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17812
  • 博文数量: 827
  • 博客积分: 2367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92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6:1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27)

文章存档

2011年(827)

我的朋友

分类: Java

2011-07-29 11:02:53

暑假里,读书虫系列的小册子英汉对译——这一二十本小册子前几年我已经读过,现在从图书馆里借了几本,本想让儿子读读的,不曾想儿子对它们不感兴趣。摆在案头,我于是翻了翻。
我知道我的英语发音不准,有的不懂的单词书中注释着我就像对汉语拼音那样的在耳际回想它,一些单词因为见的次数多了,面熟了也知道它们指示的事物是什么了。在阅读的时候自然是读英文部分,我发现读音并不影响书面交流——我读到哪里,我的耳畔就响起哪些句子的声音我有一个真切的感受:读英文,用英文思维真好,通常的时候阅读的初期,是读到了英文就自然的将其翻译成汉语,并用汉语连贯起故事来,这其实依旧是汉语思维,而读了英文就直接在大脑中反映出文字指示的事物来,就发觉阅读很有趣味。
这个发现刺激了我,但,用文字本身指示的事物的进行思维,这就好像是一扇窗口,但却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从窗口里往外张望,因为我察觉到这扇窗口有时关闭着——无论我用意志力还是集中精神试图直接将文字跟文字指示的事物关联起来,但却做不到,因为首先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符号跟另一种符号的转换:读到英文就不由自主的翻译成汉语,而不是直接反映文字指示的事物。
这让我很苦恼,有时我心想:这大概读的时间短的缘故,读的时间长了,就无需在两种文字符号之间转换了;但,不是那么回事。直接用英文思维跟一次阅读时间的长短没关系。当那扇窗口打开的时候,我刚一阅读,就能轻松的直接用英文思维,但也有时这样的好景不长,读着读着就演变成从英文符号转换成汉语符号了;有时候,一次阅读的时间长,也不能进入那种阅读的境界,只能在读了英文,就翻译成汉语。
文字的交流的工具,语音也是。读音的正误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对学习者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语法也处于同样的境遇之中,因为文字和语音都是交流的载体,而想要交流的思想和情感想要呈现和表达的事物,那才是核心。交流是在双方搭建起来的桥梁,只有当交流正在进行中,文字和读音才显现出重要性来,不然那些东西都是僵死的毫无意义的东西。
文字和读音及其语言规则,就跟交流时双方的情态一样,起到了辅助交流的功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可辅助交流者理解对方。所以,文字读音及其语言规则跟交流者的表情肢体语言一样,具有同样的辅助功能。散学典礼时,学校进行了假期教师读书发书仪式,每个老师任选一本学校提供的书目阅读,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毫不犹豫的拿走了它,就是吴非的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粗读完之后才明白作者在本书的序中作了很好的说明:本书收入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无甚高论,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我关心的仍是在我看到书名后就想弄懂的几个问题: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书中并未对此作出系统的论述,但透过那些零零碎碎的感言,不难窥见问题的答案: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除了肯定孩子有孝心,或许还会苦口婆心地对小女孩进行一番爱护花草的传统教育。小女孩听后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些大道理,还有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为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不断学习,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阅读(8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