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2-02-07 15:20:54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为祝贺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汉文帝(公元前203年—前157年)每逢正月十五之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遂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元宵节盛极一时。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赏灯习俗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节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一般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元宵节与猜灯谜
猜灯谜,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显示大明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将元宵节的上等活动变为10夜,从即从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七才结束。这是古代元宵灯节的鼎盛时期。那时,人们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皇宫午门外扎“鏊山万岁灯”,与民同乐。不过,朱元璋曾因元宵节灯谜而大开杀戒,实在与“与民同乐”背道而驰。
据传说,有一年的元宵节之夜,明太祖朱元璋换上便装带随行人员游逛京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特别热闹。
五光色彩的花灯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谜,其中有个画谜引起了阵阵笑声,围满了猜谜的人。朱元璋也兴致勃勃地挤了过去观看。这幅画谜的谜面是:一个光着两只大脚的妇女怀里抱个大西瓜,打俗语一句。朱元璋一看,明白了七八分,又悄悄地询问左右的人。大家都摇头表示猜不着,其实是不敢随便乱说,恐怕惹是生非。后来,有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说这个谜是:“女子同眠,二鸟并肩,人挑肩担,月去耳边。”朱元璋一琢磨,这四句是“好雙大脚”,可是画面上还怀里抱个西瓜呢?“怀”的谐音为“淮”,谜底分明是“淮西妇女好大的脚”。于是,朱元璋顿起杀机,命令随从官员派兵在没有制灯谜的家门口贴上个“福”字,第二天挨门挨户搜查,凡是门上没贴福字的一律满门抄斩,结果是十室九空,杀了很多人。
朱元璋为什么这样残暴呢?他的老婆马皇后是淮西人,据说不缠足,是大脚。谜底是“淮西妇女好大脚”,当然犯了大忌,等于是对皇室的反抗。谁也没想到一个灯谜却招来了一场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