此外还有醛类、酯类、酮类、烃类等挥发性物质能够产生“气味”。不同的植物所含的这些物质并不相同,比如双子叶植物便比禾本科植物含有更多的萜类化合物。

牛奶的浓淡,与内容形式都有关

牛奶“香浓”中的“浓”,有时候是指香味浓郁,有时候是指牛奶看起来粘。还有很多人把“放一会儿便出现一层奶皮”当作“浓”。香味浓郁的“浓”后面再说,这里先谈粘稠意义上的“浓淡”。用科教参数来说,便是粘度。

牛奶的粘度首先取决于其中的固体含量。牛奶中从要的固体有脂肪、蛋白质和乳糖。不同的牛奶中,总的固体含量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头奶牛,在不同状况下挤出来的奶固体含量也不一定相同。我们看到的商业化的牛奶,尤其是同一个品牌的,组成很一致,是加工过程中调整含量的结果。牛奶中的固体含量和奶牛的营养状况联系很大。比如说美国标准化养殖的奶牛,挤出的奶蛋白质含量普通在3%以上。而我国散户养殖的奶牛,按照修订生奶标准的专家所说,只能把2.8%当作目标此外,脂肪含量也和饲料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会使脂肪含量下降。所以,生奶中的固体含量,会体现为“浓淡”,真践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奶牛的营养状况。

由于牛奶中的脂肪对于于健康不利,人们会停止“脱脂”处理。减少了脂肪,自然也便减少了固体含量,所以脱脂或者低脂牛奶也便会“更淡”。

在牛奶中,脂肪是以一个个的“乳滴”的形式存在的。脂肪与水不混溶,全靠乳滴外表吸附的蛋白质才安安静静地呆在水中。不过脂肪比水轻,这些乳滴倾向于上沉到牛奶上层。上沉到外表,便会形成一层“奶皮”。由于它穷含脂肪,所以“很香”。这个上沉的速度大致和颗粒大小的平方呈正比。便是说,如果颗粒直径变成2倍,那么上沉速度将变为4倍

除了拿来做“双皮奶”之类的小吃,牛奶的分层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它破坏了牛奶的均一性,而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不新鲜”的感觉。为了避任这种状况的出现,现代化的牛奶加工会停止“均质化”处理。便是用外力把牛奶颗粒“打小”,通常会把颗粒直径降到原来的10分之一左右,其分层速度便大致只有原来的100分之一了。除了固体含量,牛奶的粘度还和其中的乳滴大小有关。固体含量相同的状况下,乳滴越小,粘度越低。因此,均质化后的牛奶,便会显得“更淡”。

此外,牛奶的粘度还和其酸度有关。如果其中细菌很多,有的细菌会分解脂肪,释放出脂肪酸。有的细菌会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二者都会增加牛奶的酸度。酸度的增加会增加牛奶中蛋白之间的互相作用,导致牛奶变粘。

总的来说,牛奶的“浓淡”改变有不同的影响因素,需要具体分析。
不能繁单地说感觉“变淡”了是好还是不好。

“奶香”,来源于奶牛的食物

牛奶为什么不再香浓?香浓和营养有什么联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牛奶的“浓”“香”说起。

草长在地里的时候,新陈代谢正常停止,不会释放出太多的气味物质。当草被割下,草里的脂肪氧化酶便迅速激活。这些酶会氧化分解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脂类物质,释放出大量有“味道”的挥发性物质。路过正在剪草的草地,会闻到浓郁的“青草味”,便是这个缘由。

在奶牛吃草的时候,这些有味道的物质可以经过消化系统被吸收,经过血液最后进进奶中。挥发到空气中的“香味物质”也能够被鼻子吸进,经过肺而进进血液系统,更加迅速地进进到奶中。

除了“记忆总是美好”这样的人文因素,现在的牛奶确真可能“淡而有趣”。真践上,国外的牛奶,也往往是淡而有趣的。这种变化,是进步?是倒退?还是无法呢?

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牛奶,往往喂给奶牛标准化、精口调配的饲料。这些饲料通常是为了提供充分均衡的营养,使奶牛多产奶以及产的奶有更下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奶味如何,并不是一个沉要的指标。平淡的奶味,更容易完成标准化。

为了增加饲料来源,还有很多枯草、秸秆及其发酵产物被用于牛奶喂养。在合理的搭配下,这些饲料也可以产生合格的牛奶。不过,便“奶味”而言,便很易产生我们儿时记忆中的“香浓”了。

奶味,真的是“百味杂陈”
前面说了奶味和奶牛的饲料密切相关,指的是刚刚挤出来的奶。现真生活中,绝大少数人都只能喝经过“收集-运输-加工-运输-分销”的牛奶。最后,到消费者手里的奶味便和刚挤出来的奶大相径庭了。这样的奶,汇集了整个产销过程中每一步的影响,真可以用“百味杂陈”来形容。奶中异味的来源,可以分为ABC三类。


A是指吸收的异味(Absorbed )。挤奶环境中的“异味”不仅可以经过奶牛的呼吸引进奶中,还可以直接被吸收进进挤出来的奶中。如果把一碗牛奶敞口放在冰箱中半天,大致便可以体会一下味道的变化。再来考虑一个苍蝇乱飞、屎尿横溢的环境,
便不易念象挤出来的奶里会不会吸收一些“佐料”了。

B是指细菌导致的异味(Bacterial )。牛奶本身是很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从挤奶到灭菌的每一步操作,都可能引进细菌。在冷藏的条件下,也只是延缓了它们的生长,任何时候恢复下温(即使只下到7℃以上),哪怕是不长的时间,它们也会争分夺秒地扩张。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异味,比如常睹的有“酒糟”的味道和“腐臭”
的味道。前者普通是由于没有及时、恰外地冷藏而产生,会进一步转化成牛奶的“酸度”。但是这种酸是杂菌产生的,和受人类控制的乳酸菌发酵不同,并不是令人愉悦的味道。后者也是冷藏不当产生的,细菌从要作用于蛋白。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存,
时间长了会严沉到牛奶凝结和分层。当鲜奶中的细菌数在百万这个数量级的时候,便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腐臭味了。普通状况下,这些细菌并不易杀灭。但是,经过灭菌处理,把奶中的细菌数量降到了“合格”,这些异味物质也还是不会消失。

C是指化教反应产生的异味(Chemical)。 化教反应的产生可能来源于病奶牛所吃的药物、清洗容器所用的清洁剂、水的酸度过下、容器上的铁或者钴等等。在排除了这些因素的状况下,牛奶本身的质量会影到到脂肪的氧化,从而产生异味。

前面说了牛奶中的脂肪是蛋白质包裹的颗粒。如果脂肪外表的蛋白质膜破裂了,脂肪便释放出来。这些脂肪可能被氧化释放出游离的脂肪酸,进一步产生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很多缘由可能导致这种异味的出现。奶牛营养不合理,比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或者冷量不够,会导致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足,从而使得脂肪颗粒容易破裂。此外还有挤奶期过长、挤出的奶放置时间过久或者搅静过于剧烈等,也会增加牛奶中的“哈喇味”。

 

 


此文章支持:
牛奶啊,你为何香浓不再
像水一样碎
阅读(12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