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631
  • 博文数量: 15
  • 博客积分: 85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1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5-13 12:2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LINUX

2011-09-26 15:05:44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发展之路

 

海南省民族地区的民房改造工程,俗称“茅草房”改造工程,已经实施10年。如今,海南省绝大部分黎苗族同胞已经搬进砖瓦房,“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漫长岁月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茅草房”改造基本完成,并不意味着海南民族地区和各族同胞已经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茅草房”改造作为海南民族工作的“龙头”工程,面临着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日,记者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采访,了解到保亭县以“茅草房”改造为契机,闯出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感受到改革开放给黎村苗寨带来的深刻变化,领略到宝亭各族同胞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风采。

从“茅草房”到“生态文明村”

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南部,五指山南麓,南邻国际旅游胜地三亚市,北接著名山城五指山,全县人口16万,黎族、苗族占总人口的592%,是国家定点扶贫县。

  11月的海南,骄阳似火,气温在30度以上。我们来到保亭县什岭镇什岭村、丁誓村采访。浓密的椰子树下,一排排砖瓦房整齐地排列开来,脚下是平整笔直的水泥路,屋顶上架设着卫星电视接收器,空气中散发着热带村庄特有的清香。走进什岭村一户黄姓村民的院子,屋前屋后种植着高大的槟榔、椰子树,屋内窗明几净,床上挂着洁白的蚊帐。院内停放着主人的摩托车,鸡鸭在悠然漫步。猪圈收拾得干干净净,沼气管道把猪圈、厕所连接起来,并通过输气管送到厨房。闻讯而来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他一声呼唤,一个10多岁的男孩猴子般敏捷地爬上椰子树,瞬间摘下几个硕大的红椰让我们解渴。老黄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很难懂,通过在村里挂职的一位干部做翻译,他告诉我们,茅草房改造完成后,开始建设“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村”要达到“5化”——能源沼气化、水质净化、道路硬化、空闲地绿化、村落文明化。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如空闲地绿化要求每户要在院落里种植有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村落文明化要求村村有文化室(图书阅览室)、要实现扫盲和“普九”教育等等。在丁誓村,记者看到村办小学校舍非常漂亮,刚放学的孩子们正在村头小公园里的健身器材上尽情嬉戏,小小的村庄里生机盎然。

据了解,像这样的生态文明村,在宝亭已经连成一片。从改造“茅草房”发展到建设“生态文明村”,保亭打下了奔小康的坚实基础。

“三区”建设和“三红两绿一品牌”战略

“生态文明村”为宝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仅有基础还不够,要达到小康,必须有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战略规划,有带动经济快速启动的知名品牌。

我们了解到,宝亭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热带高效农业富民,以绿色生态旅游强县;建设“热带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民族风情文化展示区”;大力开发“三红两绿一品牌”。宝亭有着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的条件——丰富的农副产品、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这里是全国唯一的热带水果“红毛丹”产地,是优质荔枝“三月红”的原产地,是最适宜名贵淡水鱼“红宝石罗非鱼”生长的地区;这里有树籽菜、四棱豆、雷公笋以及香蕉、龙眼、芒果等质优量大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并可反季节种植销售;这里还有以多质温泉、热带雨林和神秘传说而闻名的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三红两绿一品牌”战略就是要把这些最具宝亭特色的热带农业和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具有竞争能力的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这个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宝亭开始构建“三足经济”结构,即以冬季瓜菜为代表的短平快致富产业;以“三红”经济为代表的新兴精品产业和以橡胶、槟榔、藤竹南药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并提出了经济效益“136”递进的农业发展模式——以短平快的冬季瓜菜等致富产业作为农民当年收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抓好“三红”精品农业经济,使农民在3年后实现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再过3年,当以橡胶、槟榔、藤竹南药等需要较长栽培期的作物达到收益时,农民收入就将呈现多元化、小风险、稳定增收的局面。同时,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宝亭提出了“兰色旅游在三亚,绿色旅游看宝亭”的口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把健康饮食和绿色旅游结合起来,让农民用“冲浪的鱼、散步的鸡、会飞的鸭、食草的鹅、不回家的牛和不上火的果”招待游客,用农业为旅游添彩,让旅游为农业增劲。

狠抓“三区”建设和“三红两绿一品牌”,构建“三足经济”结构,推出经济效益“136”递进发展模式,一套系统完整的经济发展思路使保亭具备了奔小康的本钱。

带头建设“小康县”:黎族“女强人”名不虚传

到宝亭前就听说这里有位“女强人”——海南唯一的黎族女县委书记李永喜。见面时,李书记刚坐着跃野吉普车从村寨考察归来。顾不上擦去汗水,性格豪爽的李永喜动情地讲起她从一个山里的黎族姑娘成长为党的十六大代表的经历,言语中充满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对党和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怀着对黎村苗寨的眷恋,李永喜长年在基层摸爬滚打,从生产队、大队到乡镇、县,她对走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接触的干部群众亲如兄弟姐妹。她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育了刚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品质。到宝亭工作后,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带头狠刹懒散之风、享乐之风、虚假之风、贪占之风。她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动脑筋,针对宝亭经济总量少,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滞后,经济和社会事业整体推进的协调性差的弱点,发掘宝亭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制定出宝亭发展的一整套思路和对策,并深入基层,带领群众投入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当中。她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宝亭人的信任和支持,在群众树立起很高的威信。黎族“女强人”的赞誉不径而走。

正是在以李永喜为带头人的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宝亭的经济全面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全县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47%,年均增长94%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比1997年增长463%,年均增长93%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比1997年增长434%,年均增长86%2002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2732万元,比1997年增长68%。从1997年到2002年,实际利用各类引进资金31亿元,宝亭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同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生机勃勃,通过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和不良习俗得到改善,教育、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县基本实现了扫盲和“普九”教育,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95%

看到这一切,群众高兴地说,宝亭的道路宽了,房屋新了,客商来了,收入高了,信心足了。

有了奔小康的好带头人,宝亭的发展如虎添翼。不久前,李永喜在保亭县第10次党代会上满怀激情地提出,要把保亭建设成为“海南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和已经踏上脱贫致富之路的保亭各族兄弟姐妹坚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


此文章来源
互动门户

畲山拱架幸福门
面对两大“世界级资源”的选择
阅读(54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