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7717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17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4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5: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1年(6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5-19 14:32:39

【四库全书】中关于【经部】的内容,我们从孔子授徒所用的教材“六艺”说起。


   “六艺”是什么呢?

    就是【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关于“六艺”的内容,【旧唐书?经籍志】概括最为简洁恰当,用四个字就把每种书的内容说清楚了,很有利于我们了解 “六艺”:
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
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
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
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
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
六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

    【庄子?天下】对“六艺”的概括与【旧唐书?经籍志】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更早,也更为凝练,只是不如【旧唐书?经籍志】那样容易理解: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六艺”的治国和管理作用
    【史记?滑稽列传】中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孔子的话“微言大义”,就像我们看【论语】,内容非常简洁,但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很丰厚的涵义。“六艺于治一也”:六艺对于管理、对于治国来说,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礼以节人”——【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或者说:【礼】从规范人的生活方式这个角度来谈怎么治理;“乐以发和”——【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或者说:【乐】是从促进和谐团体这个角度来解决治理的;“书以道事”——【尚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它通过记录古代的事件和典章制度来教人们怎样治理;“诗以达意”——【诗经】是用来抒情达意的,它通过表达感情来谈怎么治国;“易以神化”——【周易】是用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来谈怎么进行管理的;“春秋以义”——【春秋】是通过让人们通晓微言大义、衡量是非曲直来推动社会治理的。


    “六艺”的教化作用
    我们再看一段文字,这是【礼记?经解】里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浅谈四库全书(三) - 印量法师 -     印良法师的博客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这个“国”跟现在的国家不太一样,最初的意思是人口聚居的地方,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城市,进入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国君也好,长官也好,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段教化民众,看当地的百姓的精神面貌就能知道。
    “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百姓是温柔和顺,淳朴忠厚,那么这个地方主要是采用【诗经】教化民众的;“疏通知远,【书】教也”——如果这里的人是开明通达、博古通今,那么这是用【尚书】教化的;“广博易良,【乐】教也”——这里的人心情舒畅,轻松和美,管理者主要是用【乐】来进行教化的;“洁静精微,【易】教也”——这里的人清静精明、细致入微,那就是用【易经】教化的;“恭俭庄敬,【礼】教也”——这里的人谦恭辞让,庄重严肃,这是用【礼经】进行教化的;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个地方的人擅长辞令,议论是非,这是用【春秋】进行教化的。
    孔子这话当然是在2000多年前说的,对今天的作用也不小。他给我们一些提示:如果企业家想让团队和员工温柔敦厚,你就让他读诗,读韵文,像【三字经】【弟子规】,你的人就会变得温柔敦厚;你想让他们谦恭辞让、庄重严肃,那你就用礼来教化,给他们讲礼节,比如看看金正昆先生的教学视频;你要让他善于辞令、议论是非,那就让他读读历史……


    “六艺”的缺点
    经书当然不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这是我们辩证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孔子也是一样,他在【礼记?经解】中就指出了这些教材的不足。
    “故【诗】之失,愚”——【诗】的不足是使人愚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诗能教人温柔和善,但是它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商。如一个人只学【诗】不学别的,就会造成这个人智商低。让员工背【弟子规】【三字经】的,一般都是宾馆、餐饮等行业的服务人员,使他们为人厚道,温和柔顺,对工作是有利的。至于那些推广产品的、开拓市场的业务人员,企业老板都不让他们背【弟子规】【三字经】,而是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提高智商。
诗可以刺激人的想象力,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但诗的想象手法,好多时候就是“装傻”。李白的诗是中国最好的诗,你看“年少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小的时候月亮和盘子分不清;长大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天上的月光和地下的霜还是分不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和眼前的瀑布分不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知轻重取舍,挥金如土;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四川到江苏扬州沿着长江水道走,即使今天坐轮船,一天也到不了,那时候是人划的小木船,怎么可能一天就到呢,李白把他的小木船当成动车组了吧?
    诗体现了一种美,一种想象力,可以用诗教化民众,追求善和美,培养出来的人特点就是温柔敦厚。但好诗常常禁不住理性分析,你让他懂权谋、多智慧,用诗就不合适。
   “【书】之失,诬”——【尚书】的毛病是夸大其词。这个不仅是我们中国,国际上都一样,政治人物说的话都有夸张,不然没有感召力。
   “【乐】之失,奢。”先秦的贵族要搞一次燕飨活动,其乐融融,温馨诗意,充满欢乐的氛围,但平民享受不到。这需要乐队、歌手和舞蹈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钱是办不到的。今天搞场演出也是一样。即使我们聚会,几百块钱吃顿饭,要是出去唱唱歌,一动用音响可能就得上千。
   “【易】之失,贼”——【易经】的毛病是伤害正道,一个人如果总研究《易经》,他很可能会不务正业,总算计事能不能成啊?一算这个“凶”,算了,不做了;“吉”,那我不用努力,等着就行了。
   “【礼】之失,烦”——礼的毛病就是纷繁琐碎,不同地方、不同的场合礼节不同。
   “【春秋】之失,乱”——熟悉历史了,掌握的权谋手段多了,就容易造成社会混乱。
孔子讲了六经的优点,又说了它们的不足,特别是用一个字就概括了每种书的毛病,并且非常准确,这就叫“微言大义”。
    然后他又总结说:温柔敦厚又不愚,就把【诗】学好了;疏通知远又不诬,就把【尚书】学好了……依此类推。不管是学习中国的、外国的文化知识都是这样,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阅读(1095) | 评论(0) | 转发(1) |
0

上一篇:团队与六和敬

下一篇:☆和尚闲论爱•情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