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1-12-26 11:10:05
在明军大炮的一声巨响之下,皇太极突然离世了,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皇位继承人的遗诏。从此,一场血雨腥风的王位之争拉开了帷幕。 由于太子年幼,在皇叔中年轻有为之才又大有人在,其中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威胁最大。不过这两股争夺势力也是在互相较劲、暗自争斗。
皇太极的遗孀孝庄看到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局势,便趁势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把自己5岁的儿子福临推上帝位。后来,清军入关后,这个5岁的孩童便成了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多尔衮之所以愿意辅佐福临,是因为比起豪格,福临和孝庄更好对付。孝庄知道多尔衮毕竟是皇叔,皇太极下面又有几位皇子,若多尔衮硬要称帝,必然激起公愤。而豪格就不同了,他是大皇子,若真能成事也无人敢质疑。所以,权衡之下,若要保证自己年幼的儿子能稳坐王位,还是要依靠多尔衮的势力。而这个靠山既要做得漂亮,师出有名又要让他心甘情愿地为臣而不得有反叛之心,于是,她便想到了“再嫁”的计谋。入关一年左右,局势初定,孝庄就按照满族“兄死则妻其少”的习俗,下嫁给多尔衮。表面上看是按照习俗,实际上却是孝庄利用多尔衮牵制豪格的计谋,借多尔衮的羽翼暂时躲避片刻,待到自己实力强大之时,再行反击。就这样,在孝庄的“美人计”下,多尔衮一时放弃了皇权,成了福临的继父,封为“皇父摄政王”,彻彻底底成了一个辅佐幼帝的“忠臣”。如此一来,多尔衮独揽大权,和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孝庄此举,虽然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但至少暂时保证了母子的平安和朝廷局势的稳定,给刚刚入关后的清廷创造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条件。
孝庄的“下嫁”之计堪称是开创清朝盛世的关键之举,试想,皇太极在清军入关之际去世,若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便让明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入关便不可成事。况且,若清军内部因为皇位之争而祸起萧墙,那么别说是入关,还可能会被明军反击,被赶回草原。所以说,孝庄的“下嫁”牵涉甚广。她当机立断拥立自己的儿子为王,稳定军心,又以权势利诱,让多尔衮、豪格互相牵制,二人为了争夺大权必然会争先入关,明争暗斗。成功入关后,局势不稳,反清势力又频繁涌动,多尔衮与豪格两势力不相上下,朝廷分为两派无疑是给了明朝余孽可乘之机,所以,孝庄便采取拉拢之法,暂时投靠多尔衮这边,除去豪格,整顿朝纲,同时又不能让多尔衮有谋反之心。这一举多得之利若想实现,“下嫁”之举是最佳的选择。自古有云:红颜祸水。这“祸水”之说自然是对于“败寇”而言,但若是能妥善地利用这“祸水”赢得胜利的话,“成王”便不费吹灰之力了。一颗坚硬的钢钻砸在棉花里,瞬间就会被白花花的棉花给淹没。很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以硬碰硬,则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反而会出奇制胜。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越是刚烈之人,越是感性,往往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便可收服,若是同样以硬碰硬,只会激发更深的矛盾,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