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894317
  • 博文数量: 701
  • 博客积分: 215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32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6-29 16:28
个人简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01)

文章存档

2019年(2)

2018年(12)

2017年(76)

2016年(120)

2015年(178)

2014年(129)

2013年(123)

2012年(61)

分类: IT职场

2014-03-08 20:39:15

Hank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000296.html)版权所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痕迹识人,面试读心》 培训总结
讲师: 王新宇
职引招聘网CEO

简介
在参加这个培训之前,断断续续,按照部门项目的需求,招聘面试了一些人,当然,最后也为部门招进来了一些人。
但在整个过程中,以及事后总结中,总觉得这些招聘面试是东一葫芦西一瓢地问,有一招没一招地考察,不成章法。
最后在决定是招某个,还是不招某个人时,也没有全面的,站得住的理由去支持决定。
有时一个多小时的面试下来,对应试者的了解如隔靴搔痒,盲人摸象不得要领,恨不得还再聊一个小时才行。

对招进来的人,进行接触和沟通后,也和面试过程中的一些判断也有偏差,
有时就会问自己:"怎么当时面试时没有去考察这一点呢? 怎么没有看来出他的这个方面呢?"

之后听了王新宇老师做的《痕迹识人,面试读心》讲座,觉得有所得。就重新梳理后,做了这个总结。
其实面试中,如果划开专业技能的考察不说,剩下的各种提问,答题,自述等,其目的都是对面试人的人性探讨和考察。
只有面试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符合职位的要求,才有可能他将来能胜任这个职位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老师讲课的内容,以及我们面试中所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手段都必须围绕这一点展开。

这个总结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面试背后所隐藏的人性思考,心理推理;
第二部分是我依据招聘面试的步骤对整个培训的内容重新做了整理,点评,好用于实际的招聘面试指导;


第一部分: 面试中的人性思考与心理推理
一、职业素养
我对王老师职业素养的观察
1. 王对每个回答他问题的人,都会看对方的姓名后,再以姓名为人称进行交流;
2. 使用话筒时,将话筒竖直抓握,放在离下嘴唇两指处。

二、女程序员少的原因
1. 自然条件。如生理周期,体质,生育等;
2. 逻辑思维能力的偏好。男生更偏好理性思考,科学研究,女生则更偏好感性思维模式;

三、人脉关系圈
通常我们的人脉关系圈所示:


四、经验与经历
经历与经验最大的区别叫“总结”,很多人为什么成长的速度和高度会有明显的人际之间的差别,
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总结意识和习惯”。

因为有这样的总结,所以好处是将来当他遇到同样类似的局面时知道怎样应付或者说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在这一点上,人分三种:
. 有经历,无经验, 
  他们的特点就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而不自知;
  这样的人比较少;
. 有经历又有经验
  我们只有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经历才能得出一些感知;
  有经验的人是绝大多数人;
. 能把别人的经历转化为自己经验的人
  比如说看到你在那里摔了个跟头,下次我经过时就会格外小心;
  这样的人很少,在人群中的比例不会超过1%;

简历中体现的是经历为主,在面试中更要看的是经验,即从简历和面试中考察他的总结能力;

五、痕迹、标准与逻辑
首先来看这三者的定义
. 痕迹是一个人过去经历所留下的印记,
  其特点是在候选人不经意间会流露出来,难以隐藏和掩饰,因此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候选人某些方面的特点。
. 标准是一个人内心看待事物的评判尺度,是一个人"三观"的外在反映;
. 形成痕迹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对人的观察中,需要通过沟通,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判断,
  痕迹和结论不存在准确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所以不要从痕迹就直接得出结论,而是要通常沟通,观察,逻辑推理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下面是老师在讲课中的一些痕迹推理
1. 参加培训人员构成的问答
问: 在坐的,参加培训的人中技术人员的占比?
王: 约40%

问: 这个比例,和横向的其它互联网公司,如新浪,网易,腾讯等,您主持的同类讲座中是多还是少?
王: 其实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很符合现场灵活运用,将我作为一个面试者进行的考察,
    但第二个问题则没有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延伸;
    如同在面试中一样情景,你挖井取水的地方其实选对了,但没有继续挖下去,而是准备换个地方再尝试;
    所以你现在再对第一个问题延伸下,重新问我一遍。

问: 这个比例你是如何得出来的?
王: 我在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之前,对整个在座的人总体扫了一遍,
    根据技术人员的穿衣,打扮的特质--他们会穿得偏灰色系,多是T恤和夹克,通常不会对头发进行精心的梳理--得出来的。
    所以,这就是从痕迹的角度去识人。

2. 男人的手机
王: Apple在推出iPhone时分为白色版和黑色版,通常男性都会选择黑色,而女性选择白色。
    而我们外形粗犷(身高1.8M,体重100KG左右)的Mr.吴,选择的确是白色版,而且有一个很好的手机套装着。
    我分析Mr.吴是一个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人。
    Mr.吴,能和我们分享下你背后的故事吗?
吴: 其实这个手机是我中的,所以白色不是我选的。
    而手机套是因为我不想手机外壳被刮花了。
王: 所以有时候痕迹并不是真的有很深的意义,并不能从现象直接得出结论,需要去验证和推理;

3. 转笔算成绩
王: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算成绩,
    我需要找到一个会转笔的同学;
    好,有一位女同学,Miss.李(戴了高度数的眼镜),你转下笔。
李: 我其实不很会转啊.
    (李转了几次,只会朝一个方向,而且掉了两次。)
王: 我算一下,你在高一,高二的成绩应该在20名左右,对吗?
李: 嗯,差不多;
王: 实际上我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转笔流行的时间在95年到98年间,而你当时应该是在高一,高二的时期;
    而转笔转得好,通常是长时间做题,思考时练习的结果;
    所以从你的转笔我做了一个大致的推断,
    这次虽然正确,但不会是每个人都正确,但概率是蛮大的。

4. 刚毕业学生的5位QQ号
王: 现在刚毕业的学生用5位的QQ号,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痕迹;
    实际上5位的QQ号只在97年到98年间才有,现在很难再见到了。
    而刚毕业的学生用5位的QQ号,可能性只有几种:
    一种可能是买的,说明对网络资产很重视,而且在这个方面不差钱;
    第二种可能是父母或长辈给的,那说明家庭里有很早玩互联网的,那么他接触应该也早;
    第三种可能是自己的,实际上这种很少,说明玩得真的很早;
    还有人说可能是盗号盗的,实际上这个基本上没在,盗的号通常不会自己用;

5. 特殊的邮箱名
王: dugusou@这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用邮箱,说明什么?
    一个人起邮箱通常是在比较放松的状况下,所以它往往代表一个人的自我潜在认知。
    我问了下,这个名字"独孤叟"的拼音,意思是独孤求败,你们都来打败我吧。
    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取这样名字,说明了他内心的孤傲。
    所以你记住一句话,怪异的邮箱背后一定有故事值得挖掘。
    现在我来问下,谁有名字比较不一样的邮箱?
赵: 我,我的邮箱名是: worldroom
王: 有什么故事吗?
赵: 是我大学时取的,我当时很想创业,觉得从我的这个房间里要走向世界;

6. 姓名中的痕迹
王: 姓名中其实有很多痕迹可以发现,现在我们现场来看几个人的姓名,看我的推理正不正确。
    好,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Z小财”。
    小财这个很有意思,大家看他的这个财是财富的财;
    我推断你的家庭出身是农村的,而且小时候比较苦;
Z小财: 是的,我哥叫"大财";
王: 其实父母在取名字时,通常都会是寄托了一些感悟,情感和期望在他们的孩子的姓名中,
    所以从你的名字中,推断你的父母在他们生你的人生阶段,希望的是你将来,或是你给家庭带来一些小财,
    这和更普通的名字,如"学", "才","志"等名字很不一样;

王: 好,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X冉冉",她的名字是叠字。
    实际各位为人父母的都有经验,你们叫你们家小孩的小名时通常都是叠字,如"囡囡", "玲玲","童童"。
    这代表了父母对他们小孩的爱,而将这种爱延伸到你们的大名,说明非常的喜爱你。
    而"冉冉"这个名字有"冉冉升起"意思,
    所以我推断你们家是城市的,而且你的父母有一定的教育程度;
X冉冉: 嗯,是的;

7. 涉事之女的身份推理
王: 去年有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大众,以及媒体争议很大的一点就是这件事中的这个女的的身份;
    从逻辑推理角度来说, 
    如果我们要撒谎,会将撒谎的内容建立一个实点上。
    如果我们要反驳某件事,则一定会反驳这件事情的第一逻辑点。

    后来这个女的家人在媒体上辩解时说:"她不是..., 即便她是,也不能被XXXXX."
    如果我对ZZ说:"你是小偷,你偷了我的手机!"
    你肯定会是说:"我不是小偷,你不能乱咬人, ...".
    而不会说:"我不是小偷,即使我是,我也没有偷你的手机!"

8. 某某日记
王: 中学时我们都学过某某日记。
    实际上我们自己在中学时也有写过日记,当然不是那种交给老师看的,如“今天的天气真好”开头的日记,
    而是写给自己看的,会带锁的那种,
    我们写给自己的日记通常会写满了对某人,某事真实的看法和思考;
    而我们去看某某日记时,觉得他的日记都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它的真实性可以推断得出;

9. 学生的“土豪”手机号
王: 有一次我在培训中遇到一个外地的女生,她的手机尾号为“8868”,
    年轻女孩能用这种号的其实很少。
    我就问题她,这号是怎么来的。
    她说,是她父亲给的,因为她父亲是当地联通的头,所以有这样的手机尾号。

10. 美女学生的高带薪学习
王: 在一次对地产行业的商业班进行授课时,我遇到了一个女学生。
    从外表看,她长得很漂亮,气质也不错。 
    我看她的背景资料介绍,她是来自一个地方上的房地产企业,她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她的前一份工作是做化装品销售,月薪2千的样子;
    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后,月薪1W2.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老板给他这么高的薪资,而且她还有时间来参加这种高端商业班的培训。

我问她,  “你们公司的其它高管都是什么出身?”
她说,    “我们公司也是地方上的大公司,高管都是万科,绿地等过来的”。
我再问她,“你这上课的成本很高啊,学费本身就不便宜,而且每周要飞过来又飞回去,还得在这边住两个晚上。
她说,    “还好,学费是公司出的,机票和住宿老板那边也能报销。”

我发现她提的是一个PLADA的包,虽然不知道价格,但我知道这个品牌的包通常都很贵。
我问她, “你这包不错啊,一看就不是便宜货,是你男朋友还是老公送的?”
她说,   “没,我单身,这个包是PLADA的基本款,我在日本玩时买的,二万多吧,还好,不算太贵”

聊到这儿,我基本能判断出她是什么来历了。

六、强刺激与弱刺激对性格的影响
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归纳直起来是两种刺激造成的:
  强刺激和弱刺激

强刺激,更多的是负面的强刺激,如刚毕业的人被开,性格内向的人失恋,通常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信佛;
        强刺激不一定要是亲身的经历,如看到一起很严重的车祸,这种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也会使你开车时很小心;
弱刺激,则代表的是一种环境,长时间的对人的训练,造成的影响,乃至形成一种习惯。
        如前面讲的转笔,就是一种弱刺激,长时间地练习形成的一种习惯。

讲到这两种刺激,我再举两个例子。
1. 佛珠与信佛
有一次是夏天的课,课堂上有一个小伙子脖子上戴了很大的一个佛像,
我很好奇地问他:“你这是什么佛,我能看下吗?”
他说,“看下可以,但不能摸,因为我信佛,这个佛是我在五台山求来的.”
我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会这么虔诚呢?”
他说,“我以前也不信,我前两年得了非常大的一场病,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法医治,
        后来我去五台山拜了佛,许了愿。
        回来之后,我的病就治好了。
        病好后,我还专程去了五台山还愿,从那后我就开始信佛了”

所以说,重大的负面强刺激,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
而那些脖子上同样挂了佛却不信佛的人,通常会说,“你看你看,这是多少钱买的”

2. 小孩讲脏话
小孩在四、五岁时是语言的敏感期,他会很容易去模仿大人的言语。
在北京开车的人都知道,很多平常讲话注意的人,到了开车时也会各种开骂。
我在我们家闺女四、五岁时,经常开车带她出去玩,有一次我就发现她学会讲脏话了,而且会在很多场合刻意去加进这些脏字。

其实在这时候,父母不要对小孩一味地禁止“不准讲...”,
这样其实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小孩产生逆反心理,更刻意地去讲;
我注意到她是在我开车时学到的这些词。
之后,我在开车时就刻意避免,不再出现这些词,大概过了三个月的样子,这些脏字就从我闺女的语言中自动消失了。
其实,人对新鲜刺激会刻意去学习和模仿,但你去掉这种刺激时,人反而就会淡忘,形不成习惯。

虽然我能在我开车时避免这些脏字,但她在幼儿园的时间更长,如果她身边的小朋友会经常讲这些脏字,
这样就又形成了长时间的弱刺激,也会让她形成讲脏话的坏习惯。
所以说选择好的幼儿园,学习环境,孟母三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七、从创始人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特别是由创始人经营的企业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由创始人决定的,也体现了创始人他个人本身的一些物特质。
如你们企业这一点就很明显。
我接触过你们的老板几次,就能看出来你们老板是一个“注重细节,目标导向的人”。
你们的老板曾经因为一些细节问题,直接开过两个总监;
而且你们老板为了给你们的产品站台--虽然后来你们的产品没有成功,
在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朋友婚礼上的那次强行偷拍并曝光的事件就可见一斑,这正说明他对结果的看重。
而这两点特质,看印在你们工牌上企业文化标语就体现了。

八、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个人创业的方向
运用流程性思考方法(就是一个事物的发展趋势,或一个人对某个内容的表述,它的顺序是很重要的),
来分析互联网走过的道路,就看到我们今后的方向在哪里。
互联网的起点是硬件(IBM, Apple) --> OS软件(DOS, MS Windows): 安全软件(360的切入点) --> 应用软件(金山,播放器)
--> 浏览器(网景) -->搜索(google,baidu) --> 个人应用(QQ),商业应用(阿里)。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同样也要走这条路;
硬件(小米,Apple)-->OS软件(Android, iOS):安全软件(360的切入点) --> 手机应用软件
--> 浏览器(UC, sogou, 360) --> 搜索(baidu, ) --> 个人应用和商业应用;

所以说市场大的是最前端和最后端,如果站在中间,则很尴尬,利润和市场地位会受两头的挤压;
阅读(1745) | 评论(0) | 转发(2)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