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基线(Baseline),基线是软件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至于对外的正式发布,更是应当从基线了的版本中发布.
基线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参与项目的开发人员将基线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录和文件填入他们的工作区。随着工作的进展,基线将合并自从上次建立基线以来开发人员已经交付的工作。变更一旦并入基线,开发人员就采用新的基线,以与项目中的变更保持同步。调整基线将把集成工作区中的文件并入开发工作区。
2、建立基线的原因
建立基线的三大原因是:重现性、可追踪性和报告。
重现性是指及时返回并重新生成软件系统给定发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项目中的早些时候重新生成开发环境的能力。可追踪性建立项目工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其目的在于确保设计满足要求、代码实施设计以及用正确代码编译可执行文件。报告来源于一个基线内容同另一个基线内容的比较。基线比较有助于调试并生成发布说明。
建立基线后,需要标注所有组成构件和基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重新建立。
3、建立基线的优点
建立基线有以下几个优点:
基线为开发工件提供了一个定点和快照。
新项目可以从基线提供的定点之中建立。作为一个单独分支,新项目将与随后对原始项目(在主要分支上)所进行的变更进行隔离。
各开发人员可以将建有基线的构件作为他在隔离的私有工作区中进行更新的基础。
当认为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可以利用基线重新建立基于某个特定发布版本的配置,这样也可以重现已报告的错误。
4、基线的使用
定期建立基线以确保各开发人员的工作保持同步。但是,在项目过程中,应该在每次迭代结束点(次要里程碑),以及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结束点相关联的主要里程碑处定期建立基线:
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先启阶段)
生命周期构架里程碑(精化阶段)
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构建阶段)
产品发布里程碑(产品化阶段)
5、分类
第一次提出的软件配置项就构成基线配置项。基线分类列表如下:
–系统功能说明。系统模型,项目计划,进度安排,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图形分析模型、过程、原型、数学规格说明;
–设计规格说明。包括:数据设计、软件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对象的描述等;验收规格说明;
–测试规格说明。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预期结果、测试记录、测试报告等;
–数据库描述。包括:数据模式、记录结构、数据项描述;
–模块规格说明。包括:模块功能、模块算法、模块接口等描述;
–运行系统。包括:模块代码、链接模块、数据库、支持及工具程序等;
–用户文档。包括:安装说明、操作说明、用户手册等;培训计划;维护文档,包括:故障报告、维护手册、更改记录等;
–项目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6、检查点”、“里程碑”、“基线”
检查点(Check Point) = 是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有几个时间点需要进行重大的检查动作,一般是均等的分布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时间点上;例如:某公司的SAP项目总工期为:6/1~12/1号,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依据月份设定检查点,即整个SAP项目就有6个检查点,在每一个检查点上项目经理和监理人员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进行检核,并依此成生高层汇报报表。当然检查点也可以依据关键成果设定,但一般情况是依据时间间隔来设定。
里程碑(Milestone) = 是指项目的进展已经达到了某一个关键节点,一般是指关键性的成果已完成。所以里程碑的设定一般是依据某项关键成果的完成为设定标志;例如:房地产企业中的里程碑通常有:奠基、三通一平、打桩、主体完成、封顶、....、交房。各个里程碑在时间点上有可能是重叠的,也有可能是顺序的。
基线(Base Line) = 是指项目的最终交付物的某些关键成果组已经完成,并经确认,是项目继续工作的基础,且已被基线化的关键成果是要被受控的,其变更需要走相关的审批流程。基线是相对于最终交付物的,一般是最终交付物的不同版本的原型(prototype)。
三者的关系: 通过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检查点比较细、里程碑比较粗、基线最粗。重要的检查点一般就是里程碑、重要的里程碑一般就是基线。但检查点一般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设定、里程碑一般依据关键成果的产出设定、基线依据一组关键成果的产出设定。
阅读(433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