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是《水浒传》中一个让人困惑的人物。梁山好汉之发迹,始于智取生辰纲,而做下这桩惊天大案的为首者,正是那东溪村保正晁盖。想那晁保正登台亮相何其雄也,“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都知他名字”,夺取生辰纲,又是何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直到上了粱山,虽手段不甚光彩,其坐上寨主之位倒也名至实归。可是在此之后不久,晁盖的光芒突然黯淡下来,这一切都缘于那个郓城小吏宋江。
人们凭直觉知道,自从宋江上了粱山,在这样一支向来以“义”字号召的造反队伍里,在这两把手之间,肯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然而不知作者是有意掩藏,还是笔墨照顾不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那么一番“兄弟怡怡”的场景,很难发现二人关系变僵的事实。
《水浒传》的作者毕竟是大手笔,他仿佛不经意地让晁盖留下了口头遗嘱,而这正是窥破晁、宋二人关系实质的关键。
晁盖遗嘱的字里字外
晁盖攻打曾头市,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回到山寨,在众人的环顾中,“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王。’言罢,便瞑目而死。”
初看起来,这道遗嘱倒也稀松平常,但字里字外极富深意。先看它字面上的意义,晁盖要求能亲手为他报仇的才能继承他的位置,这既是江湖中人的固有作风,又符合恩怨相抵互不拖欠的江湖法则。晁盖说出这样一番话,梁山好汉不会感到意外。在这群快意思仇的男人心目中,晁盖理应如此。从字面上看,晁盖的遗嘱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新寨主为晁盖报仇是一种义务,但是否只有亲手捉住史文恭才算报了仇呢?领导和指挥众兄弟,擒获史文恭,算不算报仇?从情理上说,如果经过周密部署,梁山打破曾头市,捉住了史文恭,按功劳大小,这种指挥之功应该说还在亲手擒获史文恭之上。可是晁盖遗嘱分明是把这种功劳排除在外的,这就要说到这道遗嘱字里的意思了。细细品味,其要害惟在于从根本上杜绝宋江做梁山泊寨主的可能性。为什么这样说呢?想那史文恭武艺超群,梁山众好汉中,堪是其敌手的并不多,而能将其生擒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何况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江?按照一般的逻辑和宋江在梁山泊的地位,晁盖死后空出来的寨主宝座理应自然递补给二把手宋江,但临死前的晁盖偏偏要当着众弟兄的面,口授这么一道遗嘱,给宋江继位横下一道他注定无法跨越的“门槛”,这不是明摆着不让宋江接班吗?这道遗嘱正如一道闪电,射穿了平日晁、宋二人“义字当头”的华丽外衣。尽管《水浒传》作者并未花费笔墨描摹晁、宋二人平日如何相处,但这一道遗嘱已经透出了太多意味深长的信息。
宋江对遗嘱的态度
宋江对这道遗嘱肯定是不满的,晁盖自己无疑也知道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事先声明一句“贤弟莫怪我说”。晁盖要宋江莫怪他说,面对眼看唾手可得的寨主宝座却遥不可及,宋江又怎么会不“怪他说”?只是这种不满,他不会公开表露罢了。
在已故一把手遗嘱的威慑下,身受江湖法则制约的宋江只是应众人“强烈要求”,“勉强”代理梁山泊王。怎样去执行晁盖的遗嘱,这就成了宋江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代政治学非常强调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江湖秩序的建立,也是要讲究合法性的,哪怕是纯暴力的比拼,最后成者王败者寇,仍然有一种东西在决定统治的合法性,即暴力最为厉害的人才会得到被统治者的臣服。而在梁山,要想得到统治的合法性,就不能不去打曾头市,擒史文恭,在梁山好汉面前证明自己如何坚决地执行了已故一把手的遗嘱。然而以宋江低微的武艺,又明摆着擒不了史文恭,怎么办呢?晁盖身亡之后,我们看到代理梁山泊王宋江剑锋一转,出人意料地运用大量人力和物力计诱卢俊义、攻打大名府,仿佛曾头市的射杀晁天王之仇他已全然忘却,这是为什么?应该说这是宋江面对难题所采取的一个最高明的办法,对晁盖的遗嘱,他不说执行,也不说不执行,王顾左右而言他。其实这也怪不得宋江,既然行走江湖讲究一个“义”字,他宋江就不得不表面唯晁盖之遗嘱是从,然而他明摆着擒不了史文恭,那也就只好暂时对老寨主的这道遗嘱进行“冷处理”了。如果不是曾头市不知好歹,又抢了梁山的好马,宋江是否还能记起晁天王之遗恨,还会兴兵去打曾头市?金圣叹在宋江听说好马被抢大怒那一段,对宋江来了段冷嘲热讽:是马被抢重要,还是给晁天王报仇重要?你宋江为什么轻人重马?金圣叹的眼光真是锐利极了。
晁盖遗嘱成为空文
后来卢俊义生擒了史文恭,宋江推卢坐头把交椅,卢拼死不从,李逵大吵大嚷,吴用更是大使眼色,鼓动风潮,几乎形成僵局。这里,众人不服卢俊义应属事实,而宋江的谦让也有许多讲究。晁盖的遗嘱始终是高悬在宋江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既然是卢俊义生擒了史文恭,那按照遗嘱要求,宋江不能不推卢员外做寨主,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动作。宋江的真实想法如何?我们看他“拥戴”卢俊义时举的三条理由就明白了。这三条理由是:“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众人无能得及”;“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又非众人所能得及”;“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一发众人无能得及”。这三条理由的奥妙在哪里呢?全是扬卢俊义而抑众好汉的,在刀尖上讨生活的人,怎能服气?这不是人为挑起众人对卢俊义的不满吗?更有玄机的是,卢俊义如果坐上王位,最过硬的理由应该是生擒了史文恭,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老天王的遗嘱,可是宋江对这一条偏偏视而不见!宋江之心思不是显而易见吗?
宋江虚推卢俊义,众人不满,卢俊义也不肯坐,于是宋江仿佛很无奈地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他和卢俊义各领一军、各攻一地,“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从当初晁盖“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王”,到现在的“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王”,晁盖的遗嘱就这样成了一纸空文。这个转换的过程看上去是那么自然和合乎情理,我辈读者不得不佩服宋江的手段!
有人问,在攻下曾头市擒获史文恭后,面对宋江的“拥戴”,卢俊义不肯谦让又会如何,毕竟那可是老天王的遗嘱啊。笔者不禁想起一段故事: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说如果刘禅不中用,诸葛亮可取而代之,诸葛亮诚惶诚恐。后世有酷评家说,幸亏诸葛亮识相,否则那埋伏的刀斧手是吃素的吗?不要说故事荒诞,真相也许往往就蕴藏于荒诞之中呢。
阅读(55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