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正见与菩提心 何谓烦恼的根本?大多数的印度专家与佛教学者,同等以为是对“我”的执着。由于猛烈“我”的观念,于自方产生贪欲,于他方产生__恚或阔别,这点,各派有不同的看法。龙树菩萨说:“实执为无明。”统统贪瞋的产生,是由于执着贪__之境,如同我们所见到般的真实存在。这是颠倒执着、错误的熟悉。当看到贪瞋境,觉得从它本身真实的产生贪__性质,本身就是产生贪瞋的基础;亦即,此基础是贪__的所依处,由此自然地生起贪瞋心。“如同所见般的真实”,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我们应当往探究研究。龙树菩萨说:所见和存在的性质不同。若能透过道理真正体会,证实统统法并不是如同所见般的真实,这类空性道理值得我们修学。往昔不懂真实的道理,以亲眼所见为标准,因此反复的串习错误,把根识颠倒执着以为是真实。此颠倒执着就是无明,统统烦恼的根源,最究竟的颠倒执。想断除烦恼的根本,必须相识空性的道理。 烦恼的根源是实执,以为统统法,就像所见到般的真实存在,我们以为实执与自己心田溶为一体,没法分离。细致分析此种错误的概念,着实非云云。以现呛诖况而言,当我们的意识现起时,贪心和__心偶然生起,但偶然不会生起;亦即,意识是持续不断,而贪心和瞋心只是暂时性,现起又消失。同理,实执也是时偶然无。由于意识永无止境,而实执是有中断的。因此,1、意识与无明是分开,非一体的。第二、意识是唯明唯知的光明体性,意识与光明体性不可分;实执非云云,光明在,不代表实执存在,光明与颠倒执着是异体的。另外的来因,消除光明的人缘是不存在,消除无明的人缘倒是存在。由于唯明唯知就是本身具有通达、相识、体会外境的本领,无别的人缘使它消失。 意识会不停持续不断;而实执由于执着与实际相反,本身是颠倒的,透过通达实际状态的空性伶俐,可以对治它。再者,无明时偶然无,因此实执可以断除,意识却不会消掉。无明没有正当的来因可以驻足,反而有来因证实它是颠倒,再怎么串习无明,也不会愈来愈明显。反之,透过真谛熟悉空性,反复串习无错谬的空性,对空正见会生起定解。由定解之量反复串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性愈来愈明显。而且空正见的本领会促进,由于心田是随着串虾谶,我们对心识反复串习,力气尽对会增强,这是心田不共的功德。光明体性是属于绵延不尽、永无止境的性质,空正见是依靠光明而产生,本身是意识,它的所依处非常坚固,不会消失。修学空正见,本领会促进,本身又是光明体性,所以无止无尽,不断的促进直至究竟美满。 当实执、无明的对治力——空正见促进时,无明的力气会渐渐减弱,变成偶然生、偶然不生,末了完全彻底消除。由以上的道理明相识脱是可能的,可以跟痛楚说声再会了。假如痛楚没法断除,再怎么想离苦得乐,也是苦上加苦。反之;痛楚可以断除,应当提起心力往对治,克服痛楚,赢得最究竟的胜利。克服世俗仇敌,不算真实的胜利,只是一样平常贪__的胜利而已!从烦恼中解脱,才是美满的大胜利。 为甚么我们而今所看到是错误的?应当反复观察,所看到和所存在的性质,是不是符合或相背。透过观察让自己生起:决定性的相识及殊胜的理念。当生起定解,体会痛楚可以永远断除,自然会生起精进力,希求解脱。为获得灭谛功德,佛陀讲道谛,非常完备、清楚明显的看到空性,这类现证空性的现量,就是道谛。对空性道理无错误的相识,生起通达了悟空性的伶俐,是空证现量。 若无空正见,没法明显看清楚空性的。为巩固已生起之空正见,即明显的现证空性,必须修学缘空的毗钵舍那及奢摩他。得缘空的止观双运(即奢摩他及毗钵舍那)之前,需修三摩地(即奢摩他);修三摩地,必要善巧应用正念和正知;生起正念和正知,需保卫身心;为保卫之故,先讲戒学。透过戒学的认知,使自己不放逸,尽量保卫勿造作歹业,批改身心,戒学是我们成办正念正知的基础。修定学时,应用正念正知成办三摩地。末了修慧学的空性道理,再以证得之缘空奢摩他和毗钵舍那,依此现证空性。 以“三学”对治烦恼的次第大致如上。但是断除烦恼时,尚有些染污停滞未断,即所知障。所知障会影响通达统统智,影响成佛。真正停滞通达万法的是所知障。大论典里说:“所知障是持二谛为异性之污垢”。原本唯明唯知的光明体性,有本领使我们直接通达了知外境,但所知障掩躲了光明,没法发挥心田全部唯明唯知的本领。所知障是烦恼所留下之习惯,停滞成就统统遍智,使根本定和后得定必须中断性的修持,所以必须断除所知障。 所知障是停滞成佛,不停滞解脱。对治所知障也是以空正见
阅读(923) | 评论(0) | 转发(0) |